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人生至交(1 / 3)

戰國時期,當縱橫家馬不停蹄地奔走遊說各國君王,儒家主張仁政治國時,莊子隻是遊離在時代主旋律之外,追求著無為的理想。莊子的智慧可謂是高處不勝寒。那麼誰能夠通達莊子的心靈,與莊子一起辯論才思?他與莊子上演了怎樣精彩的人生故事?

我們講到莊子是一個很孤獨的人,他一生大多數的時間都生活在鄉野,一個人在偏僻的地方,自說自話、自言自語,他不和別人玩,也不帶別人玩,他就自己一個人玩。那他是不是一個不需要朋友的人呢?顯然不是。實際上我們說,莊子是一個很需要友誼,也很珍重友誼的人。他有一個朋友,是他哲學上、思想上的對手,那就是惠子。惠子也就是惠施,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也是宋國人,和莊子是老鄉,他曾經做過魏國的國相。

我們為什麼說莊子和惠子是朋友?有很多證據。首先,《莊子》裏麵就記著他們兩個經常在一起辯論,麵對麵的辯論。當然直接能夠證明他們兩者是朋友的,是《莊子·至樂》這一篇裏,講到莊子妻死,惠子吊之。

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去吊唁,就這一件事情,就可見他們是朋友。不是朋友怎麼能去吊唁呢?但是,這一對朋友的境界不一樣。

為什麼說這一對朋友的境界不一樣呢?我們以前講過,莊子是一個境界很高的人,是一個很通達的人。那麼惠子是一個什麼境界的人呢?我們來看看惠子的兩個故事,我們前麵講到了,惠子曾經做過魏國的宰相。在做魏國宰相之前,魏國的前一任宰相死了,魏王急忙召惠施,讓惠施做宰相。惠施接到了魏王的詔令以後,立即起身,日夜兼程直奔魏國都城大梁,準備接替宰相的職務。心急火燎,走得很急,獨自一人連個隨從都沒有帶,而且過河的時候,手忙腳亂,一失足跌落水中,掉到河裏去,差一點被淹死。好在這個時候,有一個船家趕過來,把他從水中救了起來,這個船家救起惠子以後,就問了他一個問題,你不會遊泳?你為什麼不等船來?你怎麼一不小心,掉到水裏去了呢?惠子回答說,我有急事,時間緊迫,我等不急了。船家覺得很奇怪,什麼事情這麼緊急,讓你連性命都不顧了?惠子回答說,我要急著去做魏國的宰相。你看,急著去做魏國的宰相,生怕去遲了,位子沒了,連安全都不顧及了,連性命都差一點丟了。這個境界和莊子比起來,當然是有差距的。

惠子做了宰相以後,莊子想老朋友做宰相了,我得去見見他。莊子就從老家出發,到魏國去了。莊子也是一個人物,所以莊子的行蹤早有人知道。這時候有一個小人,就跑到惠子那去了,跟惠子講,你的老朋友莊子來了,你可要小心,他可不是跑到你這兒敘舊的,他來了以後要取代你。他名聲比你大,學問比你好,梁惠王看中他了,他一來你的位子就不穩了。惠子一聽這話,非常緊張,在大梁城裏麵搜了三天三夜。他是國相,手下不是有兵、有警察嗎?他就讓這些士兵和警察,在大梁城裏麵搜捕三天三夜,要捉拿莊子。

從惠子這個行為你們就能看得出來,他的境界確實不高。第一,他把相位看得很重,聽說有人可能要取代他,他就那麼緊張,這是境界不高的表現。其次,他對於莊子也不了解。聽人家說莊子要來取代他,他就當真了,這也是一個境界不高的表現。而且老朋友來了,不是好好迎接他,反而派兵搜捕三天三夜,要捉拿他,這算什麼行為?惠子這個事情做得真不好。不過我們說,莊子裏麵很多故事不一定是真實的,也有可能是莊子編排出來,故意損他的這個老朋友的。跟這個老朋友開開玩笑,出出他的醜,惠子未必境界就這麼低,因為惠子也是先秦一個很重要的思想家。

莊子下麵接著寫,惠子在城中搜了三天三夜,沒有抓到莊子。你看,這個莊子可真神了。可是到了第四天早晨,惠子一開門,莊子站在門口,那就更神了。三天三夜,那麼多警察和士兵沒抓著,到第四天早晨,他站在惠子家的門口,這不是很神嗎?而且一見到惠子之後,莊子也不跟他敘舊,也不跟他握手,就跟他講了一個故事。莊子一旦給你講故事,你就要小心了,他一定是編了一個故事要罵你了。

他對惠子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雛,子知之乎?夫鵷雛係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梁國而嚇我耶?(《莊子·秋水》)

南方有一種小鳥,它的名字叫鵷雛,鵷雛屬於鳳鳥一類,是非常高貴的鳥。這種鳥從南海出發飛到北海,在這麼遙遠的路途之中,它“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不是梧桐樹,它不停下來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實,它不吃,不是清澈的泉水,它不飲。在它飛行途中,碰到了一隻貓頭鷹。這隻貓頭鷹剛剛得到一隻腐爛的死老鼠,正準備享受,一抬頭看到天上的鵷雛,它就以為鵷雛鳥要來搶它的死老鼠了,他很緊張,然後仰著頭,對著天空大叫了一聲。這種行為太可笑了!鵷雛鳥那麼一個潔身自好的鳥,怎麼能夠看得上一個死老鼠呢?莊子說,惠子先生,現在你是不是也拿梁國的國相位子,對著我大叫一聲呢?這個故事編得太損了。為什麼損呢?因為這個故事裏包含著三個比喻。

第一,把自己比喻成鵷雛。莊子把自己比喻得很高那也就算了,但是他把惠子比喻成什麼呢?把惠子比喻成一個貪吃死老鼠肉的貓頭鷹。這就有一點不公了,對朋友太過分了一點。還有更過分的,他把梁國國相這麼一個尊貴的位子,比喻成一隻死老鼠。我們從這三層比喻裏麵,可以看到莊子很多東西,包括他對功名富貴的看法。一國之相,這個地位不低,但在莊子看來,也不過就是一隻死老鼠而已。隻有貓頭鷹這樣的食腐動物才會去吃,稍微有清潔意識的人是不會吃的。莊子編了這麼一個故事,我們說對於惠子來說,確實太損了一點。而這個故事,也說明了兩人之間的境界確實有比較大的差距。

莊子辭官歸隱,過著清貧樂道的隱士生活。惠子追求的那頂官帽,莊子卻棄如敝帚。一個是視名利如糞土,一個卻不惜代價、沽名釣譽,為什麼這兩位在價值觀嚴重相悖的學者,反倒成了最好的朋友?

當然莊子和惠子之間,不光是境界有差距。他們之間更大的不同,是思想不一樣,他們常常針鋒相對。在惠子看來,莊子隻是會說大話,會說無根無據的話,說的這些東西完全經不起實證,所以完全都是無用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