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監視不良心態找回最佳狀態(2 / 3)

由此,一個人要想有麵子,就要不怕丟麵子。孔子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意思是說,犯了一回錯不算什麼,錯了不知悔改,才是真的錯了。

聞過則喜、知過能改,是一種積極向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隻有當你真正認識到它的積極作用的時候,才可能身體力行去聆聽別人的善意勸解,才可能真正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而不至於為了一點麵子去忌恨和打擊指出自己過錯的人。聞過易,聞過則喜不易,能夠做到聞過則喜的人,是最能夠得到他人幫助和指導的人,當然也是最易成功的人。

在我們犯了錯誤的時候,總是想得到別人的寬恕,而不是斥責。其實,寬恕是對我們的縱容,別人寬恕了我們第一次,我們可能會犯第二次、第三次。我們要學會在犯了錯誤的時候,坦率地承認,並擔負我們該負的責任,而不是為了怕丟麵子,而百般地辯解,文過飾非。

不懂不要裝懂,夜郎自大遭人笑

不懂裝懂,永世飯桶。

——民間名言

愈是虛榮的人,愈是不能事事精通,但是愈是虛榮的人,卻愈愛表現。他們對於某種學問技術不過初窺門徑,還未登堂,更未入室,便自命為專家,到處宣揚,一副煞有介事的樣子。剛開始,大家還以為他是一位學問家,但說上兩句就露了餡,大家隻得掩嘴而笑了。

漢朝的時候,在中國西南方有一個很小的縣,叫做桐梓縣。在桐梓縣往東二十裏的地方,有一個很小的國家叫夜郎國。

可是夜郎國的國王卻十分的自大驕傲。他以為自己的國家很大很大,也不曉得臨近的國家有多大。有一次,漢朝派人去拜訪夜郎國的國王,他一臉驕傲地問:你們漢朝和我們夜郎,究竟是哪一個國家大呢?漢朝的人一聽,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從此以後,就用“夜郎自大”來形容那些見識淺薄、自大驕傲的人。如今幾千年過去了,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夜郎”這樣的孤陋寡聞卻又妄自尊大的人仍然隨處可見。

有一個人想拜見縣官求個差事。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縣官手下的人,打聽縣官的愛好。

他向縣官的隨從問道:“不知縣令大人平時都有什麼愛好?”

“縣令無事的時候喜歡讀書。我經常看到他手捧《公羊傳》讀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隨從告訴他說。

這個人把縣令的愛好記在心裏,胸有成竹地去見縣官。縣官問他:“你平時都讀些什麼書?”

“別的書我都不愛看,一心專攻《公羊傳》。”他連忙討好地回答說。

縣官接著問他:“那麼我問你,是誰殺了陳佗呢?”

這個人其實根本就沒讀過《公羊傳》,不知陳佗是書中人物。他琢磨了半天,以為縣官問的是本縣發生的一起人命案,於是吞吞吐吐地回答:“我平生確實不曾殺過人,對於陳佗被殺之事更是一無所知。”

縣官一聽,知道這家夥並沒讀過《公羊傳》,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縣官便故意戲弄他說:“既然陳佗不是你殺的,那麼你說說,陳佗到底是誰殺的呢?”

這人見縣官還在往下追問,惶恐不安地跑出去了,連鞋子也來不及穿。別人見他這副模樣,問他怎麼回事。

“我剛才見到縣官,他向我追問一樁殺人案,我再也不敢來了。等這樁案子搞清楚後,我再來吧。”他邊跑邊大聲說。

一個人應該用誠實、謙虛的態度去對待知識,對待別人。不懂裝懂、自欺欺人的做法,既會妨礙自己的求知進步,又會貽笑大方。

其實,承認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並不丟人,為了要自抬身價而不懂裝懂,一旦被對方看穿,反而會令對方產生不信任感而不願與你交往。

