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往壞處想”的心態想事以練達的狀態做事(1 / 3)

在待人接物上,有的人顯得很幼稚:把人和事想得太好,一旦不如意便覺得似乎天都塌下來,所以跟人交往要麼容易吃虧上當,要麼動輒得咎。另有一些人則顯得成熟老練:能看清人,也總能做對事。古人說“人情練達即文章”,要想寫好這樣一篇大文章,不妨凡事先往壞處想一想,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就能擁有平和的心態。

學會順其自然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民間俗語

一個假日午後,一位母親帶著一家大小到山上賞花。天氣分外晴朗,賞花的人好像比山上的花還要多。人影在花叢中攢動,有照相的,有吃東西的,有談天說地的,信步走著,看在眼裏真有趣。

女兒在前頭蹦著跳著開道,太陽照著滿山的櫻花、杜鵑,照著來往穿梭著的賞花的人流,讓人不由得感歎生活的美好。

不知何時,女兒扯住媽媽的衣袖,不停地搖動,她的另一隻小手指著一叢紅豔的杜鵑,說:“媽媽,為什麼那個花不香?”

母親愣了一下,但隨意答道:“哪個花?哦!這是好看的,不太香。”

她不服氣也不滿意的噘起小嘴說:“花都應該是香的嘛!”

回家之後,女兒的聲音繚繞在母親心頭,久久不散:花都應該香嘛!究竟這有沒有道理?我們不是也常想:男人都該是偉岸君子,女人都該是賢妻良母嗎?我們又對不對呢?坐下來,環視滿庭花草,靜靜地想一想:花和草長了一院子,可是杜鵑、山茶、桂花、百合、太陽花、蘭花……沒有一樣是跟別的花草相同的,它們都各有特色。看見迎春花便可以嗅到早春的氣息;看見石榴花便知是五月榴花照眼明;桂花和紅葉捎來秋意;蒼鬆和臘梅象征冬寒。

如果我們順著自然去要求,那麼一定可以心滿意足;可是,若要在夏天賞梅,春天看紅葉,想必會大失所望。人是自然的產物,也和大自然中其他生物一樣各具特色,這個人適合統領三軍,那個人精於舞文弄墨,各有天賦,各有使命。

人若能知道植物花草的特長,加以妥善運用,不僅能使環境增輝,更能美化生活,增添情趣。人若能像順應花草的自然天性一樣去順應自己的能力和體力,不在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上強出頭,就能營造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展現自己理想中的自我。當然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理想的生活,但他們認為主要問題在於生活得過於緊張,讓人總覺得生活充滿十萬火急的緊急情況,似乎一周不工作90小時以上,就做不完應該做的事,甚至覺得會比別人少得到什麼。

連大多數家庭婦女也感到人生的困惑,她們經常抱怨:“除非這房子裏隻剩我一人,否則它永遠都幹淨不起來!”麵對家常瑣事,她們表現得過於緊張,從早到晚忙得腰酸背疼,卻總有做不完的事——買菜、煮飯、洗碗、洗衣、打掃房間、帶孩子……似有一支無形的手槍指著自己的後腦,一個聲音命令道:“立即收拾好每一個碗碟,折好每一塊毛巾……”她們總是暗示自己:情況緊急,必須立即做完每一件事!她們經常責怪家人不主動分擔家務,卻不考慮他們一天工作後的疲勞。

其實,有許多事情完全不必要立刻做,完全可以放到明天再做。而且某些事情也許不適合你做,這時你完全可以將它忽略掉,給自己一點鬆弛。應該學會輕鬆地享受生活。想要做到內心平和、生活愉悅,第一步必須承認: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是在自造緊張情緒,生活原本不必如此忙亂;第二步,試著躺在沙發上懶洋洋地看電視,別擔心如此度過周末是在浪費時間。當你學會了從容平靜地度日,順應自然並順應天性,不去勉強別人,也不強求自己,你會發現事情不照自己的計劃進行,地球照樣轉,生活也照樣繼續。

