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倡導以低調的狀態處世,這沒錯,因為低調可以贏得好感,有利於協調關係、辦成事情。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能做到的人並不多,問題就出在心態上。把自己當成一個小人物,學會尊重和禮讓別人,就能呈現出一副不卑不亢、有理有據的新麵孔。
走好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但丁
一個人在一生中總會遭到這樣或那樣的批評,越是做大事遭到的批評就越多。但你絕不能因為別人的批評,就懷疑自己,隻要你確信自己是對的,就該堅定地一直走下去。1929年,美國發生一件震動全國教育界的大事,美國各地的學者都趕到芝加哥去看熱鬧。在幾年之前,有個名叫羅勃·郝金斯的年輕人,半工半讀地從耶魯大學畢業,當過作家、伐木工人、家庭教師和賣成衣的售貨員。現在,隻經過了8年,他就被任命為美國第四有錢的大學——芝加哥大學的校長。他有多大?30歲!真叫人難以相信。老一輩的教育人士都搖著頭,人們的批評就像山崩落石一樣一齊打在這位“神童”的頭上,說他太年輕了,經驗不夠;說他的教育觀念很不成熟……甚至各大報紙也參加了攻擊。
在羅勃·郝金斯就任的那一天,有一個朋友對他的父親說:“今天早上我看見報上的社論攻擊你的兒子,真把我嚇壞了。”
“不錯,”郝金斯的父親回答說,“話說得很凶。可是請記住,從來沒有人會踢一隻死了的狗。”是的,沒有人去踢一隻死狗。別人對你的批評往往從反麵證明了你的重要。你的成就引起了別人的關注。所以,在你被別人批評、品頭論足、無端誹謗時,你無須自卑,走好自己的路,讓他們去說吧。
馬修·布拉許當年還在華爾街40號美國國際公司任總裁的時候,承認說對別人的批評很敏感。他說:“我當時急於要使公司裏的每一個人都認為我非常完美。要是他們不這樣想的話,就會使我自卑。隻要哪一個人對我有一些怨言,我就會想法子去取悅他。可是我所做的討好他的事情,總會使另外一個人生氣。然後等我想要取悅這個人的時候,又會惹惱了其他的一兩個人。最後我發現,我愈想去討好別人,以避免別人對我的批評,就愈會使我的敵人增加,所以最後我對自己說:‘隻要你超群出眾,你就一定會受到批評,所以還是趁早習慣的好。’這一點對我大有幫助。從那以後,我就決定隻盡我最大能力去做,而把我那把破傘收起來。讓批評我的雨水從我身上流下去,而不是滴在我的脖子裏。”
狄姆士·泰勒更進一步。他讓批評的雨水流進他的脖子,而為這件事情大笑一番——而且當眾如此。有一段時間,他在每個禮拜天下午的紐約愛爾交響樂團舉行的空中音樂會休息時間,發表音樂方麵的評論。有一個女人寫信給他,說他是“騙子、叛徒、毒蛇和白癡”。
泰勒先生在他那本叫做《人與音樂》的書裏說:“我猜她隻喜歡聽音樂,不喜歡聽講話。”在第二個禮拜的廣播節目裏,泰勒先生把這封信宣讀給好幾百萬的聽眾聽——幾天後,他又接到這位太太寫來的另外一封信,“表達她絲毫沒有改變她的意見。”泰勒先生說:“她仍然認為,我是一個騙子、叛徒、毒蛇和白癡。”
麵對他人的品評、批評,誰都不可能沒有壓力,關鍵是看你如何對待。如果你在心裏接受了別人的批評,並暗示自己在別人眼裏是多麼的不完美,被人鄙視。自卑就會像一個影子隨時跟著你,影響你。如果你能將別人的不公正的批評置之腦後,繼續走自己的路,那麼所有的事情都會不攻自破。如果你能對他們笑一笑,受害的人就不會是你。
查爾斯·舒偉伯對普林斯頓大學學生發表演講的時候表示,他所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是一個在鋼鐵廠裏做事的老德國人教給他的。“那個老德國人進我的辦公室時,”舒偉伯先生說,“滿身都是泥和水。我問他對那些把他丟進河裏的人怎麼說?他回答說:‘我隻是笑一笑。’”
舒偉伯先生說,後來他就把這個老德國人的話當作他的座右銘:“隻笑一笑。”
當你成為不公正批評的受害者時,這個座右銘尤其管用。別人罵你的時候,你“隻笑一笑”,罵人的人還能怎麼樣呢?
