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瘋魔”可以說是古代政治戰爭中最常用的一種謀略,但若想用好卻絕非易事,不僅要能忍辱負重,還要能有足夠的勇氣和毅力,實非一般人所能做到。
3.老虎扮病貓——司馬懿裝病奪兵權
當自己的力量處於弱小時,要及時改變策略,暫停進攻,先休整並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成熟後再采取行動。“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靜不露機,之雷屯也”,即寧可裝作糊塗而不行動,也不可冒充聰明輕舉妄動,暗中籌劃而不露聲色,就像雷電在冬季蓄而不發。這才是置敵於必敗的鬥爭要訣。
司馬懿(179~251年),字仲達,河北人。出身世家大族。其祖父司馬儒為穎泌太守,其父司馬阮為京北伊,司馬懿是三國時期魏國重要的軍事家、政治家,善於運用謀略,克敵製勝,這使他成為曹魏後期最有聲望、最有權勢的大臣。
魏明帝曹睿逝世後,曹芳即位,就是魏少帝。魏明帝臨終前委托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共同輔佐朝政。當時魏少帝年紀還小,不能親理朝政,這就給司馬懿與曹爽相互爭權奪勢創造了機會。
司馬懿曾為曹氏家族謀得帝位、統治天下立過汗馬功勞,因此在朝中有很大的勢力。而曹爽是皇親國戚,頗得魏明帝的寵信,權勢很大,與司馬懿不相上下。
開始時,二人共同執掌朝政,同心同德。曹爽很敬重司馬懿,遇事多向司馬懿請教,從不專權。後來曹爽逐漸獨攬大權,架空司馬懿,讓他掛職太傅,明升暗降。久而久之,為了權力之爭二人發展到水火難容的地步。
曹爽驕橫專權,不可一世,惟獨擔心司馬氏,所以總在尋找機會以圖扳倒司馬氏,而司馬懿老謀深算,深知曹爽大權在手,一時問難以抗衡,隻好暗中蓄勢等待機會。為防迫害,司馬懿稱病居家,對朝政不聞不問,並告誡二子司馬昭、司馬師安分守己,不可與人爭強鬥勝。沒過多久,東吳分兵兩路進攻六安和淮南,邊關告急。曹爽原是紈絝子弟,遇變故便不知所措,忙召集眾臣商議對策,還未等商量出對策,樊城又遭東吳攻擊,更使曹爽如同火上澆油,無計可施,隻好派人去請司馬懿來朝議事。
司馬懿對戰局了如指掌,也料定曹爽必來相請,認為借此時機出戰,對自己很有利:第一,可以打擊曹爽的氣焰,滅其威風;第二,還可以樹立自己的威望。
最後,司馬懿決定親自帶兵出征。滿朝文武見司馬懿親征邊關,人心大振,為司馬懿舉行了隆重的出征儀式。司馬懿率軍出擊,很快就解決了邊關之危,班師回朝,聲望日盛。
然而,司馬懿得勝回朝後,兵權又被曹爽剝奪。司馬懿深知曹爽的妒恨之心,於是采取忍耐退讓的策略,稱病居家,不問政事。
這樣以來曹爽則氣焰更加囂張,開始排斥異己,安置親信。朝中大臣對曹爽的專橫敢怒不敢言。曹爽惟一的顧忌就是司馬懿。他命心腹河南尹李勝,借出任荊州刺史之機,讓他以向司馬懿辭行為由,前去探聽其虛實。
司馬懿洞悉實情,便對兩個兒子說:
“這是曹爽派人以探病為名,來探聽我的虛實啊!”於是摘去帽子披散著頭發,蓋著被子坐在床上,並讓兩個侍女服侍,做完這番準備之後才請李勝人府。
李勝來到司馬懿的床前。這時司馬懿正在侍女的服侍下更衣,隻見司馬懿渾身顫抖,久久地穿不上衣服。
李勝說:“一向不見太傅,誰想您竟病成這般模樣,現在,我被聖上委任為荊州刺史,今天是特來向您告辭的。”
司馬懿佯裝有氣無力地說:“我恐怕活不了多久了,你調任並州後,要多加防範,不能給胡人製造進攻的機會啊!’’
李勝說:“您聽錯了,我出任荊州,而不是並州!”
司馬懿又問道:“你不是說並州嗎?”
李勝大聲重複道:“是荊州,不是並州。”
司馬懿大笑說:“你從荊州來!”
李勝說:“太傅如何病成這樣?”
左右說:“太傅耳聾。”
李勝說:“取紙筆來。”
李勝把要去荊州的意思寫在紙上遞給司馬懿。司馬懿看後笑著說:“我耳聾了,沒有聽清楚你的話。希望你此去保重。”說完,以手指口,意思是口渴。待侍女捧上湯來,司馬懿以口去接,卻將湯弄翻,流了一身。
稍後,司馬懿又哽噎著對李勝說:“我們今後再難相見,拜托你今後替我照顧兩個兒子。”
李勝拜辭回去,將情況報告給曹爽。曹爽大喜,說道:“司馬懿不過是一具沒有斷氣的軀殼而已,如此我還有什麼顧慮呢?”從此對司馬懿消除戒心,不加防範。
司馬懿見李勝走了,就起身告訴兩個兒子說:“曹爽這下掌握了朝政大權,對我他真的放心了,我們就靜候時機,到時再讓他知道我的厲害。”
不久,魏少帝曹芳前往洛陽南山拜謁魏明帝高平陵,曹爽以及他的兩個弟弟和心腹一同隨行護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