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壞心態變成好心態自我調控是關鍵(2 / 3)

當他說完了這些話,兒子竟然號啕大哭。他對父親說:他以為他父親一點也不在乎他,他覺得人生一點價值都沒有,他不喜歡自己,恨自己不能討父親的歡心,正準備以自殺來結束痛苦的一生,沒想到他父親的一番言語,打開了心結,也救了他一條性命。這位父親嚇得出了一身冷汗,自己差點失去了獨生的兒子而不自知。從此這位上司改變了自己的態度,調整了生活的重心,也重建了親子關係,加強了兒子對自己的信心。就這樣,整個家庭因為一條小小的緞帶而徹底改觀。送人以緞帶,證明你已遺忘了相處中所受的那些委屈和責難,憶起別人給你的快樂和益處。而受你緞帶者卻更能被你感動,看到你的心靈之美,愛你,助你。學會遺忘,拾起那根緞帶送給讓你受傷的那個人,他將回報你一片燦爛的陽光。

隨時拋開壞心情

世間的活動,缺點雖多,但仍是美好的。

——羅丹

心情的好壞是由自己決定的,良好的心態會讓你笑口常開,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時,你就會換種角度想問題,讓快樂始終陪伴自己。

安徒生童話裏有這樣一個故事:鄉村有一對清貧的老夫婦,有一天他們想把家中唯一值點錢的一匹馬拉到市場上去換點更有用的東西。老頭牽著馬去趕集了,他先與人換得一頭母牛,又用母牛去換了一隻羊,再用羊換來一隻肥鵝,又把鵝換了母雞,最後用母雞換了別人的一口袋爛蘋果。

在每次交換中,他都想給老伴一個驚喜。

當他扛著大袋子來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時,遇上兩個英國人。閑聊中他談了自己趕集的經過,兩個英國人聽後哈哈大笑,說他回去準得挨老婆子一頓揍。老頭子堅稱絕對不會,英國人就用一袋金幣打賭,二人於是一起回到老頭子家中。

老太婆見老頭子回來了,非常高興,她興奮地聽著老頭子講趕集的經過。每聽老頭子講到用一種東西換了另一種東西時,她都充滿了對老頭的欽佩。

她嘴裏不時地說著:“哦,我們有牛奶了!”

“羊奶也同樣好喝。”

“哦,鵝毛多漂亮!”

“哦,我們有雞蛋吃了。”

最後聽到老頭子背回一袋已經開始腐爛的蘋果時,她同樣不慍不惱,大聲說:“我們今晚就可以吃到蘋果餡餅了!”

結果,英國人輸掉了一袋金幣。看過故事,你可能才發現老婆子的心情一直都很好,不管老頭子用一匹馬換來換去,換到最後隻換得一袋爛蘋果,但她仍然沒有生氣,反而會說:“我們今晚就可以吃到蘋果餡餅了!”是的,就算你隻能得到爛蘋果又有什麼關係?心情好才是最重要的。況且,一種好心情收獲的是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為什麼要讓自己不高興?有個女人習慣每天愁眉苦臉,小小的事情就能引起她的不安和緊張。孩子的成績不好,會令她一整天憂心,先生幾句無心的話會讓她黯然神傷。她說:“幾乎每一件事情,都會在我的心中盤踞很久,造成壞心情,影響生活和工作。”

有一天,她有個重要的會議,但是沮喪的心情卻揮之不去,看看鏡子裏自己的臉龐,竟然無精打采。她打電話問朋友該怎麼做?“我的心情沮喪,我的模樣憔悴,沒有精神,怎麼參加重要的會議?”

