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勾踐
勾踐(?~前465),春秋末年越國國君,是越王允常的兒子,公元前497~前465年在位。
戰國時代,東方的吳國和越國是兩個大國,後期他們為爭奪霸主的地位,開始互相爭戰。
吳弱越強,在一次交戰中吳王闔閭受了箭傷,不久死去,他的兒子夫差繼承了王位。夫差為了報仇也為了霸主的地位,加緊訓練士兵,準備打敗越國。夫差為了使自己不忘記殺父之仇,就令一個人天天站在宮門口,每次夫差路過的時候,就讓這個人說:“你忘掉越國殺死了你父親的大仇?”夫差回答:“殺父之仇,豈敢忘懷。”與此同時夫差還令大將伍子胥日夜練兵準備複仇。在這樣的環境中,吳國慢慢地變得強大起來。
此時的越王勾踐並沒有意識到吳國的強大。他的大臣範蠡經常提醒他說:“吳國國王在訓練軍隊,早出晚歸,大王一定要小心吳國啊!”但勾踐十分驕傲,他以為吳國的實力遠不如自己,就沒把範蠡的話放在心上。
夫差終於出兵了,他與勾踐在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太湖中)展開了大戰,結果,勾踐大敗,僅帶著5000殘兵狼狽地逃到了會稽山,夫差出兵將山團團圍住。勾踐沒有辦法,為了保存住實力,在文種、範蠡兩位大臣的建議下,越王派大臣文種去吳王那裏求和。文種口齒伶俐,說服了吳王,吳王夫差想同意,可是手下的大將伍子胥堅決反對,勸說吳王“治病要除根”,趁這機會滅了越國。而夫差的大臣伯嚭因接受了越國的賄賂,就勸夫差說:“既然越國已降,進貢稱臣,就放他一條生路,也好讓百姓知道大王的仁德。”吳王心軟,便答應許和。由於擔心勾踐回去後和自己作對,便要求勾踐親自到吳國去服役。
勾踐於是委托文種暫理國政,自己攜帶妻子和大臣範蠡前往吳國。夫差派人在其父親闔閭墓側築一石室,把勾踐夫婦、君臣驅入室中,脫去原先衣冠,換上罪衣罪裙,使其蓬頭垢麵地從事養馬駕車等賤役。每當夫差乘車出遊,勾踐手執鞭仗,徒步跟隨在車左右,任憑吳人惡語譏消,隻把羞恨深藏在心中。
夫差遣人暗地探察君臣、夫婦所作所為。但見他們竭力養馬、灑掃,沒有半點怨言。夫差滿以為他們誠心降服,無心複國還鄉,便大意起來,放鬆了對勾踐的警惕。
又一天,吳王夫差登姑蘇台遊嬉,遠見勾踐夫婦端坐在馬糞堆邊歇息,範蠡恭敬地守候在一旁。夫差說:“勾踐不過小國之君,範蠡無非一介之士,身處危厄之地,不失君臣之禮,也覺可敬可憐。”伯嚭在一旁替他們說情:“願大王以聖人之心,哀憐窮困之士。”從此,夫差便有意釋放勾踐回國。
一次,夫差染病。範蠡知是尋常疾病,不久即愈,便與勾踐商定一策,讓他去嚐糞預測疾病,討吳王夫差的歡心。
勾踐求見吳王,探視病情。他伸手抓起夫差的一點大便,放在口裏咂了咂,大聲祝賀說:“大王之疾,近期即可痊愈。臣曾跟人學過醫術,隻要親嚐一下病人糞便,可知生死壽夭。大王糞便味酸而苦,與穀味相同,由此知道大王之病不可憂,過幾天就會好,而且大王身體十分強壯,定是長壽的人。”聽了勾踐吹捧的話,夫差心裏十分高興。大臣伍子胥進諫說:“勾踐嚐大王的大便,實是討大王的歡心。”夫差不明白,反責怪伍子胥不如勾踐那樣盡忠。事後,吳王身體果然很快複元,遂決定釋放勾踐君臣回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立誌報仇雪恥。他惟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誌氣,就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先嚐一嚐苦味,還自問:“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後來人們傳誦的“臥薪嚐膽”。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範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根據連年征戰,人口稀少的具體條件,製定了一係列獎勵生育的政策。越王勾踐整頓內政,努力生產,使人丁興旺,國力漸漸強盛起來,他就和範蠡、文種兩個大臣經常商議怎樣討伐吳國的事。
吳王夫差自從當上了霸主以後,一味貪圖享樂。越王勾踐派人專門物色最美的女子,他把越國美女西施、鄭且獻給夫差,讓她們天天陪夫差喝酒、跳舞。
夫差一見西施,果然容貌出眾,把她當作下凡的仙女,寵愛得不得了,漸漸疏遠了朝政。
有一回,越國派文種去跟吳王說,越國年成不好,鬧了饑荒,向吳國借一萬石糧,過了年歸還。夫差看在西施的麵上,一口答應了。