林肯要不是學會了對那些罵他的話置之不理,恐怕他早就受不住壓力而崩潰了。他寫下的如何處理對他的批評的方法,已經成為一篇文學上的經典之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麥克阿瑟將軍曾經把這個抄下來,掛在他總部的寫字台後麵的牆上。而丘吉爾也把這段話鑲了框子,掛在他書房的牆上。這段話是這樣的:“如果我隻是試著要去讀——更不用說去回答所有對我的攻擊,這個店不如關了門,去做別的生意。我盡我所知的最好辦法去做——也盡我所能去做,而我打算一直這樣把事情做完。如果結果證明我是對的,那麼即使花十倍的力氣來說我是錯的,也沒有什麼用。”
別人的批評無論對錯,你都無法製止。尤其是你位高權重時,你更需麵對這樣的輿論。笑一笑,你無需關注太多,更無須為他人的輿論自卑。
做個小人物也不必自卑
當你喜歡你自己的時候,你就不會覺得自卑。
——羅蘭
事實證明,世界上隻有百分之二的人能夠得到了不起的成功,而百分之九十八的人隻能是平平常常的普通人。有些聰明能幹、有遠大抱負的年輕人總是瞧不起那些平凡過日子的人。他們認為這些人“沒出息”、“微不足道”、“活得沒意思”。當他們發現自己奮鬥失敗,麵對和常人一樣平淡無奇的生活,就覺得生活無聊透了,生出了無盡的煩惱。
其實,做一個平凡的小人物也並沒有什麼不光彩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了小人物,可小人物並非是愚人蠻者,恰恰相反,多是能工巧匠。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小人物沒有大人物的輝煌,但卻有自己平實的歡樂,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錢學森是這樣用先人的哲理啟發他的學生認識這個問題。
當時,有個別學生因專業不對口而思想波動,認為從事火箭導彈事業是大改行,所學非所用,搞不出什麼名堂來,白白貽誤了青春,當“大科學家”、“大人物”的夢想破滅了,因而,不安心做“專業不對口”的“小人物”。
錢學森了解到這個情況之後,講了一番富有哲理、幽默風趣的話,產生了很好的效果。他說:我想,當人類還生活在伊甸園的時候,是分不出什麼大人物和小人物的。隻是人類自然漸漸地感到大家都是一般高低的生活太乏味了,於是,才有人站在了高處,成了大人物。人群裏便有了大人物與小人物。
其實,少數大人物的存在,首先是因為有千千萬萬不顯眼的小人物的襯托而存在的。時常是小人物成就著那些大人物。小人物就像池塘裏的水,大人物就像浮出水麵香氣襲人、亭亭玉立的荷花。試想,沒有水,荷花何以生存?
“人們往往隻看到少數大人物的作用。實際上,在日常生活和平凡的事業中,小人物比大人物更不可少。雖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如果每一個士兵都想當元帥的話,那支軍隊肯定是無法打仗的。拿破侖再厲害,真正動刀槍的還是成千上萬的士兵。”
正如錢學森所說,有了小人物的安分,才成就了大人物的輝煌。大人物藍圖一描,眾多勤懇的小人物努力為之工作,成績便被一點一滴地造就出來。成績輝煌之後,大人物更有了資本,於是靠著一絲思想的靈感,繼續推動著世界前進的腳步。
一個站在山頂上的人和一個站在山腳下的人,所處的地位雖然不同,但在兩者眼中所看到的對方卻是同樣的大小。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小人物,那就千萬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自尋煩惱,不要因為仰慕大人物頭上的光環而忽略了自己的生活。
虛榮會害了自己
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
——柏格森
有人為了虛榮不惜“打腫臉充胖子”,外麵看上去很“光彩”,但吃苦受罪的還是自己,為了外表的“光彩”而遭受實在的痛苦,這不是很可悲的一件事嗎?莫泊桑有一篇關於虛榮心的小說《項鏈》,女主人公瑪蒂爾德和丈夫結婚後,總在幻想自己家裏富麗堂皇,擺滿了銀器,生活優越奢華。雖然丈夫對她百般嗬護,疼愛有加,她仍然不能滿足於現狀。她渴望步入上流社會結交權貴,成為人人羨慕的貴婦。