有些一知半解的人,常常裝腔作勢不懂裝懂。對某一問題一無所知的人,心裏也常常會產生唯恐落於人後的壓迫感,這都是常見的心態。在絕不服輸或“輸人不輸陣”的好勝心作祟下,這樣的人隨時都想找機會扳回麵子。

有位不大的雜誌社的社長,不管是什麼場合總喜歡裝腔作勢,並且故意降低自己的音調以示莊重。不但如此,他還總是一副無所不知的樣子。

然而,他們雜誌社出版的刊物總是被人批評為現學現賣、膚淺的雜學之流,這與他的淺薄與虛榮是密不可分的。

一個肚子裏沒有幾滴墨水的人,卻裝出一副無所不知的大學問家,目的是為了在聽眾信以為真的反應中獲得虛榮心的滿足。他們以為不懂裝懂可以使別人相信自己是一個內行,從而贏得別人的尊重。卻不知,孤陋寡聞的他們是很容易露餡的。所以,人要有自知之明,夜郎自大隻會遭人嘲笑。

愛別人多一些

對於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愛因斯坦

漢斯帥極了。外形俊朗,風度翩翩,臉上還時常掛著笑容;工作也極為認真盡責。但是他的朋友少得可憐,他自己不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他周圍的人也說不清楚自己為什麼不喜歡他,盡管他並不招人煩。

揭開謎底的是下麵的這段對話:

心理醫生:“你認為自己與眾不同嗎?”

漢斯:“某些地方是這樣的。”

心理醫生:“是因為你才華橫溢,長相出眾嗎?”

漢斯:“才華橫溢倒談不上,應該說我長得還不賴。”

心理醫生:“所以,你覺得大多數人不如你。”

漢斯:“不全是這樣,不過可以這麼說。”

心理醫生:“但是你的工作不是由長相來完成的。你的能力並不比別人強多少,僅僅因為‘長得不賴’,就有了優越感,隻愛自己不愛別人。反過來想,你願意和這樣的人交朋友嗎?記住:濫用出色的外表隻能給你帶來煩惱。”

我相信漢斯後來一定交到了很多朋友。因為他的好心態引領他在需要的時候及時求助能幫助他的人,而不是一味沉溺於似是而非的良好感覺中。並且漢斯從醫生那裏找回了兩顆心:一顆是平常心;一顆是愛心。平常心讓他放低自己,不因為自己的某一個出眾之處就去漠視別人,應該肯定別人的存在價值,關心別人,並認為他們很重要;愛心是讓他以愛換愛,少愛自己,多愛別人,如此交換的結果是很多人給予他的愛取代了他一個人給予自己的愛,最終他成了擁有愛的豪富。

瀟灑帥氣的漢斯沒有因為他的容貌而讓別人更愛他,讓他贏得眾人青睞的是他那顆關愛他人和與人為善的愛心。因此,擴大自己優勢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愛更多的人。

如果人人都能像漢斯那樣及時發現自己的缺點並盡快改正,最終使自己和別人同時受益,那我們的生活該是多麼美好呀!但是偏偏有些狹隘之人,拚命抓住自己的一點點小優勢不肯與他人分享,最終使之變的比常人更差。

湯因萊斯是個胸懷大誌的農民,他從小就渴望成為本地最大的農場主,因此他不斷地學習農業科技。科學種田的結果是每次他都能把收獲的莊稼賣上好價錢,然後再用掙的錢去收購更多的土地。

最近他又買了一塊地,而且價錢很低。因為賣地的人並不是很懂農業知識,因而認為這塊地長不出好莊稼。但湯因萊斯卻知道這塊地非常適合種玉米。於是他四處打聽哪裏可以買到優質玉米種子,再買來一些種上,結果收成甚豐。他的鄰居們既驚詫又羨慕,後悔自己沒有買到這麼好的種子,包括已經賣地給他的那個人也後悔的不得了。那些農民都請求他賣些新種子給他們。可是湯因萊斯怕失去競爭優勢,斷然拒絕了。

