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默生
“Every 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我並不認為我的理想有多麼荒謬。如果你總是覺得我的理想不夠實際,隻能說明你目光短淺。
多數人都說自己是理想遠大,而並非不切實際地空想,但他們恰恰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那便是這個理想根據現實情況是切實可行的,是適合自己的。
一個有理想的螞蟻,是把自己變成最優秀的螞蟻;一個有理想的獅子,是把自己變成最優秀的獅子。螞蟻想變成獅子,那便是白日做夢癡心妄想了。
一旦一個人的理想和目標是不切實際的,那即使再如何追求,都是癡心妄想,最終是兩手空空。有一家子,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冷靜聰慧,小女兒活潑伶俐。這年夏天,父母親帶著兩個女兒來到海邊度假。
剛剛住下,小女兒便吵著要去海邊玩,母親便拉著兩個女兒一同前往。小女兒飛快地跑向海邊,伸開雙臂,深吸了一口迎麵吹來的海風,內心的激動已經壓抑不住。她光著腳丫觸觸海水,挽起衣袖,壘起沙堡,不過這些都不好玩,她又開始撿拾貝殼。
母親絲毫不敢懈怠,擔心小女兒調皮,於是讓大女兒陪著小女兒撿拾貝殼。
海邊的貝殼琳琅滿目,數不勝數。小女兒東挑挑,西看看,總是興奮地拿起一個,然後丟掉手裏原本的那個。這個嫌不夠美,那個又嫌不夠俏,各式各樣、五彩繽紛的貝殼呈現在她的麵前。
海潮又獻上了一片貝殼,她瞟了一眼,又沒什麼中意的。她翻起潮濕的泥沙,尋找著地下所埋藏的“寶藏”。突然,一隻小螃蟹從海灘的洞中爬了出來,不友好地對著她的手指頭來了一鉗,她大叫了一聲,緊捂著受傷的手撲入母親的懷中。
母親牽著她,帶著大女兒回到了住處。小女兒看著大姐滿載而歸的笑臉,再想想自己兩手空空,看著隱約傳來痛楚的傷口,心裏十分難過,忍不住哭了起來。
小女兒的哭聲驚動了母親。母親便進屋來安慰她。母親輕撫著她的額頭,輕聲安慰道:“是不是因為看見姐姐滿載而歸、自己卻一無所獲而感到傷心?”
小女兒揉著微腫的雙眼,點了點頭。母親又說:“知道為什麼嗎?”女兒又搖了搖頭。
母親語重心長地說:“你太心浮氣躁了。你們兩人去沙灘撿貝殼,姐姐滿載而歸,而你卻一無所獲,因為姐姐不會像珠寶商鑒定珠寶那樣用挑剔的眼光審視每顆她所看見的貝殼。她看見美麗的,可愛的,就會拾起來納為己有。她不會隻盯著一種或幾種貝殼,各式各樣的都多多少少地占有一些。她的目標是實實在在的。而你兩手空空,尋覓許久卻一無所得,因為你總想找一顆你心目中最美麗,最稀罕的貝殼,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最後隻能化為‘孤獨’、‘茫然’。”一個人的目標並非是越遠越好,而是說人生的目標應當切合實際。追求如大海行船,受燈塔指引,就能順利到達目的地,若是被海市蜃樓所迷惑,則會迷失航向,不知所終。所以,切莫好高騖遠,應該珍惜我們周圍的事物,從我們的身邊開始追求成功的契機。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一切遠大的誌向都是從基礎開始的,一切目標都應是經過考慮、切合實際的。有一位年輕人,在一家石油公司裏謀到一份工作,任務是檢查石油罐蓋焊接好沒有。這是公司裏最簡單枯燥的工作,凡是有出息的人都不願意幹這件事。這位年輕人也覺得,天天看一個個鐵蓋太沒有意思了。他找到主管,要求調換工作。可是主管說:“不行,別的工作你幹不好。”
年輕人隻好回到焊接機旁,繼續檢查那些油罐蓋上的焊接圈。既然好工作輪不到自己,那就先把這份枯燥無味的工作做好吧!
