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勝大臣”聽後,笑著說:“您不敢殺我,總有一天您還得把我放出來。”國王聽了怒色道:“來人,給我拉出去斬了。”但想一想道:“先押入死牢。”就這樣“必勝大臣”被關到死牢。
國王的斷指痊愈之後,忘了此事,又興衝衝地忙著四處打獵。卻不料帶隊誤闖鄰國國境,被叢林中埋伏的一群野人活捉。
依照野人的慣例,必須將活捉的這隊人馬的首領獻祭給他們的神,於是便抓了國王放到祭壇上。正當祭奠儀式開始,主持儀式的巫師突然驚呼起來。
原來巫師發現國王斷了一截的食指,而按他們部族的律例,獻祭不完整的祭品給天神,是會受天譴的。野人連忙將國王解下祭壇,驅逐他離開,另外抓了一位同行的大臣獻祭。
國王狼狽地回到朝中,慶幸大難不死,忽然想到“必勝大臣”曾說過的話,立刻將他由牢中釋放,並當麵向他道歉。或許在許多時候你的實力很差,地位很卑微,或者票子很少,但無論如何信心不能少。隻要你堅持真理,那麼不但能夠給自己平添許多勇氣,還能夠震懾你的對手。
熱情讓你的工作更出色
一個人幾乎可在任何他懷有無限熱忱的事情上成功。
——查爾斯·史考伯
有資料表明,世界上有85%的人並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他們僅僅是為了穿衣吃飯、養家糊口,又沒有選擇新工作的機會,這時候許多人隻是抱著應付的態度。
我們先來聽一個美國作家威·萊·菲爾普斯的故事。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這位作家去逛紐約的第五大道,突然想起來自己的襪子劃破了,需要買雙新的短襪。至於買一雙什麼樣的,作家覺得那是無關緊要的。他看到第一家襪子店就走了進去,一個年紀不到18歲的少年店員迎麵向他走來,詢問道:“您好先生,您要什麼?”
“我想買雙短襪。”作家看到這位少年眼睛閃著光芒,話語裏含著激情。“您是否知道您走進了世界上最好的襪店?”作家一愣,發覺自己從來就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因為他的需求僅僅是一雙短襪,走進這家商店純粹就是一種偶然。少年從一個個貨架上拉出一隻隻盒子,把裏麵的襪子展現在作家的麵前,讓他鑒賞。“等等,小夥子,我隻要買一雙!”作家有意提醒他。“這我知道,”少年不慌不忙地說,“不過,我想讓您看看這些襪子有多美、多漂亮,真是好看極了!”
少年的臉上洋溢著莊嚴而神聖的喜悅,像是在向作家啟示他所信奉的宗教的玄理。作家立刻對這個少年產生了興趣與好感,把買襪子的事情置之腦後。作家略微猶豫了一下,然後對那個少年說:“我的朋友,如果你能一直保持這樣的熱情,如果這份熱情不隻是因為你感到驚奇,或因為得到了一個新的工作或是因為見到了一個看似想買襪子的人——如果你能天天如此,把這種熱心和激情保持下去,不到十年,你會成為美國的短襪大王。”大多數人都是應付工作的,除了工作的前幾天能夠給他們帶來從未經曆過的新鮮感覺之外,他們可能從來就沒有用滿懷激情的心工作過。尤其像這種賣襪子的職業,更是讓大多數人嗤之以鼻,更別提產生什麼長久的關注與熱情了。但是可憐的是,你做工作連起碼的情趣都失去了,還怎麼可能有所成就呢?