不必背負太多

萬籟俱緣生,窅然喧中寂。心境本同如,鳥飛無遺跡。

——唐·柳宗元

太多的事情,即便是些好事,也會讓人覺得承受不了。不論你多喜歡社交活動,也不論你多喜歡和朋友在一起,但是看到日曆簿上有一段屬於自己的空白時間,你心中會很奇妙地有一種安詳寧靜的感覺。那段時間是完全屬於自己的,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也可以什麼事都不做。在日曆上留一些空白時間,會給你一種平靜的感覺,感覺找到了心靈的歸屬。在不知道給自己留時間之前,永遠找不到時間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但是隻要能為自己留一些空白時間,就能為自己做一些事,而不隻是做別人要求你做的事。通常伴侶會要求你做一些事,孩子也經常需要你幫忙,包括鄰居、朋友與親友請求你為他們做些什麼,甚或陌生人的懇求也是不斷的,譬如電話拜訪或推銷員的打擾等等,感覺上好像每個人都想侵占一點你的時間,你一點空閑時間也沒有。

很好的解決之道是與自己訂下約會,就像與情人或客戶訂下約會一樣。除非有天災人禍,否則一定要堅守約定。和自己訂約會的方法簡單方便,在日曆上畫出幾個不讓任何人打擾的空白日子即可,除非是有特殊的意外發生,任何人都不能搶走這段時間。也就是說任何人要求這段時間做任何事:朋友的拜訪,給某人打電話,或是客戶需要幫忙……任何事都不行,因為已經有計劃了,而這個計劃是跟自己在一起的。在這個月接近月底的時候,再找另一天劃掉的空白日子,那也是個和自己約會的神聖時光,要確定那天絕不會被別的事填滿。不難想象,堅持和自己約會是需要時間慢慢去適應的。剛開始這麼做時,心中可能會有些不安,好像自己在消磨時光,錯失良機,甚至自私自利呢!尤其是當日曆上還有空白時,實在很難跟別人說自己沒時間!不過事實證明和自己訂約會是件很有意義的事,相信試過之後你也會這麼認為。

讓日曆中的留白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也會是自己最珍惜最願意保留的重要時光。但這並不是說工作不重要,或是覺得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沒意思。而是這段時光對心靈有平衡與完善的作用。缺乏了這樣的時間,你一定會成為一個背負太多的人,因此很容易變得暴躁易怒、沮喪不安,似乎失去了自我。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情形出現,你可以從今天開始與自己訂約會。挑選一段固定的時間,某天的某一小時,或一周一次或一個月一次都可以,而且時間長短不拘,就算隻是十幾分鍾也可以,重點在它屬於你一個人,完全歸你的心支配。其次是當別人要跟你約定時間時,絕對不能輕易將這段神聖的時光犧牲了。要特別珍惜這樣的時光,甚至比任何時光都重要。別擔心,你絕不會因此而成了一個自私自利的人。相反的,當你再度感到生命是屬於自己的時候,會更有能力去為別人著想。隻有真正地獲得自己所需時,你才能更輕易地滿足別人的需要。

有這樣一個人,他經常仰望天空,暇想作為人類一員的他在宇宙中處在什麼地位。宇宙讓他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它的巨大——大得讓他做任何“比較”都變得蒼白無力。事實上,也已經沒有“比較”可言了:在無限的宇宙麵前,地球的地位甚至不如大海裏的一滴水;而以這種比較基礎來看,“他”在地球上的地位則不如一滴水中的某個原子。

如果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真正位置,那麼我們所碰到的問題又算得了什麼呢?當然,這些問題好像對我們都很重要,但是如果拿整個宇宙作參照物,它們就變得根本不值一提。

我們每天碰到的困難當然都很真實,但如果換一個較適當的基點來衡量事物,這些困難根本算不上是“大災難”。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有個狂人叫做希特勒,他以病態方式屠殺了600萬猶太人。30多年後,在史卡德這個地方,有個當時遭難的猶太人的兒子發現自己正陷入層層困難中:在公司裏,有個家夥總是在領導麵前說他的壞話;他的醫生警告他以後再不許喝酒,否則要麵臨嚴重的後果;他的情人威脅他,如果不快點和他的妻子辦妥離婚,就要讓他身敗名裂。好,如果這個人突然發現自己回到1942年的奧斯威辛集中營,會是什麼結果?毋庸置疑,相比集中營來看,現在所謂的困境簡直就是天堂。

你因加入到40歲人群的行列而鬱鬱寡歡嗎?有些人根本不會為這種問題難過,他們生活在世界上的高熱地區,他們的平均壽命隻有37歲,不管男人或女人,他們根本就不必經曆所謂“悲慘的40歲生日宴會”!