從此,年輕人靜下心來,仔細觀察石油罐蓋焊接的全過程。他發現,焊接好一個石油罐蓋,共用39滴焊接劑。
為什麼一定要用39滴呢?少用一滴行不行?在這位年輕人以前,已經有許多人幹過這份工作,從來沒有人想過這個問題。這個年輕人不但想到了,而且認真測算試驗。結果發現,焊接好一個石油罐蓋,隻需38滴焊接劑就足夠了。年輕人在最沒有機會施展才華的工作上,找到了用武之地。他非常興奮,立刻為節省一滴焊接劑而開始努力工作。
原有的自動焊接機,是為每個罐蓋消耗39滴焊接劑專門設計的,用舊的焊接機,無法實現每個罐蓋減少一滴焊接劑的目標。年輕人決定另起爐灶,研製新的焊接機。經過無數次試驗,他終於研製成功了“38滴型”焊接機。使用這種新型焊接機,每焊接一個罐蓋可節省一滴焊接劑。積少成多,一年下來,這位年輕人竟為公司節省開支5萬美元。
一個每年能創造5萬美元價值的人,誰還敢小瞧他呢?由此,年輕人邁開了成功的第一步。
許多年後,他成了世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洛克菲勒羨慕“天邊的彩霞”,但更注重“腳下的玫瑰”,所以他成功了。革命導師列寧也曾告誡我們: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從小事做起。
在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沾染有好高騖遠壞習慣的人。有的人大學一畢業就希望能獲得高薪,對找到的工作不甚滿意,總是不斷跳槽,而不願去考慮如何做好眼前的工作;有的人希望能成為一位知名的成功者,卻又不願意付出努力,隻是每天幻想能有“天賜良機”出現在他麵前;有的人總是不斷地製訂計劃,在最初設想得十分完美,但是當真正行動起來時,才發現原來目標太大,計劃隻能變成空話;有的人天天夢想著自己能幹大事,幹一番轟轟烈烈的驚天動地的大事,對於一些常規性的工作不屑一顧,認為做這些工作是委屈了自己,未讓自己的才能得到發揮……
這一切事實上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的表現,他們不斷地追求著鏡中月、水中花,整日做著不切實際的夢,這就注定了他們的失敗。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拿幻想當理想的人注定一事無成。上世紀30年代是美國經濟不景氣的最高潮。狄特夫婦在南達科他州的一個不到八百人的小村裏開設了一家小小的藥店。
剛從大學藥學係畢業的狄特,28歲,他太太杜露絲,24歲。雖然是對很美滿的新婚夫婦,但長久靠這份收益微薄的小生意,說不定他倆的幸福生活也會受到威脅。
於是,夫婦倆就開動腦筋,想攔住每天數以百計經過這村莊的汽車,因為這樣子,他們一定會增加收益。
他們想出十幾種方法,加以篩選之後,實行了其中一個辦法。
他們做了許多廣告牌,沿著道路豎在路旁。牌上寫著:“免費招待很清涼的飲用水。南達科他州奧爾村藥店。”
在歐美國家,免費供應飲用水的藥店很多,而且是件應該做的事情,但從來沒有人這樣堂而皇之做過廣告。夫婦倆這著“以不平凡的姿態,抬出平凡的事情”的棋,下得非常妙。凡是看見這廣告的過路客,莫不感到好笑,但在好奇心和滋潤喉嚨的欲望之下,都在狄特的藥店門口停下車子。
廣告牌的效果,竟隨著時間的推移日趨獲得效果。到了1950年時,已發展到每天必須供應五千杯冷水,從業人員也增加到30人;店裏的品目也增加到千種以上;而處方箋的調配,也日達數百件之多。
狄特夫婦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意,並沒有從不切實際的方麵入手,相反的,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杯冷水做起,才有了他們之後的成功與幸福。想要讓自己的理想早日實現,就應為之不懈努力,如果追求脫離實際,好高騖遠,就會兩手空空。
我們樹立抱負和理想,既要基於現實,又要超越一般標準。太難和太容易的奮鬥目標,都不會激發人們去實施的熱情。而對自身具有一定挑戰性,同時又能使自己相信能夠完成的目標,就是最完美的理想。
每個人都有做夢的權利,關鍵在於,你不能執著於白日夢,一個人的夢想再偉大,也終歸要回到現實。
莫以事小而不為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每天都要做這些雞毛蒜皮的事,煩都煩死了,這豈不是浪費生命?難道我寶貴的青春就要在這些小事上消磨殆盡?