羅素說過:“在現實生活中,建設性勞動的快樂是少數人特有的享受,然而這少數人的具體數字並不少。任何人,隻要他是自己工作的主人,他就能夠感受到這一點。其他所有認為自己工作有益且需要相當技巧的人均有同感。沒有了自尊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而對自己工作引以為恥的人是沒有自尊可言的。”
當事情沒有選擇、無法改變時,至少還有一點可以選擇:改變心態,選擇自己是去投入地享受還是被動地受折磨。任何人都清楚兩者的價值差異,價值產生信心,信心產生熱忱,而熱忱則能征服世界。
我們在生活中,都有可能被命運給予一些自己本來不希望擁有的東西,這時我們需要選擇的就是享受它還是被它所累。人人都希望命運給自己的是黃金和鑽石,但是命運恰恰給了我們一個檸檬。怎麼辦?大多數人會說:“我完了,這就是命運,我連一點機會都沒有了。”然後,就開始詛咒這個世界,甚至可能把這個僅有的檸檬也給拋棄了。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羅勃·梅南校長在談到如何獲得快樂的時候曾經如此說過:“我一直嚐試著遵照一個小小的忠告去做我的事情,這是已故的西爾斯公司董事長裘利斯·羅山告訴我的,他說,‘如果有個檸檬的話就想一想如何做檸檬水。’”住在美國佛吉尼亞州的一個農夫,出巨資買下了一片農場之後突然發現自己上當了,因為這塊地糟糕得既不能種水果、蔬菜,也不能養豬、養雞。這裏能夠存活的隻有白楊樹和響尾蛇。在一番沮喪和悔悟之後,他意識到了一點,要把這塊坡地的價值利用起來——那些響尾蛇是關鍵。他的做法令每個人都很吃驚,因為他居然做起了響尾蛇罐頭。幾年後,他的生意已經遍地開花,每年到他農場來參觀的人達到幾萬人次。除了把響尾蛇的肉做成罐頭進行銷售以外,他又把從響尾蛇中取出的蛇毒,運送到各大藥廠去做蛇毒的血清,把響尾蛇的皮以很高的價錢賣給廠商做鞋子和皮包。由於他獨到的眼光和天才般的貢獻,他所在的村子現在已經改名為響尾蛇村了。威廉波裏索曾經忠告世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不要拿你的收入來當資本。任何傻子都會這樣做,但真正重要的是要從你的損失中獲利。這就必須有才智才行,也正是這一點決定了傻子和聰明人之間的區別。”
大多數人不幸被威廉波裏索言中,根本沒有想過如何從損失中創造性地獲得利潤。事實上,我們也許並不缺乏把不利因素化為有利因素的能力,缺的是心態。我們把大部分的時間都耗費在無聊的痛苦上,反而舍不得花點腦力,想個辦法來研究檸檬的特性,所以我們從來都不曾做出一杯檸檬水,更談不上成功。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隻是一種美好的想象而已。任何時候,我們都不太容易具備完全理想的條件和資源,唯一能夠抓住並有效利用的就是手上可供支配的這些資源,無論是金銀珠寶還是廢銅爛鐵,不要氣餒,不要埋怨,不要隨手將它們拋棄,它們也許就是你走向成功的最原始的支點。
尼采對超人的定義是:“不僅是在必要的情況下忍受一切,而且還要喜歡這種情況。”從無數成功者的曆程中可以看到:他們剛開始的起步條件並不比我們優越多少,甚至還不如我們,他們所不同的是沒有在痛苦、抱怨中沉淪,而是用積極的心態暗示自己:我還有機會。於是充分利用現有的這點資源努力進取,甚至把缺陷也做成了“特點”,慢慢地,他們也就創造、積累了更多、更好的新資源。
福斯狄克說過,“快樂大部分並不是享受,而是勝利。”是的,這種勝利來自於一種得意,一種熱情,一種成就感,也來自於我們能把檸檬做成檸檬水。當命運交給我們一個檸檬的時候,就讓我們用熱情做榨汁機,為自己也為更多的人,試著去做出一杯檸檬水!
永不放棄,就不會被拋棄
也許個性中,沒有比堅定的決定更重要的成分。小男孩要成為偉大的人,或想日後在任何方麵舉足輕重,必須下定決心,不隻要克服心理障礙,而且要在千百次的挫折和失敗之後獲勝。
——提奧多·羅斯福
與其說這是一個運動冠軍的故事,不如說這是一個人生冠軍的故事。童年的格蘭恩在一場大火中劫後餘生,但卻被嚴重燒傷的雙腿困在床上,醫生確診他以後“無法正常走路”。對於任何一個渴望自由奔跑和跳躍的小男孩來說,這樣的診斷都極其悲慘,更何況是對長跑情有獨鍾的格蘭恩。
起初,格蘭恩一家隻以為“無法正常走路”就是走路的姿勢會很難看,但至少可以走。事實上,燒傷痊愈後糾結的皮膚和萎縮的筋絡,使得格蘭恩的雙腿既不能全蹲也無法直立,想“正常的走路”得靠輪椅,想跑步無異於癡人說夢!