朋友告訴她:“把令你沮喪的事放下,洗把臉把無精打采的愁容洗掉,修飾一下儀容以增強自信,想著自己就是得意快樂的人。注意!裝成高興充滿自信的樣子,你的心情會好起來。很快地你就會談笑風生,笑容可掬。”她試著按朋友的話去做,當天晚上她在電話中告訴朋友說:“我成功地參加了這次會議,爭取到新的計劃和工作。我沒想到強裝信心,信心真的會來;裝著好心情,壞心情自然消失。”人要懂得改變情緒,才能改變思想和行為。思想改變,情緒會跟著改變。

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把壞心情抱得更緊;關門不跟人說話,撅著嘴生悶氣,鎖著眉頭胡思亂想,結果心情更壞、更難過。所以,人要學會放下壞心情,擁抱好心情。

我們想擁有好心情,就得從原有的壞心情中解脫,從煩惱的死胡同中走出來。放下心情的包袱,好好檢視清楚,看看哪些是事實,把它留下來,設法解決。哪些是垃圾,是給自己製造困擾的想法;把它扔掉,這就能應付自如,帶來好心情。

學會自我減壓

有人笑:瞧,鬆樹被霜雪壓彎。我說:不!是它斬斷了冰刀。

——民間名言

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麵對壓力,在某種程度上壓力很必要,有了壓力才能有動力。不過壓力太大也會對你的心態產生不良影響,因此你也要隨時注意自我減壓。

現代人從小到大都得承受巨大的壓力。小的時候得承受學業的壓力,長大了得承受就業的壓力、工作的壓力、家庭的壓力……這些壓力一同加在一個人身上,迫使你就像卓別林在電影中表達的在工業時代擰機器上的螺絲一樣,一刻不停,甚至連眨一下眼睛都是一種奢望。在這樣的生存狀態下,許多人的願望可憐到“隻想睡一個好覺”。有一個在外企工作的人,自稱是“睜著眼睛睡覺的人”。他說:“別看我每天上下班‘的’來‘的’去的,吃喝用的都上檔次、夠水平,可誰又知道,我每天晚上擔心得隻敢閉著一隻眼睛睡覺呢。我在一家美資企業做印刷機銷售。年初,洋老板給我們每人定的銷售額是3000萬人民幣(幸好不是dollars)。能完成的,年終獎勵30萬元人民幣(dollars多好);完不成的,隻發11個半月的生活費。開完會出來,我們好幾個人的內衣都汗濕了。”這位老弟的工作壓力可謂大矣!一個季度的時間眼看就要結束了,這位老弟卻“戰果”不佳,他憂心忡忡地說:“不提工作還好,一提工作,橫眼一瞄,讓人暈得更快。大學同窗有的開公司,有的出國,眼看一個個富得冒油,而我……工作啊工作!我盡我的一切力量,但你可一定要讓我年終閉著雙眼睡個踏實覺呀!”看了他的“自白”,不禁讓人心寒。長期這樣“睜著眼睛睡覺”,他能頂得住這沉重的壓力嗎?他實在是應該減減壓了。

渴望生活得富足,是人正常的欲望,但不要使這欲望無限地加大。一位美國作家說:“在欲望上加一個屋頂。”他指出:“欲望的屋頂是自我的提醒,一種與自我設定的輕鬆、非正式、彈性十足的約定,”“要能說出‘多未必是好’或‘多並不會帶給我快樂’、‘我已經夠了’這類的話,是需要一點智慧的。”這位美國人說,實行這個策略,你會有一個美妙的人生,你的生活會很單純,而且很好處理,你的壓力自然減輕了。那位壓力太大的外企員工,應該考慮重新調整一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節奏,如果實在完不成定額,就拿那11個半月的生活費好了,實在不行,換個輕鬆一點的工作又有何不妥!不要因此而承受沉重的心理壓力——人總不能為了那30萬人民幣而永遠“睜著眼睛睡覺”。

那麼要減壓就該先讓自己的心態放平一些。

不要一心一意總“瞄”著那些富得冒油的同窗。每個人的能力、機遇不同,立業的大小自然也不同。不要自己給自己加壓,非要做個“超人”、“百萬富翁”不可。有一句話說得好:“如果你想真正地灰心喪氣,就把自己的目標製定得高不可攀吧!”另外,為自己量身定做一份屬於自己的生活進程表,有勞有逸,健康地生活。還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工作態度。麵對壓力,不要還沒幹事,就心理壓力過大。你隻需盡力去做,做成什麼成績,就是什麼成績,但求問心無愧,不必太苛求自己。