你正為每天不知道吃什麼菜、做什麼飯而傷腦筋嗎?告訴你,這個世界每天有一萬人死於饑餓,此外,還有好幾百萬人苦於營養不良引起的各種疾病。

房租太貴讓你煩惱嗎?你看到過生活在街頭上的流浪漢嗎?這些幸運的家夥從來不用為房租問題煩惱,他們生在街頭,也死在街頭。他們唯一要操心的事情,就是晚上睡覺前能不能找到一塊破布禦寒。

臉蛋不漂亮嗎?和雙目失明的人比,和四肢殘缺的人比,和智障低下的人比,你願意是後者嗎?

當我們知道有這麼多慘狀仍然在世界上很多地方被默默地承受的時候,我們卻因為在某個高雅的餐廳沒占到好座位大發雷霆;因為工作中的一點點小挫折垂頭喪氣;因為體重沒有減輕深感懊惱;為了每個月的賬單抱怨不休……這就是我們的煩惱、我們的問題嗎?到底拿它們來和什麼標準作比較?

長期不間斷的專注於痛苦是一件既不正確又不正常的事,所以,如果我們的手扭傷了還得洗衣做飯,如果我們感冒躺在床上還得擔心辦公桌上積壓的公事,我們肯定會心煩。這一點絕對可以理解。但是我們處世的觀點若隻局限在這類芝麻小事上,那麼即便是最微不足道的困難也可能變成人生的主要障礙,於是拘泥於這種小節終將耗盡我們寶貴而又有限的時間和精力。

兩千多年前中國有一位思想家叫做莊子,這位道家的宗師所表達的思想讓人悠然神往。在那個古老的時代,人們平和的心不會感到今天我們所麵臨的諸多緊張,他們無欲也無爭,所以莊子有的是時間去思考:

老天,你覺得自己糟透了——一大疊賬單、情人總是和你發生分歧、修車的費用又得花去你一大筆……算了,別煩惱了,你隻不過是隻該死的蝴蝶,剛剛做了個噩夢!

大多數人在人生旅途中背負了太多的東西——許多東西其實是不必要的。盡可能丟棄那些無謂的問題及煩惱吧!放鬆心情,輕鬆一下,好好想一想。我們已經很好,無論在事業上或是生活上失利,都不必背負太多,要堅信:真正的光明並不是沒有黑暗的時間,隻是不被黑暗遮蔽罷了;真正的英雄並不是沒有卑怯的時候,隻是不向卑怯屈服而已。

“幸運的成功”多來自於不幸的開始

人生的小小不幸,可以幫助我們度過重大的不幸。

——伊森伯格

幸與不幸沒有標準,它隻是一種心態——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隻要你覺得自己是幸運的,那麼你就是幸運的。

反過來:遭受一點挫折,馬上大呼不幸,那也隻能讓你感覺自己更加不幸。如果你把一點點的不幸置於顯微鏡下麵,你甚至會被自己看到的一切嚇倒。不幸的感覺隻能把你帶進絕望的深淵不能自拔。一位將軍率船隊在海上航行,途中遇上了暴風雨。一名士兵因是第一次乘船,所以嚇得不停地狂喊亂喊,大哭不止,讓船上的人幾乎都受不了,因為這讓本來並不擔心的人們開始感到了恐懼。將軍氣惱地想下令把他關起來。

這時將軍身旁的一位校官說:“不要關他,讓我來處理。我想我可以使他馬上安靜下來。”校官隨即命令水手將那位士兵綁起來,丟入海中。那個可憐的家夥一被丟下海,手腳亂舞,狂呼救命。過了幾秒鍾,校官才叫人把他拉上船來。

回到船上後,說也奇怪,剛才歇斯底裏大叫不停的士兵,靜靜地待在艦艙一角,半點聲音也沒有。

將軍好奇地問這個校官何以會如此?校官答說:“在情況轉變得更加惡劣之前,人們很難體會自身是多麼的幸運。”

這位校官是位高明的邏輯學家,在他的手中,幸運就像球拍,而不幸則是球——隻有“幸運的球拍”才能將“不幸的球”狠狠抽打出去。

這種邏輯又像大海中一個落難的人:海難是不幸的,但懷中的救生圈卻讓他感到自己是多麼的幸運,至於漂到哪裏,甚至漂多久都不是問題,因為幸運永遠在他懷中——他不會因為方位、距離的變化而失去救生圈。所以即使遭遇海難,他也並不認為自己是不幸的,懷中的救生圈讓他相信自己一定會獲救。

從心理自慰的角度講,無論你陷入什麼樣的艱難境地,都要想到:還有比這更不幸的,相比之下,我已經夠幸運了!總將自己置於幸運的基點上,會使你永遠保持積極的,向上的心態。而積極心態是成功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