格蘭恩更不能接受這個事實,他哭鬧、憤怒,拒絕見任何人。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冷靜下來之後,仍然有一種讓雙腳再次觸地的渴望和衝動,他半蹲著倚牆站立後,又試著搬動雙腿向前邁出一步,就立即被錐心刺骨的劇痛擊倒在地,但這一步卻給了他一絲希望:他能走!於是,格蘭恩和家人製定了一份功能恢複計劃,每一次訓練都讓他痛徹心扉……
就這樣,數不清的眼淚和汗水,陪伴他成為奧運會曆史上長跑最快的選手之一。他對采訪的記者說:“一個運動員的成功,強健的體魄隻占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靠的是信心和積極的思想。換句話說,你要堅信自己可以達到目標。”他說,“你必須在三個不同的層次上去努力,即生理、心理和精神。其中精神層次最能幫助你,我不相信天下有辦不到的事。”
擁有不絕望、不放棄的心態,就能使一個人將自己的弱點積極地轉為最強的部分。這種轉化的過程有點類似焊接金屬:如果有一片金屬破裂,經過焊接後,它反而比原來更堅固。這是因為高度的熱力使金屬的分子結構排列得更為緊密的緣故。
弱者與強者之間的距離的長短,掌握在你自己手裏,要超越這段距離,首先必須超越自己。《舊約》中提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高大的魔鬼總是欺負村裏的孩子。一天,一個16歲的牧羊男孩來看望他的兄弟姐妹們。當他知道了魔鬼的事情後,就問他們:“為什麼你們不起來和魔鬼作戰呢?”他的兄弟們一臉驚慌,回答說:“難道你沒看見他那麼大,很難打倒他嗎?”但這個男孩卻鎮靜地說:“不,他不是太大打不了,而是太大逃不了。”後來,這個男孩仔細觀察、研究魔鬼的身體結構和動作特點,設計了一個類似投石器的工具將魔鬼殺死了。他成了人們心中的少年英雄。這個故事中的牧羊男孩沒有像其他人一樣,隻是想魔鬼如何的大、如何的厲害,而是找出他致命的薄弱環節;小男孩沒有看不起自己的矮小,力量微弱,而是看到了自己的聰明和靈活,因此充滿自信。其實,有很多時候並不是老天不公平,不讓我們在生活中有所作為,甚至讓我們生活在自認為的痛苦中,而是在任何時候隻是一味地肯定別人的優點和處處受挫於自己的缺點。時時刻刻伴隨著這種雙重打擊,怎麼能夠承受?又怎麼能夠成功呢?
來自哈佛大學的一個關於成功就業的研究發現,一個人若得到一份自己喜愛的工作,85%取決於他的心態,而隻有15%取決於他的智力和所知道的事實與數據。對每一個渴望振翅翱翔的人來說,好心態就是助他鵬程萬裏的那雙翅膀。有一個人在集市上賣氣球,他有各種顏色的氣球,紅的、黃的、藍的和綠的。每當買的人少的時候,他就放飛一個氣球。當孩子們看到升上天空的氣球如此漂亮的時候,他們都想買一個。這樣,賣氣球人的生意又好起來。這個人一直重複著這個過程,一天,他感到有人在拉他的衣服,他轉過身來,隻見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在問他:“如果你放開一個黑色的氣球,它也會飛起來嗎?”賣氣球的人被這個男孩的專注所打動,和藹地說:“孩子,不是氣球的顏色使它飛起來,使它飛起來的是裏麵的氣體。”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在生活中,是我們的內心世界在起作用,使我們不斷進步的內部動力就是我們永遠的優勢之一。積極的心態與消極的心態一樣,都會對人產生一種作用力,兩種力作用點相同,作用方向則相反,這一作用點就是你自己。要成為強者,你必須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心態的力量,以抵消消極心態的反作用力。
既然心態是如此重要,為什麼不讓自己的心態積極一點呢?讓自己保持積極的心態,認真投入、敬業地去做事情,不僅可以超越自我,發揮自己的潛能,而且還可以幫助我們跨越成功的障礙。在某些時候,一切條件似乎都對我們不利,此時要從心理上多發掘自己的優勢,能夠比別人多投入一些,更積極一些,再堅持一些,從不輕言放棄,成功就離你越來越近,你就會由弱者變為強者。
被擊倒的永遠是那些懦夫
英雄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擊敗。
——《老人與海》(海明威)
很多人這樣對自己說:我已經嚐試過了,不幸的是我失敗了。其實他們並沒有搞清楚失敗的真正含義。