第二年,湯因萊斯再用新種子播種的玉米收成並不太好,不過仍然比其他的農戶們的玉米地產量高,所以,也還是有人向他求購種子,他還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當第三年的收成更進一步減少時,湯因萊斯終於坐不住了,他找到向他推薦種子的農業專家質問,那位專家從頭到尾聽了湯因萊斯的講述之後,遺憾地告訴了他真正的原因。原來,並不是種子不好,而是他的優種玉米接受了鄰人田中劣等玉米的花粉,已經無法結出優質的玉米了。

湯因萊斯的教訓不謂不深刻,因為他本來可以通過其他人來擴大自己的優勢。他在拒絕別人的時候,卻沒有意識到他拒絕的實際上是對於自己更有利的結果。而我們應由此想到更多。一個人如果不懂得與別人分享利益,最終吞下苦果的將是他自己。

所以,無論在容貌上還是其他方麵,任何優越的條件與環境都不是絕對的,當你的優點與優勢隻屬於你自己時,你最終收獲的並不一定是最好的結果。當你真正做到把自己的優點與優勢充分與別人分享時,絕對是一件值得恭喜的事,因為你已經具備了幫助自己成功的好心態,也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擦掉“不能”前麵的“不”

在我的字典中,沒有“不可能”這樣的字眼。

——拿破侖

有一位老師,他帶領的班級在學校所有的競賽中總是名列前茅,有人向他取經,他走到黑板前寫下兩個大字:“不能”。然後問全班同學:“我們該怎麼辦?”

學生們馬上高高興興地大聲回答:“把‘不’字擦掉。”

是的,這就是答案了,擦掉“不”字,“不能”就變成“能”了。

不僅僅是這些學生,即使我們也需要這樣的教導,我們必須隨時提醒自己,把“不”字去掉,隻要“能”,這就是我們獲勝的秘訣。如果“不能”這個字在心中紮根,最終你會發現,即使是你擅長的事業,也會在激烈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15歲的男孩安泰在報上看到招聘啟事上有一份適合他的工作,欣喜不已。第二天安泰準時前往應征地點時,發現應征隊伍中已排了十幾個男孩。

如果換成一個認為“不能”的男孩,他可能會因此而轉身離去。但是安泰卻完全不一樣。他認為自己需要這份工作,並且能夠把它幹好,那麼接下來便是動腦筋,打敗前麵的應征者。他在一張紙上寫了幾行字,然後走到負責招聘的秘書麵前,很有禮貌地說:“小姐,請你盡快把這張便條交給老板,這件事很重要,謝謝你!”

秘書不無欣賞的看著安泰,因為他看起來精神愉悅,文質彬彬。也許別人她可能不會放在心上,但是這個男孩不一樣,她不願意拒絕他,所以她立刻將這張紙交給了老板。

紙條上麵是這樣寫的:

“先生,我是排在最後的男孩。在見到我之前請不要做出任何決定。”結果,安泰成功了。

事實上,他沒有理由不成功,雖然他年紀很小,但是他知道如何去想,有能力在短時間內抓住問題的核心,然後運用智慧解決它,並盡力做好。

一個人生活在世上,要麵對的東西有很多,煩惱、朋友、敵人……在對外界事物應對自如的時候,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對手——自己。於是有了這樣一個難題:有人能輕易打敗敵人,卻不能戰勝自己。

很早以前,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和尚為了讓寺裏的夥食更豐盛,每天從樹林裏采來許多香菇。濕的香菇不易保存,要攤在地上曬幹再收藏。一天他正在太陽底下曝曬采回來的香菇,師父走了過來。