一次偶然的機會,丈夫為她弄到一張舞會的票,由於舞會上有達官顯貴的出現,她高興至極,用家裏的積蓄為自己精心訂做了一套晚禮服。可是,卻沒有與之相配的首飾珠寶,她隻好去找朋友借,朋友倒是非常客氣,讓她在自己的首飾盒裏隨便挑,她選中了一串鑽石項鏈,舞會那天的晚上,她光彩照人,跳了個盡興。回到家之後,她依然不能忘記自己在舞會上受人追捧的情景,她想要在鏡子麵前仔細欣賞一下自己迷人的風采,卻發現項鏈不知在什麼時候丟了。她嚇得魂飛魄散,和丈夫一起找遍了大街小巷仍然一無所獲,最後在一家珠寶商人那裏看到了和那串項鏈一模一樣的項鏈,價格卻高得嚇人。但是為了還朋友的項鏈,她隻好以借貸的形式買下了那串項鏈。
為此,她付出了十年的青春讓丈夫和她一起還那串項鏈的借款。十年之後,當她再一次和朋友相見時,朋友怎麼都認不出她了,因為她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老了很多,衣服也穿的破爛不堪,手上的皮膚幹澀而粗糙……十年的苦難她其實沒有必要去受,虛榮毀了她,讓她為那條項鏈付出了昂貴的代價。現實中,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許多人因為虛榮吃虧上當,甚至有苦說不出,打掉牙往肚子裏咽。小鎮裏有一個人在家裏特怕老婆。可是為了爭麵子,外人麵前他從來都說自己是一家之主,老婆什麼事兒都依著他。一天,一個小販背了一卷地毯沿街叫賣,他和一群鄰居在樹下納涼,津津有味地和鄰居說著老婆怎麼怎麼怕他。碰巧這個小販過來了,小販把一卷地毯放在他麵前,聽完他的高談闊論之後,就開口和他講生意:“大哥,你買一塊地毯吧,回去鋪在地上又美觀又幹淨,累了往上一躺,都不用脫鞋的。”眾人讓這個小販打開地毯看一看,花色確實很漂亮,就勸他買下,他佯裝稱讚一番,又說有點貴,不買。
小販把價錢降了一降,他卻仍然說貴。小販和他磨了半天嘴皮子仍然無法動搖他的決心。這時,小販卷起了地毯,拍拍他的肩膀說:“大哥,是怕老婆吧!做不了老婆的主就明說嘛!我不會為難你的。”隻見他的臉一下子從耳根紅到臉,眼睛瞪得溜圓:“誰說的,我老婆在家得聽我的,我讓她往東,她不敢往西,我做不了她的主,反了她了。到底多少錢?我買了。”小販一下子眉開眼笑:“大哥,看你這麼爽快,那就300元了,算便宜賣給你,以後咱倆做個朋友。”就這樣,一筆交易完成了。後來,聽說他買回去的那塊地毯質量差得要命,他被老婆狠狠地罵了一頓,卻一聲都不敢回。這就是虛榮的結果,為了撐起一個在別人眼裏的高大形象,隻好自己吃虧受累。人其實沒有必要活得那麼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假如人人都讓這種虛榮心左右,那麼還有什麼個性可言,世界會少了多少色彩?如果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去出賣自己的靈魂,豈不悲慘?你就是你,我就是我,這個世界比你強的人有很多,比你差的也同樣也不少,用心活出一個個性的自我,就是你自身的價值所在。沒有必要去為虛榮賣命,因為它會引導你走入歧途,甚至毀了你。
自嘲一下也無妨
自嘲本是後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
——丁元英
人的一生,誰都難免會有失誤,誰身上都難免會有缺陷,誰都難免會遇上尷尬的處境。虛榮的人喜歡藏藏掩掩、喜歡辯解。其實越是藏藏掩掩,心理越是失衡;越是辯解,卻會越辯越醜,越描越黑,最佳的辦法是學會嘲笑自己。
美國著名演說家羅伯特,頭禿得很厲害,在他頭頂上很難找到幾根頭發。在他過60歲生日那天,有許多朋友來給他慶賀生日,妻子悄悄地勸他戴頂帽子。羅伯特卻大聲說:“我的夫人勸我今天戴頂帽子,可是你們不知道光著禿頭有多好,我是第一個知道下雨的人!”這句自嘲的話,一下子使聚會的氣氛變得輕鬆起來。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長相醜陋,可他不但不忌諱這一點,相反,他常常詼諧地拿自己的長相開玩笑。
在競選總統時,他的對手攻擊他兩麵三刀,搞陰謀詭計。林肯聽了指著自己的臉說:“讓公眾來評判吧,如果我還有另一張臉的話,我會用現在這一張嗎?”