每個人的人生之路都不會一帆風順,遭受挫折和不幸在所難免。成功者和失敗者非常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對挫折與失敗的看法:失敗者總是把挫折當成失敗,從而使每次挫折都深深打擊他勝利的勇氣;成功者則是從不言敗,在一次又一次挫折麵前,總是對自己說:“我不是失敗了,而是還沒有成功。”一個暫時失利的人,如果鼓起勇氣繼續努力,打算贏回來,那麼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的失敗。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戰鬥的勇氣,那就是真輸了!美國著名電台廣播員莎莉·拉菲爾在她30多年職業生涯中,曾經被辭退18次,可是她每次都調整心態,確立更遠大的目標。最初由於美國大部分的無線電台認為女性不能打動觀眾,沒有一家電台願意雇用她。她好不容易在紐約的一家電台謀求到一份差事,不久又遭到辭退,說她思想陳舊。莎莉並沒有因此而灰心喪氣、精神萎靡。她總結了失敗的教訓之後,又向國家廣播公司電台推銷她的清談節目構想。電台勉強答應錄用,但提出要她在政治台主持節目。“我對政治了解不深,恐怕很難成功。”她也一度猶豫,但堅定的信心促使她大膽地嚐試了。她對廣播已經輕車熟路,於是她利用自己的長處和平易近人的作風,抓住7月4日國慶節的機會,大談自己對此的感受及對她自己有何意義,還邀請觀眾打電話來暢談他們的感受。聽眾立刻對這個節目產生了興趣,她也因此而一舉成名。後來莎莉·拉菲爾成為自辦電視節目的主持人,並曾兩度獲得重要的主持人獎項。她說:“我被人辭退過18次,本來可能被這些厄運嚇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結果相反,我讓它們把我變得越來越堅強,鞭策我勇往直前。”如果一個人把眼光拘泥於挫折的痛感之上,他就很難再有心思想自己下一步如何努力,最後如何成功。一個拳擊運動員說:“當你的左眼被打傷時,右眼就得睜得更大,這樣才能夠看清敵人,也才能夠有機會還手。如果右眼同時閉上,那麼不但右眼也要挨拳,恐怕命都難保!”拳擊就是這樣,即使麵對對手無比強勁的攻擊,你還是得睜大眼睛麵對受傷的感覺,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一定會失敗得更慘。其實人生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大哲學家尼采說過:“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已經在承受巨大的痛苦了,必須要想開些,悲傷和哭泣隻能加重傷痛,所以不但不能悲觀,而且要比別人更積極。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過雪山的時候,凡是在途中說“我撐不下去了,讓我躺下來喘口氣”的人,很快就會死亡,因為當他不再走、不再動時,體溫就會迅速降低,跟著很快就會被凍死。可不是嗎?在人生的戰場上,如果失去了跌倒以後再爬起來、在困難麵前咬緊牙關的勇氣,就隻能遭受徹底的失敗。
沒有理由的人生讓人無所適從
支配戰士的行動的是信仰。他能夠忍受一切艱難、痛苦,而達到他所選定的目標。
——巴金
人們有一種錯誤的認識:每一個人都對自己的人生持有明確而又堅定的理由,他們都非常清楚自己活著的目的、作用與價值。其實不然。
很多人僅僅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他們說不出更多真正的人生理由。
如果你隻是想碌碌無為的度過一生,你的人生是為了活著而活著,那你沒有人生理由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你想要出人頭地,你就需要有自己明確的理由,需要付出超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否則,你那隻是空想,最終什麼也不會得到。
一個人成功的一生,需要一個堅強的理由。
因為人生,沒有毫無理由的成功,隻有毫無理由的失敗。
一個成功事業的獲得者,必然是一位完美理想的實踐者和信念守恒者,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陷入什麼樣的艱難境地,他都會堅強地站起來。他有一個堅強的理由:我必須成功,那是我唯一的出路。
生命力就是這樣一個東西:“當你將它閑置,它就會越發懶惰,巴不得永遠安息才好;當你充分利用它時,它很少會出現令人不滿意的狀態,即使你將他調動至極限,它亦不懂拒絕;特別是在你把事業的重任放到它的麵前時,不必你去提醒,它便會極力地去表現自己。”
隻要你給自己一個理由,你的生命就會變得堅強。一個靈魂對上帝說:“您派給我一個最好的形象,我將永遠崇拜你。”
上帝仁慈地回答:“好,你準備做人吧,這是世界上最好的形象。”
靈魂問:“做人有風險嗎?”