轉過年來,越國年成豐收。文種把一萬石糧親自送還吳國。
夫差就把這一萬石賣給老百姓做種子。伯嚭把這些糧食分給農民,命令大家去種。到了春天,種子下去了,等了十幾天,還沒有抽芽。大家想,好種子也許出得慢一點,就耐心地等著。沒想到,過不了幾天,那撒下去的種子全爛了,他們想再撒自己的種子,已經誤了下種的時候。
這一年,吳國鬧了大饑荒,吳國的百姓全恨夫差。他們哪裏想到,這是文種的計策。那還給吳國的一萬石糧,原來是經過蒸熟又曬幹了的糧食,怎麼還能抽芽呢?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要去打齊國。伍子胥急忙去見夫差,說:“我聽說勾踐臥薪嚐膽,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樣子一定要想報吳國的仇。不除掉他,總是個後患。希望大王先去滅了越國。”
吳王夫差哪裏肯聽伍子胥的話,照樣帶兵攻打齊國,結果打了勝仗回來。文武百官全都道賀,隻有伍子胥恨恨地說:“打敗齊國,隻是占點兒小便宜;越國來滅吳國,才是大禍患。”
這樣一來,夫差越來越討厭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後盡說伍子胥壞話。夫差給伍子胥送去一口寶劍,逼他自殺。伍子胥臨死的時候,氣憤地對使者說:“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吳國東門,讓我看看勾踐是怎樣打進來的。”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作好了充分準備,大規模地進攻吳國,吳國接連打了敗仗,喪失了大部分領土,隻剩下姑蘇一座孤城了,他派大臣跪在勾踐的軍前,請求議和,範蠡笑著說:“當年我的大王被你打敗,你沒有攻占越國,才會有今天的下場,今天輪到你了,我們怎麼會議和呢?”夫差聽說以後,歎道:“我沒有麵目見伍子胥了。”說著,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臉,自殺了。
勾踐得勝回國,開了個慶功大會,大賞功臣,可就少了個範蠡;他帶著西施,隱姓埋名跑到齊國經商去了。
範蠡走前,留給文種一封信,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這個人,可以跟他共患難,不可以共享樂,您還是趕快走吧。”
文種開始稱病不上朝,準備走,可是網已經布下來了。有一天,勾踐派人給他送來一口劍。文種一看,正是當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殺的那口寶劍。文種後悔沒聽範蠡的話,隻好懷著一腔憤怒自殺了。晏子
晏子即晏嬰(?~前500),春秋時齊國大夫,字平仲,夷維(今山東高歃)人。他連任靈、莊、景三朝正卿。執政50餘年,以節儉力行、謙恭下士著稱,是曆史上著名的賢相。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楚國,因他身材矮小,楚國人便在大門旁開了一扇小門來迎接,借以侮辱他。晏子不進去,他說:“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門進去。現在我出使楚國,你們讓我鑽狗洞,難道楚國是狗國嗎?”迎接賓客的人隻得改道請晏子從大門入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回答說:“我們齊國的臨淄就有上萬戶人家,揚起袖子,能把太陽遮住,揮一下汗,就像下雨,行人一個挨著一個,怎麼說無人呢?”楚王說:“既然如此,為什麼派你這麼矮小的人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有它的原則。使臣有才幹的,出使賢明的國君;沒有才幹的,出使不賢明的國君。我是最無才幹的人,所以隻好派到楚國來了。”楚王聽了這話,見沒有占到便宜就請晏子喝酒,喝得正高興時,兩個官吏捆綁一個人來到楚王麵前,楚王問:“這個被捆綁著的人是幹什麼的呀?”官吏回答說:“是齊國人,他犯了盜竊罪。”楚王望著晏子,說:“齊國人向來就喜歡盜竊麼?”晏子離開席位說:“我聽說,桔子生長在淮河以南就叫桔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了。它們隻是葉片相似,果實的味道卻大不相同。為什麼會是這樣呢?水土不相同。這個人生活在齊國不盜竊,到了楚國就成了強盜,是不是楚國的水土使老百姓成為盜竊的人呢?”