“曬幹之後,裝進袋子。”師父說。

“知道了。”小和尚邊幹活邊應答著,覺得師父過於操心了。

一連幾天太陽都很好,香菇幹得很快。小和尚正在裝袋時,師父又來了。

“不要全裝進一個大袋。多分幾個小袋子,封緊了,別透氣!”師父叮囑道。

“知道了!”小和尚帶著幾分不耐煩的口氣答道,心想,師父真是多事!但他還是一包包的裝好,並沒有半點怨言。

野生的香菇特別香,炒青菜時丟進幾個,滋味別提多好了,到院裏用齋的施主和其他的師兄師弟無不稱讚。

第一包香菇用完了,小和尚打開了第二包,發現香菇裏長滿了小蟲,不能吃了!他很著急,趕快向師父報告。

“別急。你先把這包扔掉,打開別的包看一看,這包不能吃,別的包說不定能吃。”師父說。

小和尚緊張地打開那些包,高興地笑了。

“這回你知道我為什麼讓你分開密封了吧。”師父摸著小和尚的頭說,“你以為畫板是保護畫的,豈知板子也傷了畫;你以為袋子是防外麵的蟲咬香菇,豈知香菇裏原來就可能有蟲。於是那保護它不受外界侵犯的,反過來保護了外界,不受它侵犯。”師父接著語重心長地說:“我們總怕別人會害自己,其實害自己的不一定是別人,也許是自己!我們應該能常常理清自己的心蟲,別讓它偷偷啃食我們的心,或飛出去傷害別人。”

當我們用警惕的眼神去注視別人,用猜疑的思想去懷疑別人,用謹慎的行動去處理事情時,我們確能很好地保護自己,但有時仍然會感到受了傷害。如果排除了一切外界因素,還找不到受傷根源時,那就很可能是自己傷了自己。

一個人的一生中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當你遇到問題時,運用積極的心態去思考非常關鍵。如果你渴望成功,就必須調整心態,要積極但不忘謹慎。能不能巧勝對手,脫穎而出;能不能戰勝自己,驅除心魔,都直接取決於我們能不能把否定思維轉化為肯定思維。

求全責備的生活不快樂

即使斷了一條弦,其餘的三條弦還是要繼續演奏,這就是人生。

——愛默生

沒有完美的世界,也沒有完美的人生,有時候,目標與現實之間隻差一點點而已。如果你抱著自己的完美理想不放手的話,就會招惹來無窮無盡的煩惱的糾纏,相反,在完美與不完美間尋找一個平衡點,你的生活將會快樂輕鬆很多。

有些人活著,就是以完美地過完自己的每一天為目標的。當他看到房間裏沾上了一些灰塵時,會驚呼!趕快進行了一次大掃除;當他看到自己的鼻子、嘴巴或是某部位不如別人時,會大叫:我也要那張臉!於是不惜大動幹戈讓人拿刀子給自己畫個大花臉;當他看到電視裏插播的泡著花瓣的浴缸,會馬上跑去買一個,他有潔癖,一天洗手若幹次;他總是願意讓自己看上去永遠一絲不苟,連頭發也梳理的嚴整些;他總是願意別人說他:“看!人家過的多細致!”他喜歡別人稱讚他並且也自詡道:“我是完美主義者。”

事實上,完美主義唯一的好處在於有時你能獲得比較好的結果,與此同時,在你努力取得完美時,你可能感到緊張、忙碌,不安,發覺很難放鬆。你很可能對人對己都吹毛求疵,因而損害了你的人際關係和心理健康。並有可能使你害怕失敗所帶來的不完美境地而拒絕發起向生活的挑戰,最終成為一個生活上的徹底失敗者。

作為一名完美主義者,如果你未能達到某一目標就感到自己在那些方麵徹底失敗了,因而深深地自責和痛苦。無論你做得再多再好也不會令自己滿意,而是不斷地追求更高的目標。盡管這些在他人看來已經十分了不起,你也可能會對自己有更苛刻的要求,害怕暴露自己的缺點,隻想將自己令人歎為觀止的完美無缺的一麵呈獻在大眾麵前。這種心理一旦控製你久了,便會給你的精神和身體帶來嚴重的影響,那可能是病態的。

有時候人們會被這種在生活中或是工作中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壓力所蒙蔽。認為隻有做的“更好”些才會使自己更加幸福,其實,大可不必,有時候你的缺陷也是一筆可觀的人生財富。