“有,激烈的競爭,成敗,貧富以及鉤心鬥角、殘殺、誹謗、夭折、瘟疫……”
“另換一個吧?”
“那就做馬吧!”
“做馬有風險嗎?”
“有,受鞭打,被宰殺……”
“唉,請再換一個吧。”
“老虎?”
“老虎!老虎是獸中王,他一定沒風險。”
“不,老虎也有風險,經常被人獵殺,瀕臨滅絕……”
“啊,上帝,我不想當動物了,植物總可以吧。”
“植物也有風險,樹要遭砍伐,有毒的草被製成藥物,無毒的草人獸食之……”
“啊,恕我鬥膽,看來隻有您上帝沒風險了,我留下在你身邊吧?”
上帝哼了一聲:“我也有風險,人世間難免有冤情,我也難免被人責問,時時不安……”說著,順手扯過一張鼠皮,包裹了這個靈魂,將它推下界來:“去吧,你做它正合適。”
從此,這個靈魂就變成了一隻名字叫米蘭多拉的老鼠。
米蘭多拉墜入人間之後立即叫苦不迭,悔恨交加。這叫什麼世界啊?黑漆漆一片,又髒又臭,一群令人惡心的小動物在腐敗的垃圾中蠕動,爭搶著一塊塊爛菜葉子,臭烘烘的魚骨……
它胃中翻騰,嘔吐了起來,這時一隻小老鼠走過來,問它:“你是新來的,叫什麼名字?”
“我叫米蘭多拉。”它看看這個陌生的同類,問道“你們是什麼?”
“哈哈,你連自己是什麼都不知道?傻瓜!”小老鼠走開了。
這時,它才看清楚自己已經完全跟那些動物一模一樣了。
它感覺到饑餓,可是看看那些臭東西,它寧願餓死,也不想去吃。兩三天以後,它餓得倒下了,奄奄一息。這時,那隻小老鼠又出現了。
“你為什麼不吃東西?”
“太惡心了!你們怎麼能吃那腐爛發臭的東西?”
“為了活命啊!老鼠之所以生命頑強,千百年一直未被人類消滅,就是因為我們可以在任何一種惡劣的環境下生存。這是鼠類的驕傲啊!”
“我寧可餓死,也決不……”
“你以為餓死很英雄好漢嗎?你也看到這裏的競爭形勢了,如果你失去了反抗能力,大家會把你當作食物活活吃掉的。”
“什麼?吃我!”米蘭多拉像遭了電擊一樣,跳了起來。
在小老鼠的引導下,它終於開始尋找東西吃了,開始吃得不多,時爾嘔吐,後來它漸漸變成了一隻強壯的、無所不食的大老鼠,並成為了這個髒水井下麵的鼠王。
“上帝是有道理的。”米蘭多拉每每想到自己和上帝討價還價時的情景,不無感慨地說,“對於一個什麼都不敢去做的軟弱靈魂,讓它做一次老鼠之後,下次無論做牛、做馬還是做人,都將是最優秀的!”這不僅僅是一個童話,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下,你必須給自己一個堅強的理由。
當年,在拿破侖率領大軍,拉著笨重的大炮以及小山一樣的彈藥、裝備穿越阿爾卑斯山時,在敵對的英國人和奧地利人看來是絕對不可能的。
也正是這種絕對不可能的條件下,法蘭西大軍如同天降,讓敵人在目瞪口呆中潰敗如山倒。
當你的人生有了一個堅強的理由,你就會所向披靡。這個理由看似簡單,但勇往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