還有一次,一個反對林肯的議員,走到林肯跟前挖苦地問:“聽說總統您是一位成功的自我設計者?”“不錯,先生。”林肯點點頭說,“不過我不明白,一個成功的自我設計者,怎麼會把自己設計成這副模樣?”這兩位偉人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不過他們並沒有遮遮掩掩,否認自己的不足,反而以此來自嘲,既帶動了氣氛,又顯示了智慧,不能不說是一種人格魅力的突顯。
某國一位領導人最愛講一個有關他本人的笑話:“有一位總統擁有100個情婦,其中一個染有艾滋病,但很不幸,他分不出是哪一個。另一位總統有100個保鏢,其中一個是恐怖分子,但很不幸,他不知是哪一個。”接著他嘲笑自己改革經濟所作的努力,“而我有100個經濟專家,其中有一個是很聰明的,但很不幸,我卻不曉得是哪一個。”
這位領導人趁著別人還來不及說長道短、評東論西時,在談笑調侃中將自己經濟改革中的失誤,輕輕鬆鬆地說出來,幫助自己擺脫了尷尬難堪的局麵。
自嘲是一種特殊的人生態度,它帶有強烈的個性化色彩。作為生活的一種藝術,自嘲具有調整自己和環境的功能。它不但能應付周圍眾說紛紜帶來的壓力,擺脫心中種種失落和不平衡,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成功,還能給別人增添快樂,幫助別人更清楚地認識真實的自己。
人總有一些地方不能與別人相比,如果故意掩蓋,反而讓別人覺得有笑料可挖,就越想把事情搞明白。這樣,自己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大。與其讓別人去挖,幹脆自己承認好了,這樣既滿足了別人的好奇心,又釋放了壓力。如果再藝術地自嘲一下,別人笑過之後也就不會再去探究什麼了。可是,世界上就是有許多人不想承認自己的不足,更不會以自嘲的方式去解脫自己。
伊索寓言裏的那隻狐狸用盡了各種方法,拚命地想得到高牆上的那串葡萄,可是最後還是失敗了,於是隻好轉身一邊走一邊安慰自己:“那串葡萄一定是酸的。”這隻聰明的狐狸得不到那串葡萄,心裏不免有些失望和不滿,但它卻用“那串葡萄一定是酸的”來解嘲,使失望和不滿化解,使失衡的心理得到了平衡。
連狐狸都會給自己台階下,人的聰明才智到哪裏去了?虛榮的心讓許多人騎虎難下,如果別人不給他梯子,他就不會自己下來,而聰明人的可貴之處在於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即使別人不給梯子,自己也可以下來。這個梯子就是自嘲。
不要盲目和別人攀比
一切真正的和偉大的東西,都是純樸而謙遜的。
——別林斯基
人都有各自的特點,既有長處,也有短處。為了虛榮盲目和別人攀比,到頭來隻會讓自己受害。國王的禦櫥裏有兩隻罐子,一隻是陶的,另一隻是鐵的。驕傲的鐵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傲慢地問。
“不敢,鐵罐兄弟。”謙虛的陶罐回答說。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鐵罐說著,顯出了更加輕蔑的神氣。
“我確實不敢碰你,但不能叫做懦弱。”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的任務就是盛東西,並不是用來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們的本職任務方麵,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
“住嘴!”鐵罐憤怒地說,“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消滅了,我卻永遠在這裏,什麼也不怕。”
“何必這樣說呢,”陶罐說,“我們還是和睦相處的好,為什麼要爭吵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鐵罐說,“我們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會。
時間過去了很久,世界上發生了許多事情,王朝覆滅了,宮殿倒塌了,兩隻罐子被遺落在荒涼的廢墟上。曆史在它們的上麵積滿了渣滓和塵土,一個世紀連著一個世紀。
