巴甫洛夫的父親還收藏了一些自然科學書籍。他閱讀的第一本有關生理學的書,就是他偶然在父親的書架上發現的。這本書是一本生理學的通俗讀本,書名叫《日常生活中的生理學》,作者是英國生理學家路易士。這本書中所講的事是那麼新鮮,那麼有趣,使14歲的巴甫洛夫愛不釋手。直到巴甫洛夫成為全世界著名的生理學家之後,仍珍惜地保存著這本書,因為這本小冊子,喚起了他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後來,他又閱讀了俄國科學家謝切諾夫的名著《大腦反射》,這本書更是深深地吸引了巴甫洛夫。謝切諾夫被尊稱為生理學之父,因為他是在生理學史上,第一個對動物大腦進行實驗的人。
《大腦反射》和那本生理學的小冊子,對巴甫洛夫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巴甫洛夫從此把興趣轉向自然科學,特別是生理學更使他人迷。他想方設法找尋這類書籍來閱讀,可是當時俄國的科學還比較落後,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很少,而且沒有什麼社會地位,當然自然科學類的書也就很難找到。在當時梁讚神學校的圖書館裏,有上千冊圖書,可是自然科學書總共隻有3本,而且還都是德文的。但這些都不能阻止巴甫洛夫對自然科學知識的迫切渴求。
在神學校裏,巴甫洛夫是品學兼優的高材生,每次考試各門功課都名列前茅。
可是,巴甫洛夫對學校裏所學的那些東西,越來越感到枯燥乏味,他越來越不想在神學校裏繼續讀那種無味的書了。
就在他讀中學的最後一年,他聽到了中學沒畢業也可以考大學的消息,這消息使他興奮極了。他決定離開神學校到當時俄國的首都一一彼得堡去上大學,到那裏去學他最感興趣的生理學。
巴甫洛夫拿定主意之後,他很擔心會遭到父親的反對。其實,他的擔心是多餘的。至於母親那裏,他拿得準,隻要父親同意了,母親對自己的決定是不會反對的。
一天,吃晚飯時,巴甫洛夫決定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
“爸爸,”巴甫洛夫說,同時拿眼睛不安地看了看身邊的母親:“我不準備在神學院讀下去,我想現在就去彼得堡上大學。”
父親嚴厲地看了看兒子,把手中的茶杯放到桌子上:“為什麼這樣著急呢?先念完神學院不可以嗎?”
“爸爸,我不能浪費時間了,有很多東西我需要知道。”
巴甫洛夫低聲地說,可以聽出他的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父親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慢條斯理地問道:“你要知道什麼呢?”
“我要知道人是怎樣構成的。”
“想當個醫生嗎?”
父親對兒子的回答沒有感到意外,以為兒子將來想行醫。
“不!”
兒子的回答使父親有點吃驚。
“那麼,如果你不想做個醫生的話,你為什麼要知道人是怎樣構成的呢?”
“為了造福於人類。”
這句話是多麼平凡而深刻啊!父親被兒子認真的精神感動了:“你說得很對,孩子,但是,你能夠做到你所說的話嗎?”
“我會下功夫的。”
“那麼,你已經想好了。”
“是的,我已經想好了。”
這時,父親微笑地站了起來,他認為兒子的決定是他自己的權利,做父母的隻能對自己孩子的行動做出適當的引導,而不能包辦代替,橫加幹涉,並且,他認為,兒子的決定是正確的。
“好吧,那就這樣決定了。你應該像古代的勇士那樣去攻克科學的城堡,
巴甫洛夫高興得差點跳起來,在高興之餘,他更多地明白:應該刻苦學習,才不會辜負父母的期望。巴甫洛夫很看重自己的誓言,他不輕易許願,一旦許了願,那就一定要去實現。
幾天以後,當太陽升上了地平線的時候,巴甫洛夫吃過了母親給他準備的一頓美餐,向父親、母親、弟弟們一一告別。幾位要好的朋友,也趕來送行。在大門口,他又向父母鞠躬辭行。在梁讚通往彼得堡的大路上,巴甫洛夫從夥伴的手中接過行李,大踏步地一直向前走去。
再見了,親愛的家鄉。
家鄉是可愛的,但是好男兒誌在四方,猶如鴻雁高飛,總不能隻在北邊的天空一樣。巴甫洛夫也要展翅高飛了。
1870年,巴甫洛夫告別了父母和夥伴們,離開生活了20年的家鄉,帶著簡單的行李,隻身來到彼得堡。他考入彼得堡大學物理數學係的自然科學分科,在那裏學習他向往已久的生理學。
由於家境貧寒,但學業優良,所以巴甫洛夫在大學讀書期間,一直是獎學金的獲得者。雖然獎學金的數目少得可憐,但對於從小養成吃苦耐勞品質的巴甫洛夫來說,已經感到滿足了。
巴甫洛夫的生理學老師,是伊,法齊昂教授。他是一位天才的科學家。他講課時,能用簡明的語言,表述最複雜的生理學問題。他的講課風格影響了巴甫洛夫,後來巴甫洛夫走上講壇之後,講課時也繼承了這個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