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翻陳奏言簡意賅,不僅點明了刑部與錦衣衛職責界限之所在,又表明了懲奸維法的決心,凜然正氣溢於言表。連怒氣充盈的世宗皇帝本人也“憚其言直,乃不問”。經過數番與權貴鬥、與皇帝爭,他維護法紀的抗爭取得了第一個回合的勝利。但也僅止於處罰崔文的家人而已。在林俊執奏李陽鳳被聖旨詰責時,兵科給事中趙漢曾借機揭發崔文,稱:“太監崔文亂政,巧逞奸欺,不特庇一李陽鳳而已。工部尚書李璜發崔文家人罪,文輒捕其諜者,痛杖幾死,曰:‘此杖寄與趙尚書’,其無狀至此。望急譴逐,毋為新政累。”
但世宗並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自從林俊以三朝老臣的身份被重新起用後,短短的幾年中,“持正不避嫌”,勇於維護法製的尊嚴給當時的明朝吏治和政治帶來了極大影響。然而明政府卻屢次拒納他的正確意見,既“不得守法,多自引去”。林俊無奈隻能主動請辭,世宗也不加挽留。四年秋,給事中柯維雄上疏,譏之為“陛下親君子而君子不容,如林俊、孫交、彭澤之去是也”。林俊後病卒於家。
林俊這樣一個能抗辭敢諫、敢說真話的忠直之官,能在宦官專權最為集中的明朝中期做到四朝元老,令人佩服。其人在每一朝都曾因仗義執言,不畏強權,甚至不懼皇權,而險些被那些皇帝們誅殺。幸而每次卻都能化險為夷,化危為安,以“致仕”了之,且最終又能東山再起,再享高位,這在中國曆史上實屬少見。他那種頑強不屈、屢敗屢戰的戰鬥精神很值得後人學習。
5.再世海瑞,鐵麵冰心——李森先不避權貴鬥貪官
李森先雖然有著超乎常人的勇氣和魄力,但他為國為民、決不阿附權貴的作風是絕不會為汙濁的封建官場所容的。他屢次被革職,甚至差點喪命都是曆史的必然。所幸的是李森先的結局還算不錯,最終洗脫冤情,老死任所,且留名於青史。
明代的海瑞是曆史上數一數二的大清官,其人以剛直不阿,不懼權貴,為民除害,伸張正義,而成為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清官。而在清朝初期也有一位素有“海忠介(海瑞諡號)之風”的監察禦史,他自書“鐵麵冰心”的匾額於堂上,以明心誌。他就是“鯁直敢言,不避權貴”的李森先。
李森先(?~約1659年),字琳枝,祖籍山東平度,後人籍山東掖縣。
明末進士,官博士。李自成攻克北京後降農民軍,後又歸清,於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考選江西道監察禦史。他仕途坎坷,三經革職,又三複其官。
但是,他全然不顧,隻要在監察禦史的位置上,他就恪盡職守,“彈舉官邪,敷陳治道”,終於成為一名不畏權貴的“鐵麵禦史”。
明末閹黨的重要人物馮銓,降清後任大學士,但他繼續作惡,製造分裂,打擊與原東林黨有聯係的漢人漢官,並且招搖納賄,包藏禍心,這讓很多有誌之士對他極為不滿。順治二年八月,轟動一時的彈劾馮銓案終於發生了。
這其中以李森先對馮銓的抨擊最為猛烈。他在《題參馮銓本》中大聲疾呼“當今大利欲興,尤在大惡先除”,而大學士馮銓即大惡之一。他直言不諱地指出,馮銓“傾覆明之社稷,複犯清朝法度”,應治之以法,“倘解縛縱虎,為患更甚”!為此,他懇求攝政王多爾袞“親禦殿廷”,詢問群臣,命“忠誠親信”,遍訪全國。並表示,如果所劾不實,願以“欺罔之罪”伏法;如所舉劾不差,那就應“伸雷電之法”,將馮銓父子“戮之於市”!但由於當時多爾袞寵信馮銓,結果李森先反遭斥責。多爾袞在題本中批示:李森先參劾馮銓“毫無實據”,而“欲將其父子戮之於市”等請求,“甚是無理”!並明確表示,對李森先“用亦無益,著革了職,無複敘用”。於是,李森先成了因彈劾馮銓被罷官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