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杯酒釋兵權軍製大改革

趙匡胤當上皇帝以後,大封功臣。後周將領慕容延釗,因為擁護宋朝,升任殿前都點檢。領兵守衛北邊的韓令坤,當了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石守信當了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這些都是統率禁軍(宋朝軍隊的主力)的高級官職。慕容延釗等人掌握了軍事大權。

公元961年,宋太祖趙匡胤下令罷免了慕容延釗、韓令坤統領禁軍的兵權,派他們兩人到外地當節度使。從此,不再設立統領禁軍的殿前都點檢。禁軍將領石守信,因為擁立有功,趙匡胤沒有立即罷免他。

就在這年秋天的一個晚上,趙匡胤晚上朝見群臣後與石守信等人一起飲酒。酒興正濃時,趙匡胤說:“人生如白駒過隙一般轉瞬即過,你們不如給子孫多積些錢財,多置土地房屋,多買歌兒舞女,享樂一生。君臣之間也不會有什麼猜忌隔閡,這不是很好嗎?”石守信等十分感激,第二天,便借口有病,乞求解去禁軍兵權。趙匡胤允許了他們的請求。令其都以寄祿官的身份回家,並給予優厚的賞賜。他們雖仍有官階身份,但已無實際職權。

開寶二年(969年),趙匡胤乘諸鎮節度使王彥超、武行德、郭從義等人入朝晉見的機會,在後苑設宴款待。次日,便下詔罷了武行德等節度使的職務。至此,所有高級將領的兵權都被解除。

接著,他又實行了“內外相製”的策略削弱藩鎮的實力和實權(包括兵權、政權和財權)。製定了“更戍法”,規定除了警衛皇室的殿前班外,所有禁軍都要定期換防,將領經常調動,軍隊和將帥的調動權也歸中央,使得“兵無常帥,帥無常師”。

消滅割據統一南方

宋朝雖然已經建立起來,但是,原先各地的一些割據勢力依然存在。北方有契丹建立的遼國和盤踞太原的北漢;南方有南唐、吳越、後蜀、南漢、南平(荊南)等國家。在湖南和泉州等地方,也還有地方勢力。人擁宋太祖做皇帝以後,就進一步考慮如何消滅這些割據勢力,和趙普商量後,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略就正式確定。

公元962年,割據湖南的周行逢病死了,他的兒子周保權繼位。大將張文表不服周保權,起兵反抗,割據潭州(現湖南省長沙市)。周保權派人向宋朝求援。宋朝出兵湖南,一舉占領了南平,平定了湖南。

趙匡胤又著手進兵後蜀。公元967年11月,趙匡胤派忠武軍節度使王全斌等人帶領大軍,又平定了後蜀。

公元970年,宋太祖命令大將潘美帶領大軍征討南漢。南漢建都廣州,占有現在的廣東和廣西南部。南漢國主劉帳沒有辦法逃跑,就放火焚燒府庫宮殿,出城投降了。公元974年9月,趙匡胤命令大將曹彬出征江南。宋軍很快就打到了金陵。

南唐國主李煜是個有名的文學家,很會寫詞,但是不大過問政事。這年11月,宋軍攻進金陵,李煜投降了宋朝。南唐也滅亡了。

占據現在浙江、江蘇一帶的吳越國主錢傲不斷向宋朝進貢。南唐滅亡以後,宋太祖讓錢傲到開封來,錢傲連忙去朝見,過了兩個月,錢傲要回杭州了。就在他動身的時候,趙匡胤送給他一個黃包袱。錢傲打開一看,裏麵都是宋朝大臣請求趙匡胤扣留他的奏疏。他非常恐懼,回國後又派人送去大批財物。到了宋太宗的時候,錢傲又去開封朝見,被宋太宗扣留下來,被迫獻出了全部土地。

當時,隻剩下留從效割據泉、漳等州。留從效死後,部將陳洪進奪取兵權,他派人向宋朝進貢,並獻出了泉、漳等州土地。江南最後一個割據勢力也被消滅了。

趙匡胤從公元963年起,隻用了10來年的時間,就消滅了南方各地的割據勢力。

用兵奇正內政流弊

趙匡胤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戎馬生涯中渡過的。他嗜好讀書精通兵法,再與他豐富的長期實戰經驗結合起來,形成了他的一些獨到的用兵方法。趙匡胤不打無準備之仗,了解敵情,采用離間,正確掌握敵方的兵力部署,地形地物,民心向背和內部矛盾,從而選擇最有利的出擊時機和行動方案。再則趙匡胤善於出奇製勝、製定作戰部署較靈活、機動等等,都是趙匡胤用兵的特色。

為了防止“君弱臣強”,他削弱了宰相的職權。宰相經常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還設參知政事若幹人,另外又設置樞密使,以分取宰相的軍政大權;設置三司使,以分取宰相的財政大權。為了避免再現藩鎮跋扈的局麵,他采納趙普“稍奪其權,製其錢穀,收其精兵”的建議,取消節度使兼領附近數州(支郡)的製度。然後逐步將節度使從地方調到開封擔任沒有實職的閑官,由中央派遣文臣任知州、知府,一般是3年一任。各州(府)還設置通判,監督、牽製州(府)長官。為了選拔合格的官員,他沿襲隋唐以來的科舉製度,晚年還親自在講武殿主持考試,以後殿試成為製度,科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門生”。乾德三年,他下令各州,賦稅收入除留一小部分作必要開支外,其餘全部上繳中央政府,調運到開封或指定地點。宋太祖趙匡胤對遼的目標是收回被後晉石敬瑭割讓的燕雲十六州,爭取用金帛贖買,在位期間與遼沒有發生大的衝突。對割據夏州(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的黨項拓跋氏,持優容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