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他們離去之後,從桑樹上跳下一個婢女。她正好在桑樹林中采桑,把重耳手下人討議的辦法,都一字不漏地聽進去了,回宮後就急忙稟告重耳的夫人。但重耳的夫人卻把她給殺了。
當天夜晚,夫人對重耳說:“聽說您將要投奔到他國,這個計劃失密,被我的婢女聽到了,不過,我已殺死了她,你可以放心地離開了。”
“人生苦短,知足常樂,還有什麼生活比現在更愜意的?我將在這裏終此一生,永不考慮複國的打算。”重耳如此回答。
“大丈夫應該以國家為重!”
夫人不停地勸說重耳逃走,重耳卻迷戀著此地的生活,而不肯離去。
第二天,狐偃求見重耳,說是要邀他一同去打獵。夫人就笑著對他說:
“這番出獵,不是獵到宋國,便是楚國吧!”
狐偃大驚,正要辯解,夫人對他說:“你們想把公子騙出齊國,我都知道了,再也不必隱瞞。其實,昨夜我也曾經苦勸過公子,無奈他不肯聽從。現在隻有一個法子,我今晚將勸他喝酒,把他灌醉,你們就可以乘機將他載出去了。”
狐偃聽完後,向夫人叩頭說:“夫人能夠如此深明大義割舍夫妻之情愛,幫助公子成就大業。夫人的賢德,真是千古罕有!”
狐偃告辭後,就急忙將此事告知趙衰等人,將車馬衣裘收拾好。一切都準備停妥,然後駕著小車兩乘,埋伏在宮門外,隻等著夫人下命令。
當天晚上,夫人果然在宮中設宴擺酒。重耳滿腹狐疑,就向夫人問道:“這個酒究竟是為誰而設?”
夫人嬌笑著,柔聲的對他說:“知道你將有‘四方之誌’,所以設宴為你餞行。”
重耳說:“這是什麼話,我並無離開此地的意思。”
夫人認真地說:“苟且偷安,不是大丈夫該做的事。公子的隨從人員,都是忠心耿耿,具有遠見卓識的。他們的謀略,公子應該言聽計從才對。”
重耳聽了,很生氣,臉緊繃著,將酒杯擱在桌上,許久都不說一句話。
夫人見他變了臉,不敢再勸下去,輕輕地問他,說:“你真的不想走嗎?”
“不走就是不走,難道騙你不成!”重耳不高興地說。
“好極了!夫人裝出一副欣喜的模樣,向重耳撒嬌說:“其實剛才隻是試探你一下,看你到底是愛國家,還是愛我。你走,表示有誌氣,不走是戀著夫妻之情。這個酒,本來是要替你餞行的,現在卻是為了留下你而準備的。那麼,就讓我敬你一杯吧!”
重耳喜出望外,便一杯又一杯地痛飲著,夫人頻頻在旁勸酒,重耳公子被灌得酪酊大醉。夫人知道時機成熟,就吩咐狐偃等人,將重耳抱上車去,看著車子開動,她的淚珠不禁奪眶而出。
狐偃等人趁著天黑,急急忙忙地趕路,大約走了五六十裏路,隻聽到雞叫聲四起,東方泛白,已是黎明時分了,重耳才在車上翻身,覺得睡榻動搖不安,自以為還是在宮中,就叫宮人說:“來人呀!快扶我下床。”
狐偃覺得好笑,回答說:“這是車,不是床!”重耳睜眼一看,見是狐偃,知道自己“中計”。但他已是無可奈何了。
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把重耳當做貴賓,還用招待諸侯的禮節招待他。
有一次,楚成王在宴請重耳的時候,開玩笑地說:“公子要是回到晉國,將來怎樣報答我呢?”
重耳說:“金銀財寶貴國有的是,叫我拿什麼東西來報答大王的恩德呢?”
楚成王笑著說:“這麼說,難道就不報答了嗎?”
重耳說:“要是托大王的福,我能夠回到晉國,我願意跟貴國交好,讓兩國的百姓過太平的日子。萬一兩國發生戰爭,在兩軍相遇的時候,我一定退避三舍。”(古代行軍,每30裏叫做一“舍”。“退避三舍”就是自動撤退90裏的意思。)
公元前636年,流亡了19年的重耳回國即位。這就是晉文公。
後來楚國與宋國發生了戰爭,楚國派大將成得臣率領楚、陳、蔡、鄭、許五國兵馬攻打宋國。宋襄公的兒子宋成公到晉國討舊兵,晉文公的大臣們說:“楚國老是欺負中原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難的國家,建立霸業,這可是時候啦。”
晉文公派出大軍,浩浩蕩蕩去救宋國。
楚成王本來並不想同晉文公交戰,聽到晉國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為宋國遲早可以拿下來,不肯半途而廢。他派部將去對楚成王說:“我雖然不敢說一定打勝仗,但也要拚一個死活。”
成得臣立即下令,催動全軍趕到晉軍駐紮的地方去。
楚軍一進攻,晉文公立刻命令往後撤。晉軍中有些將士想不開,說:“我們的統帥是國君,對方帶兵的是臣子,哪有國君讓臣子的理?”