最後就是適當的休息和放鬆,在你感到疲倦之前就休息。短短的一點休息時間,就能有很強的修補能力,即使隻打五分鍾的瞌睡,也有助於防止疲勞。美國棒球名將康黎·馬克說,每次出賽之前如果他不睡一個午覺的話,到第五局就會覺得筋疲力盡了。愛迪生認為他無窮的精力和耐力,都來自他能隨時想睡就睡的習慣。80歲的亨利·福特健康的秘訣是:“能坐下的時候我決不站著,能躺下的時候我決不坐著。”美國陸軍抵抗疲勞的辦法是:常常休息,照你心髒做事的辦法去做。

放鬆你的情緒。養成放鬆的好習慣,任何時候你都能夠放鬆,任何地方你也能夠放鬆。你應該先放鬆你的肌肉,要使自己像孩子一樣,完全沒有緊張的感覺。隨時放鬆自己,使你的身體“軟得像一隻舊襪子”。

還有幾種良好的工作方法有助於消除疲勞,減輕壓力。

第一種:清理你桌上所有的紙張,隻留下和你正要處理的問題有關的物品。

第二種:按事情的重要程度來決定處理事情的先後順序。

第三種:當你碰到問題時,如果必須做決定,就當場解決,不要遲疑不決。

第四種:學會如何組織、分層管理和監督。

隻有學會減壓,你才能更好地承受壓力做出成績,千萬不要隻知道給自己製定高要求、高目標,太大的壓力隻會壓垮你。

快樂的心境能夠帶走壞心情

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

——馬克思

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放任不管,心情就會越來越糟。因此你要多想一些快樂的事,一些積極的事,這樣低沉的心就會飛揚起來。

在你的身邊,樣樣都不通,樣樣都不順,你就感到心情確實壞透了。

但不通和不順,來源於何方?不通和不順,都來自於通和順。所以說,當你不順或者不通的時候,你應該高興了。因為物不可以終通,也當然不可以終不通。假如不順和不通都出現了,那麼,離順和通已經不遠了。

正如文學家所說的:黑暗已經來臨,離光明還會遠嗎?同樣道理,不好的心情已經到來,離好心情還會遠嗎?這個時候,你去洗一個澡,或者去換一套新衣服,或者出遊幾天,隻要你再邁出一步,心情就會好了。

有煩惱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認識煩惱的思想和去掉煩惱的方法。

在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其實是人生反常的時候。這個時候,也許對正直不利。即或你堅守正道,也得不到任何利益。但你必須堅守正道,等待轉機。以人事比擬,這個時候,也許是小人得勢,君子被斥。

天地閉塞,暢流斷,鳥音絕。冰河底層的魚兒不再浮頭,大地上的鳥兒不再飛翔,正直善良的人們噤若寒蟬……

這個時候,不透明的空間裏,罌粟花也許開了,玫瑰也許凋謝了,荊棘也許長高了,喬木也許枯萎了。

可這個時候,你要記住——

魚兒最好不浮頭。鳥兒最好不飛翔。

因為,君子在閉塞的狀態之下,應當收斂自己的才華,不可炫耀,以避免小人陷害的災難。不可追求榮華富貴,以避免遭小人妒忌。

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是你回顧自己,檢查自己最好的時機。

黑夜來臨,你要把燈撚亮;風雨過後,你要把羽翼梳理;身處低迷,你要檢點你的真誠,你的包容,以及你的果斷;大度,是你走進別人心裏的通行證;能在別人心裏做客的人,無論順境逆境,你都會得到撫慰的。這樣,便會少有心情糟糕的時候。

已經是黑夜,白天就在眼前。誰沒有輾轉過黑夜,誰沒有跋涉過冬天?隻要你寬容,隻要你耐心,好心情與歡樂人生,就像朝陽,會在新的一天出現……

當你心情糟糕的時候,要知道歡樂與愛相依相存。要得到歡樂,就要獻出自己的愛心。

被馬克思稱之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的英國思想家培根曾經說過:“其實在沒有愛心的地方,熙攘的人群並非伴侶,如流的麵孔無非是條畫廊,而交口攀談也不過是鐃鈸作聲。”人類如果沒有愛心,那世界將是一片荒野。

