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章(1 / 2)

宗實大婚之後,契丹的使節卻並沒有走。原來他們虛晃一槍,真正目的是來和大宋談修約的事情。所謂修約,無非就是擴大明目張膽的搶劫。以前在邊境搶搶牧民的事情他們覺得太低層次,所以直接來搶皇室。

韓琦老了,範希文致仕,狄青屈死。紅顏命數薄如紙,龍城飛將的結局又有幾個不是比紙薄?

趙禎被攪得很煩,宗實沒有涉外經驗也無從下手。可這些還不能表現出來,還是每日賞花喝酒,麵子文章做的足足的。重元擅騎射,這是毫無疑問的,當初他代長兄來向紫陽長公主提親的時候就人盡皆知了。那時他聽聞我爺爺是大宋著名的武將,就跟皇帝說要和我爺爺的兒子比試。他不知道,我的親生父親李光爹爹從小就立誌作文臣,而我後來的爹李準叔叔對習成文武藝都沒有興趣,他成了北宋最漂亮的宮廷大夫。

那時應對挑戰的是純吟的大哥。如果朝中武將輸了,那就沒有一點餘地了。但換了一個年輕的將門之子,就有諸多借口辭數。

很多年之後,因為蘇遜那孩子的關係,我曾經到純吟的二哥家中聽他說起當年的故事。那次的比賽中,本來範純佑是要贏的,範仲淹事先吩咐了他不可贏過重元。所以他很“可惜”地輸掉了。

範希文當然明白,自己的兒子丟了麵子是小,而讓契丹的天下兵馬大元帥敗給一個孩子,胡人未必甘心。隻可惜青出於藍的範純佑還沒來得及多立戰功,就死在了自己人手上。

契丹的修約要求確實嚴苛,幾個大臣談來談去都每個結果。王安石的和親建議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但卻遭到了以趙禎為首另一幫人的反對。

一個正常的大宋百姓自然會比較希望和親,皇帝的一個女兒可以免去諸多的捐稅。

大宋這邊,陳國公主下嫁李瑋,魯國賢穆明懿公主下嫁錢景臻,榮國永壽公主下嫁大將軍曹詩。

趙禎未婚的公主隻有一個:燕國寶壽公主。

寶壽公主的母親不是妃嬪,正是曹皇後。

所以和親何其艱難。不過關鍵在於趙禎。上一次和親之後,紫陽長公主不出三年暴病身亡,大宋這邊已是議論紛紛,以寇準為首的一幫元老原本就極力反對和親,後來更是上書不斷,奏折堆積如山。恰巧皇長子幼年過逝,趙禎生母李宸妃冤情被揭露,趙禎將這一切歸結於遠嫁公主動搖大宋國威,從此無人再提及和親之事。王安石何其不明智,正中趙禎痛處。

於是浩浩蕩蕩的修約談判隊伍出發在即。首席大臣卻遲遲沒有敲定。原因蹊蹺,契丹國書指名要蘇子由。

蘇子由在服喪,按禮教不可離開祖塋。三年的守孝期才過了一半。

趙禎毫不猶豫地遞了道聖旨,專人請來了蘇子由。其實很簡單,蘇子由不來,蘇家恐怕就留不下一個活口穿孝服了。他們對有血緣關係的李家尚且如此,更何況是蘇家的人。

皇後竟然意外地讓我隨行。興許是我的高興寫在了臉上,出門後任姑姑竟然追來教訓了我:

“你以為做隨行禦醫是什麼好事情?禦藥房沒人願意攬這個事,你去了,定是回不來的!”

我心情太好,全然沒在意,“不會的,任姑姑,難道我會嫁到那邊去啊?蘇子由能幹著呢,要是快些,說不定滔滔肚子裏的孩子出生前我就回來了。”

任姑姑的臉色有一些難看:“我什麼都不能說。真是沒想到,滔滔小姐懷孕之後那麼諱疾忌醫,就隻聽你的話。你這一走,她怎麼辦哦。”

“她會平平安安,宗實也是,我保證。”

能出宮門自然是件挺值得高興的事,而再見到蘇子由則有些五味雜陳。我就一直奇怪為何契丹人那麼欣賞他,在大宋是個人都知道自然是蘇子瞻才冠天下。修約的隊伍是浩浩蕩蕩,但我跟其他醫官不同,我隻要看好兩個人:使臣蘇子由,副使葉清臣。

我就說葉清臣是個大好人,遠赴契丹也不忘記帶上小藥箱姐姐,有了紫衿陪同,到哪裏都特別安心。

本來最怕見到蘇子由,我站在他麵前一定是什麼話都不會說。沒想到出了大宋的關,我們卻像放下了包袱一樣,那種感覺,很像那時在書院,無拘無束,也沒有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