很多心高氣傲的年輕人都是這樣,大事幹不了,小事又不願幹,到頭來,小的錯過了,大的眼睜睜地成了別人的囊中之物。歸根到底,是因為這些人不明白,小至個人,大到一個公司、企業,它們的成功發展,都是來源於平凡工作的積累。因此不要看輕任何一項工作,沒有人可以是一步登天的。當我們認真對待並做每一件事時,我們會發現自己的人生之路越來越廣,成功的機遇也會接踵而來。
人如果能一心一意地做事,世間就沒有做不好的事。這裏所講的事,有大事,也有小事,所謂大事與小事,隻是相對而言。很多時候,小事不一定就真的小,大事不一定就真的大,大事小事可能很有關聯,小事積成大事。關鍵在做事者的認識能力。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常常對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其實連小事都做不好的人,大事是很難成功的。
先哲們常教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是因為先哲們明白,“小事正可於細微處見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產生做大事的氣魄。”不要小看做小事,不要討厭做小事。隻要有益於工作,有益於事業,人人都從小事做起,用小事堆砌起來的事業大廈就是堅固的,用小事堆砌起來的工作長城就是強硬的。
有位女大學生,畢業後到一家公司上班,隻被安排做一些非常瑣碎而單調的工作,比如早上打掃衛生,中午預訂盒飯。一段時間後,女大學生便辭職不幹了。她認為,憑她的學曆,不應該蜷縮在廚房裏,而該幹更重要的事。可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普通的職員,即使有很好的見解,通常被重用前也要有一段讓人認識你的時間。
一家公司的人事部經理經常感歎每次招聘員工,總會碰到這樣的情形:大學生與大專生、中專生相比,大學生的素質一般比後者高。可是,有的大學生自詡為天之驕子,到了公司就想唱主角,強調待遇。可如果真正找件具體工作讓他獨立完成,卻往往又拖泥帶水,漏洞百出。本事不大,心卻不小,還瞧不起別人,安排他做小事,他又覺得委屈,牢騷滿腹。要知道公司招人是來工作、做事的,不成事,光要那大學生的牌子幹嗎?
現在,社會上有的企業急需人才,而許多大學生卻被拒之於門外、不受歡迎。
一般人都不願意做小事,但成功者與一般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願意做別人不樂意做的小事情。懂得成大事要從小事做起,要當經理就得從掃地開始的道理。
隻要我們每件事都多做一點,每一件別人不願意做的小事,我們都自願地去多做一點,我們的成功率一定會高於那些擺空架子的人。一位年輕的女工進入一家毛織廠以後一直從事編織掛毯的工作,做了幾個星期之後她再也不願意幹這種無聊的工作了。
她去向主管辭職,無奈地歎氣道:“這種事情太無聊了,一會兒要我打結,一會兒又要把線剪斷,這種事完全沒有意義,真是在浪費時間。”
主管意味深長地說:“其實,你的工作非常有意義;其實,你織出的很小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然後,主管帶著她走到倉庫裏的掛毯麵前,年輕的女工呆住了。
原來,她編織的是一幅美麗的百鳥朝鳳圖,她所織出的那一部分正是鳳凰展開的美麗的羽毛。她沒想到,在她看來沒有意義的工作竟然這麼偉大。在具體的一件工作中,每一件小事都可以算是大事,要想把每一件事做到完美,就必須固守自己的本分和崗位,付出自己的熱情和努力。這就是做出了最好的貢獻。
許多小事並不小,那種認為小事可以被忽略、置之不理的想法,隻會導致工作不完美。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曾經有一位小職員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館的時候,總是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一定寫上那幾個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沒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說:“竟有如此努力宣揚公司聲譽的職員,我要見見他。”於是,洛克菲勒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