要心情舒暢,必須要有友誼。友誼的一個主要作用是宣泄積壓的感情,使你心情舒暢。培根說:人可以用菝葜劑疏肝,用鐵質丸浚脾,用硫磺粉宣肺,用海狸香通腦,可除真正的朋友外,世上無任何靈丹妙藥可以舒心;隻有麵對知心朋友,人才可能傾吐其憂傷、歡樂、恐懼、希望、猜疑、忠告,以及壓在心頭的任何感情,這就像一種教門外的世俗懺悔。

過去的帝王也懂得:要有分享者,也要有分憂者。快樂和勝利,需要人來分享,讓快樂和勝利更加隆重;痛苦和悲傷,也要人來分憂,讓痛苦和悲傷不致深重。

對於老百姓來說——

春種夏收。夜息日作。因應時勢,才歡樂。

擇善而和。擇祥而居。大家全是朋友,才歡樂。

一年四季,雨霧風霜。歲月風雲,知變才歡樂。

樂一時,才時時樂。

時時樂,就終不樂。

樂中知不樂,才是常樂。

用釋然驅散陰雲

人們總愛用鮮花,掌聲迎接成功者,但須知成功的路上充滿坎坷、荊棘、崎嶇,有人愛用責怪、嘲笑對待失敗者,但須知失敗中包藏著希望,孕育著勝利。

——民間名言

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一座15世紀的教堂廢墟上留著一行字:事情是這樣的,就不會那樣。這句話是告誡我們不要抱怨已經發生的事,而應該學會釋然。

這是一個和釋然有關的真實故事,是無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的故事中的一個:一位名叫伊莎貝爾·蘿琳的女人同時送走了丈夫約翰和侄子傑夫參軍去前線。不幸的是九個月之後就接到了丈夫約翰的陣亡通知,她傷心至極,如果不是侄子的信,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還能堅持下去。可是一年半以後的一份電報再次重複了她的不幸:她的侄子傑夫,她唯一的一個親人也死在戰場上了。她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決定放棄工作,遠離家鄉,把自己永遠藏在孤獨和眼淚之中。

正當她清理東西,準備辭職的時候,發現了當年侄子傑夫在她丈夫去世時寫給她的信。信上這樣寫道:“我知道你會撐過去。當我的父母意外去世時你曾這樣對我說。你還告訴我在天堂裏的父母會看著我,他們希望我堅強而快樂的生活。我永遠不會忘記你曾教導我的:不論在哪裏,都要勇敢地麵對生活,像真正的男子漢那樣。現在,為了我也為了天堂裏的約翰,我也要你勇敢地麵對這個不幸,別忘了你是我最崇拜的好姑媽,請露出你的微笑,能夠承受一切的微笑。”

她流著淚把這封信讀了一遍又一遍,似乎傑夫就在她身邊,一雙熾熱的眼睛向她發出疑問:你為什麼不照你教導我的去做?

蘿琳打消了辭職的念頭,並一再對自己說:我應該把悲痛藏在微笑後麵,繼續生活。因為事情已經是這樣了,我沒有能力改變它,但我有能力繼續生活下去,並且會像侄子希望的那樣好。她真的做到了,因為她學會了在無法挽回的損失麵前釋然。此後她不但積極工作,還把餘下的生命時光全部獻給了福利事業,幫助了無數更需要幫助的人。

人生是一場單程旅行,一去不返。所以在有限的生命曆程裏,一定要善待自己的生活,認清自己的實力,從事自己能勝任的工作。避免走這篇故事的主人公的彎路:他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極度自卑的人,因為受教育的程度與他現在工作的要求差距很大,有限的知識積累已不能十分勝任這份工作,而且沒有一技之長,社會經驗和閱曆都不甚豐富。他深知自己的缺陷,也盡力去彌補,但總也找不到合適的方法,收效甚微。為此他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當看到與自己年齡相仿的朋友一個個都比自己強,甚至比自己年齡小、學曆低的人都已超過自己時,他更是急上加急。他想盡了各種辦法,比如投入更多的時間看書讀報、學英語、上補習班……幾乎在他現今能力所能做到的補差方法都做到了,但還是收獲不大,工作中還是時常碰壁,他的自卑的情緒更加嚴重,幾乎到了神經崩潰的邊緣。無奈之下他隻好求助於心理醫生。聽了他的情況,醫生告訴他學習是一項長久堅持的事情,學習的成效與其他事情不一樣,效果不是當時就能看得到的,它是一種內在涵養的提高,在生活中隻能潛移默化地起作用。