詹姆士·楊原本是新墨西哥州高原上經營果園的果農。每年他都把成箱的蘋果以郵遞的方式零售給顧客。

一年冬天,新墨西哥州高原下了一場罕見的大冰雹,砸得一個個原本色彩鮮豔的大蘋果疤痕累累,詹姆士心痛極了。完了,這下全完了!我將失去所有的顧客和收入了!他越想越懊惱,就坐在地上抓起受傷的蘋果拚命地咬起來。忽然,他的動作停頓了,他發覺這蘋果比以往的更甜、更脆,汁多、味更美,但外表的確難看。

第二天,他把蘋果裝好箱,並在每一個箱子裏附上一張紙條,上麵這樣寫著:“這次奉上的蘋果,表皮上雖然有些難看,但請不要介意,那是冰雹造成的傷痕,是真正的高原上生產的證據。在高原,氣溫往往驟降帶來壞天氣,但也因此蘋果的肉質較平時結實,而且還產生了一種風味獨特的果糖。”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顧客都迫不及待地拿起蘋果,想嚐嚐味道:“嗯,好極了!高原蘋果的味道原來是這樣的!”顧客們交口稱讚。

這批長相醜陋的蘋果挽救了幾乎賠掉一切的詹姆士,而且還以它“特殊”的標誌性的模樣而廣開銷路,大受顧客好評。詹姆士也因此大獲成功。其實,生活中盡善盡美的事情真是少得可憐,它們大多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陷,讓我們感到深深的遺憾。麵對缺陷,我們不可一味氣餒、氣憤,更不要自卑、悲觀,將缺陷與它本身的優勢或獨特之處聯係起來,事情就不會如你所想的那麼失敗了,還有可能的是它還會成為你人生走向成功的重要力量。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逐漸養成了這樣的信念:我們應該自始至終努力讓生活變得盡善盡美。不幸的是,你的期望越高,往往失望也越大。由於對自己的要求過高,給自己施加了過多的壓力,就會束縛住自己的手腳,迫使你最終放棄了努力,以致一無所成。或者最終崩潰掉。相反,如果你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不再對自己提出好高騖遠的期望,你的心情反而會因為解脫而舒暢開心起來,會覺得自己更有創造力,更可以輕鬆上陣了。正如莎士比亞說過的那樣:“最理想的境地總是不可到達的,但是人們往往不知道應該退而求其次。”結果,你隻能被碰得頭破血流。因此,完美主義不是一種你應給予強化的心態,而是一種你應給予弱化的心態。

努力克服完美主義的幾種方法:

①列出其利弊

列出完美主義的利弊,和它對你生活的影響,以此來說明完美主義其實對你沒什麼特殊意義,它隻會讓你需要做的工作成倍地增加而已。

②確定明確的時限

對任務進行分析,確定完成它的時間限製。不要說“我要做這件事”而應說我有15分鍾的時間來做此事,所以要盡量把握方向做到位就可以了。否則你會在永遠不滿足中徘徊不前。

③敢於暴露自己的弱點

向你的親友或家人吐露心聲。你若在某些情況下感到壓力過大或緊張,告訴他們,並把這當成是一次挑戰。敢於做平常人,並且敢於承認。認識到自己的弱點和錯誤是你走向成功的關鍵一步。

④欣賞工作中的每個階段

把精力多集中到工作的進程上而不是其結果。不時地停下來,欣賞進程中的某一刻,而不要老盯著最後的結局。否則你會過得很疲憊。因為你再怎麼努力也會發現結果還是那麼的不盡如人意!