後來,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長。
也許,在我們大多數人的眼中,阿基勃特簽名的時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這實在是小事一件,甚至有人會嘲笑他。
可是這件小事,阿基勃特卻做了,並堅持把這件小事做到了極致。那些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華、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後,他卻升任為了董事長。可見,任何人在取得成就之前,都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去努力,不斷做好各種小事,才會達到既定的目標。
一個人的成功,有時純屬偶然,可是,誰又敢說,那不是一種必然呢?恰科是法國銀行大王,每當他向年輕人談論起自己的過去時,他的經曆常會喚起聞者深深的思索。人們在羨慕他的機遇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一個銀行家身上散發出來的特質。
還在讀書期間,恰科就有誌於在銀行界謀職。一開始,他就去一家最好的銀行求職。一個毛頭小夥子的到來,對這家銀行的官員來說太不起眼了,恰科的求職接二連三地碰壁。後來,他又去了其他銀行,結果也是令人沮喪。但恰科要在銀行裏謀職的決心一點兒也沒受到影響。他一如既往地向銀行求職。有一天,恰科再一次來到那家最好的銀行,“不知天高地厚”地直接找到了董事長,希望董事長能雇用他。然而,他與董事長一見麵,就被拒絕了。對恰科來說,這已是第52次遭到拒絕了。當恰科失魂落魄地走出銀行時,看見銀行大門前的地麵上有一根大頭針,他彎腰把大頭針拾了起來,以免傷到路人。
回到家裏,恰科仰臥在床上,望著天花板直發愣,心想命運為何對他如此不公平,連讓他試一試的機會也沒給,在沮喪和憂傷中,他睡著了。第二天,恰科又準備出門求職,在關門的一瞬間,他看見信箱裏有一封信,拆開一看,恰科欣喜若狂,甚至有些懷疑這是否在做夢,他手裏的那張紙是銀行的錄用通知。
原來,昨天就在恰科蹲下身子去拾大頭針時,被董事長看見了。董事長認為如此精細謹慎的人,很適合當銀行職員,所以,改變主意決定雇用他。正因為恰科是一個對一根針也不會粗心大意的人,因此他才得以在法國銀行界平步青雲,終於有了功成名就的一天。於細微處可見不凡,於瞬間可見永恒,於滴水間可見太陽,於小草間可見春天。如果我們要想成功,就必須沉下心來,腳踏實地從眼前的事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這是任何成功者所必須經過的積累與鍛煉。
不要讓讚美遮住了雙眼
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
在生活中,被別人追捧、讚揚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如對方是因為愛,就會有偏袒;如是因為害怕,就會有不顧事實的討好;如是因為有求於自己,便會有虛誇。所以,我們必須在一片讚揚聲中,保持足夠清醒的頭腦。
歐洲有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三十歲便已享譽全球,而且也已經有了美滿的家庭。有一年,她到鄰國開一場個人演唱會,這場音樂會的門票早在一年前就已經被搶購一空。
表演結束之後,歌唱家和她的丈夫、兒子從劇場裏走了出來,隻見堵在門口的歌迷們一下子全擁了上來,將他們團團圍住。每個人都熱烈地呼喊著歌唱家的名字,還不乏讚美與羨慕的話。
有人恭維歌唱家大學一畢業就開始走紅了,而且年紀輕輕便進入國家級的歌劇院,成為劇院裏最重要的演員;還有人恭維歌唱家,說她二十五歲時就被評為世界十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也有人恭維歌唱家有個腰纏萬貫的大公司老板做丈夫,而且還生了這麼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當人們議論的時候,歌唱家隻是安靜地聆聽,沒有任何回應與解答。