最後醫生告訴他一個治療方法,就是去找一份與自己的學識水平相當的工作,甚至稍低一些會更好。因為相對簡單的工作,可以使業餘時間加長,而且還可能會幹得比現在好,有利於增強自信;如果利用多出來的空閑時光讀書學習,會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實。他照著醫生的建議去做了,一年以後,他神采奕奕地站在醫生麵前,不是來看病,而是來感謝醫生。

因為他學會了在無法彌補的缺失麵前釋然。其實,解決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就是使自己處於能解決問題的地方。認清自己,知道自己適合什麼,讓自己處於最佳的位置。學會用釋然驅散生活事業的陰雲,就會讓自己生活在一片晴空之下。

讓釋然成為好心態一點也不難,隻要你隨時能夠在不可避免的不如意麵前釋然;在無法彌補的缺失麵前釋然;在難以挽回的損失麵前釋然;在種種隻能這樣不能那樣的事情麵前釋然。也許,當我們學會釋然之後會驚喜地發現,曾令我們困苦不已的陰雲已經消散。其實,如果不是我們的心看不開,事情原本就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糕。

笑給自己聽

如果你不學會在麻煩時笑,當你變老時,你不會對任何東西笑。

——愛徳華·豪

花一點時間,想想你今天所做的事,盡量記下做的一些不好的事,如:我不敢相信又把鑰匙給丟了、錯過電影開始的五分鍾、買了一件不需要的東西、忘了買三明治的配料、忘了給朋友打電話、忘了帶東西給愛人等等。這個時候,你會笑自己嗎?

換一個角度,想想看你記不記得這一天當中做了哪些好事。如果你像大多數人,就算想起來一兩件,也沒有想到的不如意的事情多,那是不是你對自己過於苛責了,不知不覺中又導致了一種負麵情緒的產生呢?

你或許會想:“哦,每個人都一樣嘛!這是人之常情,沒什麼大不了的。”沒錯,不幸的是大多數人都是如此,總是將焦點集中在自己犯的錯誤上。但這並不能改變什麼,而且他們忽略了將錯誤擱在心裏的害處有多大,那樣不但會覺得有壓力、緊張,還會導致自我防衛過嚴而且冷酷無情。

我們有太多的事要去做,也有太多的錯誤需要彌補。為了保持平衡,必須給自己一點寬容,接受現實中不完美的一麵。如果追求事事皆完美而事實上根本做不到時,就會沮喪,會覺得生活無聊透頂,身邊的人也會對你敬而遠之。

將焦點集中在自己的過錯上,很容易深陷小事的煩惱中,認為自己真是一無是處,世界也毫不可愛:我生來隻會做錯事。負麵的思考帶來負麵的能量,進而產生負麵的行為。你會停留在問題、憤怒與不安全的狀態中,以後做事會更緊張,也會更吹毛求疵、更自責,也許會更難盡如人意。人有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缺點而自卑,因自卑而虐待自己。

當你想到自己做的對的事時,你會將焦點集中在自己好的那一麵,你會覺得自己有能力而且潛力無窮,你會多給自己一點機會,容許自己做錯事時有改進的空間。

想到自己做的對的事,能讓你變成一個更有耐心的人,對你自己或別人都更有耐心,你會想看到人生的積極麵,你會知道自己或別人都在盡力而為。總之,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會不再那麼緊張、壓力過重,好像有人一直跟在身後計分一樣。專家的建議是:你在各方麵都盡力而為後,就要放手。因為無論你有多努力,都難免會犯一些錯誤。下次做得不夠好的時候,不要嚴肅地責怪自己:看,你又犯了這毛病,怎麼搞的,怎麼這麼笨,老是學不會,難怪別人不喜歡你!要把責怪轉換成笑自己:看你,又以自我為中心了!雖然是很努力了,但下次要更小心點,哈!哈!這樣是不是會過得快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