許多年以後的一天,人們來到這裏,掘開厚厚的堆積,發現了那隻陶罐。
“喲,這裏有一隻罐子!”一個人驚訝地說。
“真的,一隻陶罐!”其他的人都高興地叫了起來。
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幹淨,和當年在禦櫥的時候完全一樣,樸素、美觀。
“一隻多美的陶罐!”一個人說,“小心點,千萬別把它弄破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的。”
“謝謝你們!”陶罐興奮地說,“我的兄弟鐵罐就在我的旁邊,請你們把它掘出來吧,它一定悶得夠受的了。”
人們立即動手,翻來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一點鐵罐的影子也沒有。——它,不知道什麼年代,已經完全氧化,早就無蹤無影了。鐵罐和陶罐各有短長。人同樣如此,一味地和別人攀比,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除了給別人增加一點飯後的談資。
盲目的攀比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虛榮,虛榮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有時甚至能將人引入絕境。1999年,楊麗考取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學的經濟管理係。
楊麗剛進大學的那些日子想著家裏的經濟困窘,父母的操心勞累,隻顧埋頭學習,一心想用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報答父母。她成了全係幾百名同學中的佼佼者,還獲得了為數不算太多的一筆獎學金。然而,當她穿著簡樸的衣服出現在那些時髦、闊氣的同學麵前時,她自慚形穢。
同宿舍裏有個叫李傑的女孩,思想很開放,常常對她說,你這麼漂亮,應該趁著年輕趕快撈錢。李傑一般下午下課了就出去,很晚才回來,周末還不回來。每次她回來總會買許多零食給大家。但是同學們仍很鄙視她。
李傑有一次對她說:“你需要錢嗎?學壞呀!你沒聽說女人一變壞就有錢嗎?其實女孩掙錢是很容易的,傍大款,既瀟瀟灑灑地享受了,又沒耽誤掙錢。”
她知道李傑不是開玩笑,可那些話在她聽來還是非常刺耳。
這一年的暑假,楊麗沒有回家鄉去,而是按照李傑的介紹到海澱區的一家歌舞廳去打工。她從客人們的眼中真正體會到了女孩子漂亮的價值。簡直不費吹灰之力,錢就掙到手了。她開始“出賣”自己。那些所謂的廉恥和貞操,在金錢麵前是那樣蒼白無力和不堪一擊。
她第一次從一個有錢的50多歲的老頭兒那裏掙了一筆錢。
從此以後,楊麗穿名牌,佩手機,她的虛榮心終於得到了滿足。
2001年10月,楊麗在一家夜總會認識了一個年近40歲、個子不高、相貌平平的北京男子。翻雲覆雨之後,這位名叫朱森的老板塞給她2000元小費。朱森是北京某家潔具廠的副廠長,在上海負責一家銷售公司。
從此,兩人儼然一對熱戀中的情人,出雙入對,形影不離。
2002年初,朱森因為股票上被“套牢”,資金周轉困難,找她借2萬元錢。她沒有任何猶豫就給他了,也沒有讓他寫借條。
事後不久,朱森的妻子帶著8歲的孩子從上海來到北京。
這對整天想著和他結婚過踏實日子的楊麗來說簡直是五雷轟頂。
朱森到這時終於露出了他的豺狼麵目,一臉無賴地說:“我就是圖個玩女人不花錢!”楊麗威脅要去告他。他反問:“事情如果敗露了,看你怎麼做人。”她沒了辦法,央求他歸還2萬元錢。那個禽獸不如的家夥居然沒有人性地說:“錢?誰能證明我向你借錢了?”
楊麗萬般無奈,向一個常到夜總會來玩、自稱是黑道老大的何鳴說了。何鳴是個徹頭徹尾的惡棍。聽了以後,聲稱一定要為她討回公道。於是,兩人商量了一個計劃,敲詐朱森10萬元錢。
2002年3月16日晚上,楊麗在電話裏使盡媚術,騙朱森出來過夜。她在飯店的洗手間裏給何鳴打了手機。20分鍾之後,他帶了3個小流氓破門而入……朱森拿出了3萬多元錢。然而楊麗付出的代價也是慘重的。從那天起,何鳴讓她必須隨叫隨到,還分文不付。
3個月後,楊麗因賣淫和涉嫌敲詐勒索罪被逮捕了。楊麗因為與人盲目攀比而身心墮落,直致落入法網,讓多少人為之搖頭歎息?一個正值青春妙齡的女大學生,如果不是虛榮,不與別人盲目攀比,怎麼會毀了自己的一生?