晏子便是這樣機智敏捷地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也維護了齊國的尊嚴。二桃殺三士
齊景公在位時,晏嬰擔任相國,同朝共事的還有被稱之為“齊邦三傑”的田開疆、古冶子和公孫捷,這三人都異常勇猛。公孫捷還與田開疆、古冶子結為兄弟。三人團結一致,仰仗其功勞和神勇,常口出狂言,十分傲慢無禮。齊國大臣陳無宇到處收買人心,陳無宇與田開疆等三人結成一夥,暗中準備篡奪齊國的統治權,晏嬰覺察到陳無宇他們的陰謀深感憂慮。他幾次都想殺掉這幾個人,又怕齊景公不同意。
一天,魯昭公帶著相國叔孫若到齊國來訪問。晏嬰陪同齊景公一起設宴招待魯國君臣。“齊邦三傑”帶劍立於堂前。酒至半酣,晏子對齊景公說:“園裏的金桃熟了,可以摘來,為兩位國君祝福。”景公同意了,晏子又說:“金桃十分難得,我親自去摘桃。”齊景公答應了。齊景公對魯昭公說:“先王在世時,有一個從東海來的人把一枚很大的桃核貢獻給先王,說是‘萬壽金桃’的桃核,是海外度紫山所產,又叫‘蟠桃’。先王命人將它種在地裏,過了30多年,桃樹雖然長得無比茂盛,但不開花。後來開了花,卻沒結果實,直到今年才結了幾個桃子,我非常愛惜這些桃子,所以就把桃園的門鎖上.今天君侯光臨我國,我不敢獨自享用,特取來與你們一道分享。”
魯昭公拱手稱謝。一會兒,晏子將果盤獻上,隻見盤中放著六枚桃子,紅得似火一樣,香氣撲鼻,珍奇無比。晏子倒了一杯酒獻給魯侯,侍者獻上一枚金桃,魯侯飲了酒,取桃而吃,隻覺得甜美無比,誇讚不已。接著,齊景公也喝了一杯酒,吃了一個桃子。
景公說:“這種桃子是難得之物。叔孫若大夫賢名遠播四海,應該吃一個桃子。
叔孫若謙虛地說:“我的德行,及不上晏子,這桃子該讓晏子吃才對。
齊景公說:“既然叔孫大夫推讓,就同晏子各吃一枚桃子吧!”叔孫若和晏子跪著各吃了一個桃子,喝了一杯酒。
晏子說:“盤裏還有兩枚桃子,我建議大臣中誰功勞最大,誰就可以吃這兩枚桃子。”景公同意了。公孫捷第一個站出來說:“當年我跟隨主公一道在桐山打獵,力誅猛虎,這功勞夠得上吃桃子嗎?”
晏子說:“啊!你拳打猛虎,保護了主公的安全,就像一雙手托著天不讓它塌下來一樣偉大。這樣大的功勞,當然應喝一杯酒,吃一枚桃子。”
說著遞給了公孫捷一杯酒、一枚桃子。公孫捷喝了酒和吃了桃子。
這時,古冶子一躍而出,說:“打死一隻老虎有什麼了不起的呢?我當年曾在黃河斬殺妖魚,使主公轉危為安,這樣的功勞夠得上吃桃子嗎?”晏子聽說,趕快賜予古冶子一杯酒、一枚桃子。
古冶子正喝酒吃桃的時候,隻見田開疆一步跳了出來,大聲地說道:“我曾經奉命討伐徐子,斬殺徐子的著名大將,並俘獲了500多甲士,使徐子屈服於齊,也震懾了各國諸侯,使他們都趕緊推舉我們主公為盟主,這樣的功勞難道還夠不上吃桃子嗎?”
晏子對齊景公說:“田開疆的功勞比公孫捷和古冶子的功勞大很多倍,但遺憾的是沒有桃子了,隻好賞酒一杯,等明年有了桃子再賞賜給他一枚吧!”
景公也對田開疆說:“你的功勞最大,隻可惜你說晚了,現在沒有桃子了,唉!”
田開疆按著劍柄怒吼道:“斬魚打虎,都是小事,這樣的人尚且吃到了桃子,而我跋涉千裏之外,血戰疆場,反而吃不到桃子,我在兩國君臣麵前受到這樣大的羞辱,會被千秋萬代的人所恥笑,怎麼還有麵目立於天地之間呢?”說完,拔劍自刎而死。
公孫捷大吃一驚,也拔出寶劍說道:“我們功勞小的吃到桃子,田君功勞大反而沒吃到桃子。我們去爭吃桃子而不能想到讓給田君,已經是不廉潔了,如今見田君死而又不能跟著死,那就更顯得不勇敢仗義了。”說完也自刎而死。
古冶子見狀大吼道:“我們三人像親兄弟一樣,發誓同生共死,現在他們兩人都已死了,我有何麵目一個人活下去呢?”說完也自刎而死。齊景公趕忙派人勸阻,可已來不及了。晏子巧諫
有一次,齊景公問晏子道:“你的住宅靠近街市,知道什麼東西貴,什麼東西便宜嗎?”晏子答道:“踴貴,鞋賤。”當時齊景公濫用刑罰,有專門出售為受過斷足刑罰的人所穿的一種叫做“踴”的鞋子。聽了晏子的回答,齊景公從此便減少了刑罰。
有一次,齊景公命令士兵製陶坯。時值寒冬臘月,天寒地凍,民工又冷又餓,無法按時完工。景公大發雷霆,說:“給我殺掉兩名士兵,以示懲罰。”晏子說:“遵命。”過了一會兒,晏子回來對景公說:“從前跟隨莊公討伐晉國,在那次戰役中殺了4名士兵。現在您命令殺兩名士兵隻有那次征伐所殺士兵的一半呢!”景公聽說,馬上醒悟過來,說:“是啊!這是我的過錯。”於是下令停止製陶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