狐偃解釋說:“打仗先要憑個理,理直氣就壯。當初楚王曾經幫助過主公,主公在楚王麵前答應過:要是兩國交戰,晉國情願退避三舍。今天後撤,就是為了實現這個諾言啊。要是我們對楚國失了信,那麼我們就理虧了。我們退了兵,如果他們還不罷休,步步進逼,那就是他們輸了理,我們再跟他們交手還不遲。”
晉軍一口氣後撤了90裏,到了城濮才停下來,布好了陣勢。
楚國有些將軍見晉軍後撤,想停止進攻。可是成得臣卻不答應,一步緊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晉軍遙遙相對。
大戰展開了。才一交手,晉國的將軍用兩麵大旗,指揮軍隊向後敗退。他們還在戰車後麵拖著伐下的樹枝,戰車後退時,地下揚起一陣陣的塵土,顯出十分慌亂的模樣。
成得臣一向驕傲自大,不把晉人放在眼裏。他不顧一切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晉軍的埋伏。晉軍的中軍精銳,猛衝過來,把成得臣的軍隊攔腰切斷。原來假裝敗退的晉軍又回過頭來,前後夾擊,把楚軍殺得七零八落。
晉文公連忙下令,吩咐將士們隻要把楚軍趕跑就是了,不再追殺。成得臣帶了敗兵殘將回到半路上,自己覺得沒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殺了。
晉軍占領了楚國營地。把楚軍遺棄下來的糧食吃了3天,才凱旋回國。
晉國打敗楚國的消息傳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認為晉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還親自到踐土慰勞晉軍。晉文公趁此機會,在踐土給天子造了一座新宮,還約了各國諸侯開了個大會,訂立盟約。這樣,晉文公就當上了中原的霸主。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春秋時秦國國君,名任好。公元前659~前621年在位。
秦穆公是一個非常賢明的君主,他任用百裏奚、蹇叔、由餘等為謀臣,向東發展,拓大疆土,而鄰國晉國也是一個很強大的國家,是秦國向東擴展的主要障礙。因此秦晉之間經常打仗,一直處在複雜的矛盾衝突中。
秦穆公在位的第九年,晉國發生內亂,國君的兒子重耳、夷吾避難逃亡國外。夷吾派人請求秦國幫他回國即位,並且答應如果能當上國君,願意割讓黃河以西的八座城池給秦國。秦穆公答應了他,派百裏奚帶兵護送夷吾回國。誰知夷吾登位以後,背信棄義,不僅不割讓城池,還殺掉了秦穆公的使者,大臣們建議秦穆公派兵討伐晉國,但秦穆公認為時機還未成熟。
後來,晉國發生幹旱,到秦國來請求接濟糧食。許多大臣勸秦穆公,不給晉國糧食,趁他們鬧饑荒的時候去攻打他們。秦穆公征求百裏奚的意見,百裏奚說:“夷吾得罪了您,可是他的百姓是沒有罪的?”秦穆公聽取了百裏奚的意見,決定支援晉國,用車船水陸並進。從秦國的國都到晉國的國都,送糧的隊伍絡繹不絕。這表現了秦穆公的寬宏大量和愛民之心。
隔了一年,秦國鬧饑荒,向晉國請求借糧食。夷吾與大臣們商量這件事。有一個大臣建議說:“趁秦國鬧饑荒發兵攻打他們,一定能勝利。”夷吾采納了他的意見,發兵攻打秦國。秦穆公親自前往迎戰。
九月,秦穆公和晉惠公夷吾在晉國的邊境會戰。夷吾的戰馬陷在了泥沼裏,怎麼也掙脫不出來。秦穆公帶領部下衝出去想抓住夷吾,誰知反而被後麵的晉軍的大部隊包圍了。秦穆公在混戰中受傷,情況非常危急。
這時,一支由三百名勇士組成的敢死隊衝入晉軍的包圍圈,不僅很快救出了秦穆公,而且還活捉了夷吾,一下子改變了戰局。關於這三百個勇士的來曆,有一段故事:當初,秦穆公走失了一匹好馬,國都附近的三百多個鄉下人抓住了它,並且把它殺死,分肉吃了。官府追查到他們,要依法嚴懲。秦穆公知道了這件事,對手下說:“有愛心的人不因為牲畜而去傷害人。我聽說吃了馬肉不喝酒,會生病的。”於是他不僅放了這三百個鄉下人,還讓人送酒給他們喝。穆公的做法讓這三百個人非常感動。他們聽說秦國要跟晉國打仗,就自願來參戰,終於在最關鍵的時刻,幫了秦穆公的大忙。
秦穆公抓了夷吾回來,向全國傳下命令:“大家齋戒三天,我準備殺了夷吾祭祀上天。”周天子聽說了這件事,派使者來為夷吾求情;秦穆公的夫人是夷吾的姐姐,聽說這件事,也穿著喪服光著腳跪到穆公的麵前求情。秦穆公說:“罷了,罷了,我抓到夷吾還以為是一件大好事呢,現在弄得天子求情,夫人擔心,那就放了他吧。”秦穆公放了夷吾,晉國於是獻出了黃河以西的土地給秦國,這時,秦國的疆土到達了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