虛榮是一件很可悲的事,為了所謂的“麵子”出賣自己,更是不值!對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走好自己的路,實在沒有必要為了虛榮而與人攀比。
素位而行,安分守己
自己是什麼就做什麼。是西瓜就做西瓜,是冬瓜就做冬瓜,是蘋果就做蘋果;冬瓜不必羨慕西瓜,西瓜也不必嫉妒蘋果……
——蔡誌忠
孔子說:“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意思是說,君子安於現在所處的地位去做應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素位而行,近於《大學》裏麵所說的“知其所止”,換句話說,叫做安守本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安分守己。這種安分守己是對現狀的積極適應、處置,是什麼角色,就做好什麼事。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騖遠,“這山望著那山高”,到最後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甚至連芝麻也丟了。
人能守本分,才能盡本事。就像小鳥飛翔在天空中,其嘹亮的歌聲,為大自然增添了無盡的生氣,這就是它們的本分和本事。
作為人,本分是安分守己,本事是發揮能力為人民服務。但是很多人隻是想展現自己的本事,希望得到更多人的羨慕和稱讚,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卻不願守住本分,最終導致人生走向脫序違規。一位年輕人靠賣魚維持生計。有一天,他一麵吆喝,一麵環視四周,注意看是否有人來買魚。突然,一隻老鷹從空中俯衝而下,從他的魚攤叼了一條魚後立刻轉身飛向空中。賣魚郎生氣地大喊大叫,可是,老鷹絲毫不把他放在眼裏,最後他隻能無奈地看著那隻老鷹愈飛愈高、愈飛愈遠……
賣魚郎氣憤地自言自語:“可惜我沒有翅膀,不能飛上天空,否則一定不放過你!”那天他回家時,經過一座地藏廟,他就跪在地藏廟裏,祈求地藏王菩薩保佑他變成老鷹,能展翅於天空。從此以後,他每天經過地藏廟的時候,都會進去虔誠地祈禱。
一群年輕人看到他天天向菩薩祈求,就很好奇地議論起來,其中一人說:“這位賣魚的人,每天都希望能變成一隻老鷹,可以飛上天空。”另一人說:“哎喲,他光傻傻地祈求,要求到何時?不如我們戲弄戲弄他!”大家交頭接耳,如此這般,想出一招妙計。
第二天,其中一位年輕人先躲在地藏菩薩像的後麵。賣魚郎如期而來,照樣虔誠地祈求、禮拜。這時,躲在菩薩像後麵的那位年輕人就說:“你求得這麼虔誠,我要滿足你的願望,你可以到村內找一株最高的樹,然後爬到樹上往下跳試試看。”
賣魚郎一聽菩薩顯靈了,異常興奮,忙點頭稱是。然後就非常欣喜地跑進村裏找到一株最高的樹,按照地藏菩薩的指示,爬到了樹上。那株樹實在太高了,他愈往上爬,愈覺得害怕,不過為了像老鷹一樣在空中自由的飛翔,他堅持向上爬。
終於,他爬上了樹頂,向下看——“哇!這麼高!我真的能飛嗎?”那群年輕人站在大樹底下,故意七嘴八舌地說:“你們看,樹上好像有一隻大老鷹,不知道它會不會飛?”“既然是老鷹,一定會飛了!”
賣魚郎聽了心裏很高興,他想:我果然已變成一隻老鷹了!既然是老鷹,哪裏有不會飛的呢?於是展開雙手,擺出展翅欲飛的姿勢,縱身一躍,跳了下來。可是,他沒有像想象的那樣飛向廣闊的藍天,而是飛快的向地麵墜落……最後幸好落在水草之中,保住了一條性命。
那些年輕人跑過來,幸災樂禍地取笑他。他說:“你們笑什麼?我是兩隻翅膀跌斷了,不是飛不起來啊。”那些年輕人指著他,一個個笑得前仰後合說不出話來。一個人要守本分,才能盡本事,若隻想逞能顯本事,卻沒有守好自己的本分,自不量力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結果就會像這位賣魚郎一樣,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