⑤用自己完成的事情來鼓舞自己

當你覺得自己很失敗時,可以先列出一張清單,在上麵寫上你當天完成的事情:譬如泡了一杯清香的茶,積極地工作了一天,用電腦進行了文字處理,學到了一個新式的做菜法……

⑥每天都記錄你的成功

每天都在大腦裏記錄下一個美妙的時刻、幾項成功完成的工作或是別人的一聲稱讚,晚上睡前再回憶一遍。你會覺得自己還是很成功的。

⑦拿自己的錯誤當消遣,給自己點幽默嚐嚐

你可以拿自己犯下的錯誤來消遣,把它們編成有趣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他們其實很樂意聽到別人也和自己幹一樣的蠢事。今天小小的差錯往往就會成為明天的逸事!嚐試一下,會發現你不僅不會為此丟掉臉麵,相反,還會給別人留下平和的印象,特別是當你有所成就時。

在生活中,事事追求完美可不是什麼值得稱讚的做法。你努力的方向應該是讓自己充滿才幹、獨一無二,而不是做什麼都有兩下子卻始終是咣咣當當的半瓶子的醋。要記住,雖然你缺點很多,也相當不完美,但因為你就是你,而不是別人,這點就會讓你變得獨特和稀有起來。就像那個長相並不好看的蘋果,其實還是相當內秀、相當有內容的呢!盧梭說:“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但是,有太多人違背自我,以別人眼中的“完美”作為自己的目標和追求對象,所以,肯定活得很累。對於生活,大可不必如此,隻要保持正常狀態,擁有一顆知足的平常心,你將輕鬆許多。而且,接受多數人身上都存在的缺點,你的生活一定能或多或少地得到改觀,同樣,對自己也盡量寬容一些。學會欣賞自己的不完美才會構建屬於自己的生活和天空!那麼,從現在開始,學會接受自我,找尋不完美的美麗所在吧。

出走是一種幸運

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

——易卜生

生活在父母羽翼之下的小鷹如果不是頂住恐懼的壓力而跳下懸崖練習飛翔,它們一輩子都學不會要靠自己的力量才能生存下去的硬道理。

不管你是剛走出校園的學生,還是身有殘疾而備受嗬護的青年,當你們確定要走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時,首先可以確定的是你已從社會的一名弱勢角色中開始轉型了。了解並接受來自四麵八方的壓力不是讓你去麵對痛苦,而是讓你以平等的角色開始準備接受生活的荷槍實彈的真實戰爭。從別人的樹陰中走出來,給自己一個勇敢者的姿態,給自己的肩膀壓上實實在在的壓力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大樹!讓自己獨自承擔風雨吧,並且在它的“摧殘”和磨煉下,你的人生終會像幾經打磨的鑽石,迎著陽光折射出璀璨奪目的華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要走向成功首先就要自強自立,把命運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哪管他前方有多少妖魔鬼怪,艱難險阻!

清代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52歲時才得一子,萬分寵愛,但從不溺愛,經常以各種方法培養其自立能力。他病危時,寄養在鄉下老弟家中的兒子特地來看他。他要兒子親手做幾個饅頭給他吃。但兒子從來沒有做過,隻好去請教廚師。當兒子將親手做的饅頭端到父親床前時,父親已咽了氣。兒子悲痛得放聲大哭,突然發現茶幾上壓著一張紙條,原來是父親臨終前寫的一首遺詩,大意是: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業自己幹;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在當今社會氣性的缺失是很多汲汲於功利者的普遍狀態。他們不敢讓自己單獨去迎接挑戰,也就不能練就自強的心態,也就養成了一個浪漫的理想化的陰柔狀態還自以為魅力無限。

有人說人生實際上活的就是一份感覺,這句話不無道理。這種成就感,這種自強奮鬥的快樂,絕不是父母、愛人、朋友的贈予所能感悟到的,也不是靠輕而易舉地交換自己的青春美貌就能獲得的,沒有經過奮鬥就享受;靠別人的創造來裝扮自己、追求享受,其實是自欺欺人。就算你成功了,也沒有什麼值得向別人炫耀的資格。因為你從來沒有為自己的理想奮鬥過一天,也就不懂得汗水的珍貴,不懂得成功的果實的來之不易,所以失去的也就相當迅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