直到人們把話說完後,她才緩緩地開口說:“首先,我要謝謝大家對我和我家人的讚美,我很開心能夠與你們分享快樂。隻是,我必須坦白地告訴大家,其實,你們隻看到我們風光的一麵,我們還有另外一些不為人知的地方。那就是,你們所誇獎的這個充滿笑容的男孩,很不幸是個不會說話的啞巴。此外,他還有一個姐姐,是個需要長年關在家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歌唱家勇敢地說出這一席話,當場讓所有人震驚得說不出話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難以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不能不為這位歌唱家的理智和清醒喝彩!有多少人曾經在一片讚揚聲中,迷惑了雙眼,最終導致了失敗。最令人扼腕歎息的恐怕該是王安石筆下的仲永了。
金溪縣有個叫方仲永的人,他家世世代代以種田為業。方仲永長到五歲時便能做詩,並且詩的文采和寓意都很精妙,值得玩味。縣裏的人對此感到很驚訝,慢慢地都把他的父親高看一等,有的還拿錢給他們。他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便每天拉著方仲永四處拜見縣裏有名望的人,讓他表演做詩,卻不抓緊孩子的學習。到最後,方仲永已與眾人無異。他的聰明才智最終被完全埋沒了。
世界上許多偉大的人物,能夠清醒地認識自己的成功,對待他人的讚美,他們謙虛理智,有的甚至還很反感別人對他的讚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丘吉爾對英倫之護衛有卓越功勳。戰後在他退位時,英國國會擬通過提案,塑造一尊他的銅像置於公園,令眾人景仰。一般人享此殊榮高興還來不及,但丘吉爾卻一口回絕。他說:“多謝大家的好意,我怕鳥兒喜歡在我的銅像上拉糞,還是請免了吧。”
牛頓,是傑出的學者、現代科學的奠基人,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建立了成為經典力學基礎的牛頓運動定律,出版了《光學》一書,確定了冷卻定律,創製了反射望遠鏡,還是微積分學的創始人……功績顯赫,光彩照人。可當聽到朋友們讚揚他的時候,他卻說:“不要那麼說,我不知道世人會怎麼看我。不過我自己隻覺得好像一個孩子在海邊玩耍的時候,偶爾拾到幾隻光亮的貝殼。但關於大海的真正知識,我還沒有發現呢。”
有這樣謙遜好學、永不滿足的精神,牛頓的成功是必然的。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正是因為有了正確對待他人讚揚的態度和謙遜好學的精神,才達到人生的光輝頂點的。
告訴自己不是宇宙的中心
聰明的人有長的耳朵和短的舌頭。
——弗萊格
為人處世中,你若總是過於表現自己,把自己當作宇宙的中心,那麼別人就會厭惡你、疏遠你。生活中,很多人就因為在這個細節上不注意收斂自己而飽受排斥。所以我們要常常檢討自己的行為,別讓微小的錯誤損害自己。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當我們的朋友表現得比我們優越時,他們就有了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但是當我們表現得比他們還優越,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形成嫉妒的情緒。
社會上,那些謙讓而豁達的人總能贏得更多的朋友。他們善於放下自己的架子,虔誠、恭敬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反之,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別人的人什麼事都愛露一手,仿佛就自己行,對別人不屑一顧,總認為,在這個世界上,唯我最大,舍我其誰,因此,隻要是涉及利益重新分配或調整時,他都采取“當仁不讓”的態度,因而什麼都想沾,什麼都想貪,這樣的人到最後都受到了人們的鄙視。正如希臘一位叫希爾泰的學者所說的:“傲慢始終與相當數量的愚蠢結伴而行。傲慢總是在即將破滅之時,及時出現。傲慢一現,謀事必敗。”
