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把莊子稱為“神人”,他看破功名,不屑死亡,一生貧困,卻始終樂在其中。他的作為,經常令人瞠目結舌,又使人拍案叫絕。那麼他的人生態度是怎樣形成的?在他快樂逍遙的表麵下,是否隱藏著另一麵的事實真相?
在講莊子的時候,我們總會想到一個詞,就是“老莊”,有時候,我們把它講成老莊哲學,這就說明了老子和莊子之間的關係。實際上,學術界大家都認為莊子的思想來自於老子,是對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但是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魯迅先生就曾經指出過,老莊之間的最大差別,在於什麼地方呢?
故自史遷以來,均謂周之要本,歸於老子之言。然老子尚欲言有無,別修短,知白黑,而措意於天下。周則欲並有無修短白黑而一之,以大歸於“混沌”,其“不譴是非”,“外死生”,“無終始”,胥此意也。中國出世之說,至此乃始圓備。(魯迅《漢文學史綱要·老莊》)
魯迅先生認為,老子雖然對這個世道也很絕望,但是在他的思想裏麵,有和無還是有區別的,長和短還是有區別的,白和黑還是有區別的,他還想著要治好天下,就是說他還有治理天下的願望。但是莊子怎麼樣呢?在莊子的思想裏麵,有、無沒有區別了,長、短沒有區別了,白、黑也沒有區別了,一切都歸於一個詞“混沌”,沒有是、非,死、生也沒有區別了。所以後來魯迅有一個結論性的話,他說。
中國出世之說,至此乃始圓備。
也就是說,在中國古代的思想史上,那些出世的思想,到了莊子才很圓滿。我們可以講,莊子實際上是給中國古代的思想提供了一種出世的思想,而且給中國古代很多的隱士提供了一個思想的根據。莊子為什麼要做一個隱士呢?莊子為什麼要決意出世呢?為什麼要棄世而去呢?他對這個世界到底為什麼如此絕望呢?莊子自己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他說。
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見也,非閉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發也,時命大謬也。(《莊子·繕性》)
古代的那些隱士,並不是他們自己願意潛伏下自己的身體,而不願意出現,並不是他們願意自己閉上自己的嘴巴,而不願意發言,也並不是他們自己願意藏起自己的智慧,而不願意發表,那是因為什麼呢?“時命大謬也”,時代和自身命運太矛盾了。這個時代和自己不合拍,自己和這個時代無法和諧,無法和平共處。這樣的話,實際上說明了莊子為什麼決意要棄世而去。
中國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如果沒有條件和時機的配合,單單憑借個人的努力,目標是很難實現的。所以莊子講求人在困頓的時候,應該獨擅其身,遠離天下無道的塵世,享受逍遙自在的人生。然而與莊子生活在同一時期的其他諸子百家都沒有選擇隱匿,為什麼偏偏莊子提出了出世的思想?莊子獨擅其身的智慧又在哪裏呢?
莊子是宋國人,在莊子的時代,宋王偃非常荒淫暴虐,群臣如果有敢於勸阻他的,不是被車裂就是被射殺,所以當時的人們都把他比喻成夏代的暴君夏桀,宋國也就被當時的諸侯各國稱之為桀宋。
宋王偃是一個很好戰的人,他不僅在國內很殘暴,在國際上也非常好戰。“東敗齊”,向東進攻齊國,占領了齊國的五個城市。向南進攻楚國,占領了楚國的三百裏土地。向西又進攻魏國。我們看看,東邊,南邊,西邊,齊國、楚國,魏國,這三國都是大國,這三個國家的整體國力,都遠遠超過宋國,可是他偏偏要與它們為敵,而且還處於攻勢,主動向它們進攻。
在公元前286年,齊國聯合楚國、魏國聯合攻打宋國,宋國的老百姓怎麼樣呢?是不是保衛自己的國家呢?沒有,宋國的老百姓聞訊紛紛逃亡,宋國的軍隊不戰自潰,這三個國家一舉攻下了偃王城。宋王偃逃跑了,後來死在溫地,宋國滅亡了。
“君偃十一年,自立為王。東敗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裏。西敗魏軍,乃與齊、魏為敵國。盛血以韋囊,縣而射之,命曰“射天”。淫於酒婦人。群臣諫者輒射之。於是諸侯皆曰“桀宋”。
“宋其複為紂所為,不可不誅”。告齊伐宋。王偃立四十七年,齊湣王與魏、楚伐宋,殺王偃,遂滅宋而三分其地。”(《史記·宋世家》)
關於宋王偃還有一些笑話,我們也不妨說一說。據說,齊王派大軍進攻宋國。我們前麵講到了,齊王聯合了魏國、楚國來進攻宋國,消息傳到了宋王偃那裏以後,他覺得不可能。他很狂妄,大宋的軍隊如此強大,齊國的軍隊如此弱小,他們怎麼敢來進攻我呢?這個消息肯定不準確,他不大相信這是事實,於是就派人去偵查。不久,派去偵查的人回來了,向宋王偃報告,齊國的軍隊確實已經越過邊境了,已經在向我們大舉進攻了,而且我們宋國全國上下人心慌慌。宋王偃一聽大怒,他對誰大怒呢?按說,齊國來進攻你,你應該怒齊國才對,不是的,他不是怒齊國的軍隊,而是怒稟報實情的人,於是就把派去偵查的人殺了。殺了他以後,他接著又派一個人去偵查情況,這個人回來以後的彙報和前一個被殺掉的人一模一樣。宋王偃就更生氣了,又把這個人殺了,就這樣一連殺了三個人。這三個人也太執迷不悟了,他們一直不知道宋王偃到底需要什麼消息。宋王偃需要的不是事實,而是需要自己喜歡聽到的消息。殺掉了這三個人之後,宋王偃又派第四個人,繼續到前方偵查,這個人總算學聰明了。當時齊國的軍隊已經逼近宋國的國都了,國都的人已經非常恐慌了,所以這個被派去偵查的人根本不需要走很遠,一出宋國的國都門,就已經看到了真實的危險了。就在這個時候,他碰到了自己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