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哥哥看到弟弟行色匆匆,就問他,國家已經這麼危險了,你這是要到哪裏去?這個人就告訴他的哥哥,是宋王派我到齊國去,偵查齊軍的動向,我真沒想到,齊國的軍隊已經逼進我們的國都了,我們的老百姓已經這麼恐慌了。可是我現在很擔心,在我之前有三個人如實稟告齊軍的動向,已經被殺了,我現在回去到底怎麼辦呢?我是如實稟報,還是不如實稟報呢?他的哥哥想了一想,就教他的弟弟說,如果如實回報軍情,你很快就會被殺掉。這比國家被攻破之後被殺,或者是逃亡,更早地遭受到災難。所以依我看,你還不如投其所好,就說根本沒有看到齊國的軍隊就對了。於是這個偵查的人就聽從了哥哥的建議,回來報告宋王偃說,根本沒有看到齊國軍隊的影子,我們國家的老百姓也都非常安定,大家都安居樂業。這個人很聰明,宋王偃這樣的君主,也必然會培養出大批這樣的聰明人。但是,這樣的聰明的多了,國家也就要完了。宋王偃聽罷,果然非常高興,左右的近臣也都在祝賀宋王偃,吾王聖明!以前那三個人沒有殺錯。宋王偃特別高興,賞賜了這個偵察的人很多錢財。
這個人帶著錢財走了,齊國的大軍來了,宋國的國都被攻破了。宋王偃急忙登上車,飛快地逃命去了。宋國也就從此滅亡了。
在天下無道的局麵下,莊子放棄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人生態度。作為道家的代表人物,他繼承了老子的思想:在紛亂的塵世下,剛強的大樹都被暴風折倒了,而柔弱的小草卻存活了下來。人生古稀之時,剛硬的牙齒都掉光了,而柔軟的舌頭還依然保留完好。在許多情況下,柔弱往往比剛強能夠生存長久。在宋國的昏聵政治和連年動亂中,莊子安然地享受著物我兩忘、笑對紅塵的人生。那麼莊子的哲學體現了怎樣的生存智慧呢?
莊子就偏偏生活在宋國,生活在宋王偃這個暴君之下,這不可能不對莊子的心理產生巨大的陰影。
在《人間世》這一篇文章裏麵,莊子描述過衛國國君,他說衛國的國君很年輕,身強力壯,他的行為很古怪,輕易地動用武力,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過錯,完全不姑息人民的生命,把老百姓送到戰場上當炮灰。戰死的老百姓,就像原野上的草芥一樣,老百姓簡直不知道要躲到哪裏去。
回聞衛君,其年壯,其行獨。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其無如矣。(《莊子·人間世》)
在《人間世》裏麵,莊子所描述的這一個衛君的形象,實際上就是宋王偃的形象,是莊子自己國家的國王形象。
在莊子的著作裏麵,他也曾經專門寫到過宋王。他說有一個人去遊說宋王,這個人能說會道,說得宋王很高興,就賜給了這個人十輛馬車。這個人拿到這十輛馬車以後,很得意,就乘著這十輛馬車,到莊子門口,向莊子炫耀,你看我多厲害,我讓宋王寵幸我,我一下子得到十輛馬車。莊子是怎麼說的呢?莊子說了一個故事,說黃河邊上有一戶貧寒人家,平時他們就靠編織葦席而生活。有一天,這家的兒子潛水潛得很深,一直潛到了深淵之中,在黃河的深淵裏麵,得到了一顆價值千金的珍珠,很高興地拿回來送給自己的父親。可是這個父親一看,不但不高興,反而非常生氣,馬上下命,快拿石頭來,把那個珍珠砸了,這是為什麼呢?這個老父親告訴他的兒子說,像這樣價值千金的珍珠,一定在最深最深的深淵之中,而且是在黑龍的下巴下麵拿的。你現在能夠得到這顆珍珠,一定你是運氣好,正碰上黑龍睡著了。如果黑龍醒了,你還能夠剩下一星半點回來嗎?你早就被它一口吞了。所以你今天冒這樣的險,拿了一顆珍珠,我不稀罕,砸了它,免得你以後還有這樣的想法。
人有見宋王者,錫車十乘,以其十乘驕稚莊子。莊子曰:“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其子沒於淵,得千金之珠。其父謂其子曰:“取石來鍛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驪龍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國之深,非直九重之淵也。宋王之猛,非直驪龍也。子能得車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為齏粉夫!”(《莊子·列禦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