有人認為,喜歡表現、張揚自己隻是無傷大雅的小節,這種想法真是大錯特錯了。要知道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性評價,都在不知不覺地強烈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為人處世時過分地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目空一切、妄自尊大,那就是在無形之中對對方的自尊和自信進行挑戰與輕視,對方的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不知不覺地產生了。
Cinderella一天辛苦之後酣然入睡。
一位玲瓏的天使飛進窗口找上了她,說,聰明的Cinderella,每個人都應該得到一份適量的聰明和一份適量的愚蠢,可是匆忙中上帝遺漏了你的愚蠢,現在我給你送來了這份禮物。
愚蠢禮物?Cinderella很不理解。懾於上帝的威嚴,她接過天使包中的愚蠢,無可奈何地植入腦中。
第二天,她平生第一次講話露出了破綻,第一次解題費了心思,她花了一個早晨記住了一組單詞,三五天後卻忘了將近一半。她痛恨這份“禮物”。深夜,她偷偷地取出了植腦不深的愚蠢,扔了。
事隔數天,天使來檢查他自己做的那份工作,發現給Cinderella的那份愚蠢已被扔進了垃圾箱。他第二次飛入Cinderella的臥室,義正辭嚴地對她說,這是每個人都必須有的配額,隻是或多或少罷了,每一個完整的人都應該這樣。
不得已,Cinderella重新把那份討厭的愚蠢撿了回來。但是,她太不願意自己變成一個不很聰明的人了。她把愚蠢嵌進頭發,不讓進入思維,居然騙過了天使的耳目。以後,Cinderella沒有遇上一道難題,她沒有考過一次低分,一直保持著強盛的記憶、出色的思維和優異的成績。
當然,她也沒有了苦役獲釋的愉快和改正差錯後的輕鬆。更奇怪的是,也沒有一個同伴願意與她一起組隊去出席專題辯論,因為她的精彩表現使同伴呆若木雞;也沒有哪個人願意和她做買賣,因為得利賺錢的總是她;也沒人與她戀愛,男人們無不怕在她的光環裏被對比成傻瓜。連下棋打牌她都十分沒勁,來者總是輸得傷心。偶爾有一兩次她給了點麵子,賣個破綻下個軟招,也很容易看出是她在暗中放人一馬,比她勝了還傷害人的自尊。
她越來越孤獨、空乏,真的也希望有份愚蠢了。但是,聰明成性的腦袋,愚蠢是再也植不進去了。她希望能再見上一次天使,可天使已“黃鶴一去不複返”了。
因為隻有聰明,Cinderella在痛苦中熬過單調的一生。
你帶著羞怯和歉意告訴世人:“大家聽著,我知道自己實際上並不這麼好,所以我想做得盡量符合你們的要求。”
許多書籍和文章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取悅別人,以得到別人的喜愛。讓別人喜歡的方法,就是使自己變得討人喜歡。所以,你必須順從別人,不要攻擊別人,並且多說別人想聽的話。和同事相處的時候,要表現得比較世故;和老同學相處的話,則力求平實。也就是說,在與人相處時要盡量表現出你的謙虛。謙虛,別人才不會認為你會對他構成威脅,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從而建立和睦相處的人際關係。
王昆是人事局調配科一位相當得人緣的骨幹,按說搞人事調配工作是最得罪人的事,可他卻是個例外。但是,在他剛到人事局的那段日子裏,在同事中幾乎連一個朋友都沒有。因為他正春風得意,對自己的機遇和才能非常自信,因此每天都在極力吹噓他在工作中的成績,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請求幫忙等等得意之事。然而同事們聽了之後不僅沒有人分享他的快樂,反而極不高興。後來是老父親一語點破,他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此,他就很少談自己的成就而多聽同事說話,因為他們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噓。讓他們把自己的成就說出來,遠比聽別人吹噓更令他們興奮。後來,每當他有時間與同事閑聊的時候,他總是先讓對方滔滔不絕地把他們的成就炫耀出來,與其分享,僅僅在對方問他的時候,才謙虛地表露一下自己。
別把自己擺的太高,為人應該謙遜、自製,這樣別人才願意親近你,你做事才有幫手。反之,若恃才妄為,高傲自大,人皆遠之,你就成了“孤家寡人”了。
妄自尊大和目空一切的結果隻能使自己的形象扭曲,在傷害別人的同時也傷害自己。所以注意收斂自己,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