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就是搞定人97(1 / 1)

第十二章少管是最好的管,無為而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管得越少,成效越好——讓管理回歸簡單

在管理界,流傳著傑克·韋爾奇的名言:“管得少,就是好管理。”韋爾奇認為,管理者沒必要事必躬親,什麼事情都對別人不放心,粗魯地幹預別人的工作過程。因為這樣做很容易形成一個怪圈:上司管得越多,部屬越束手束腳,並養成依賴、封閉的習慣,最後把主動性和創造性丟得一幹二淨。而且,領導者什麼都管,最終隻會累壞自己。

尤金·杜邦是美國杜邦公司的第三代繼承人,他是一個典型的專權者,凡事事必躬親,大包大攬。在掌管杜邦公司之後,尤金堅持實行“愷撒式”的經營管理模式,即專製統治,絕對掌控管理權力。公司所有的決策和許多細微的決策,都必須由他來完成。所有的支票都由他親自開,所有的契約也由他簽訂。他親自拆信複函,做利潤分配,周遊全國以監督幾百家經銷商。

每次在會議上,他總是不斷地問別人,別人一一回答。這種管理方式使杜邦公司的組織機構完全失去了活力和彈性,麵對市場的變化,他們很難做出正確而及時的決策,導致公司遭受致命的打擊,瀕臨倒閉的邊緣。

而且尤金本人也陷入了公司錯綜複雜的矛盾之中,痛苦不堪。1920年,他因體力透支而去世,公司的董事長和秘書兼財務部長,也相繼累死。

每每看到累死的管理者,就感覺他們的命運如此悲催。事實上,將管理者擊垮的不是管理上的繁雜事務,而是他們自己。

在傑克·韋爾奇看來,要想通過“少管”達到“管好企業”的目標,領導者需要符合4個條件:

(1)精力。領導者的精神狀態很重要,如果一個領導者整天打不起精神,不管是身體的問題,還是精神狀態的問題,他都沒法當好領導。韋爾奇認為,當領導者有充沛的精力時,他才能夠激勵大家實現團隊目標。

(2)激勵。領導不光要自己精神十足,還要能激發別人充滿幹勁。當領導者把權力下放給下屬之後,他所要做的就是激發員工活力,幫他們實現各自的目標。

(3)敏銳。平時領導者可以把權力交給下屬,但是當團隊遇到困難,在問題很複雜或兩難的處境時,領導者必須有當機立斷的能力,絕不能優柔寡斷。

(4)實施力。實施力其實就是執行力,這一點韋爾奇看得很重。他認為,有些領導者充滿精力,也能激勵別人,也有決斷力,但是做什麼事情都虎頭蛇尾,就是出不了成果,這對團隊的影響非常不好。領導者隻有充當執行力的典範,才能在部屬心中產生威信。

越是放心不下他人的領導,越是喜歡從頭管到腳,結果越管越獨斷專行,反觀部下依賴性越來越強,不僅喪失了原本的工作激情和創造力,還會做事畏首畏尾,在無形中增加公司的運營成本。管得多並不是好事,但管得少也要能管得住,最理想的狀態就是“無為而治”,讓每個人都學會自我管理。

隻給職不給權,事無巨細都由自己拍板,這隻會挫傷下屬的積極性。企業領導人不要死抓權力不放,要舍得讓下屬表現,敢於讓他們放手去做。被稱為鞋業大王的環隆企業集團創始人蔡長汀,不僅敢於放權,更敢於把權交給“外人”,這也正是環隆集團不斷發展壯大的秘訣之一。

進入20世紀80年代,蔡長汀四處開疆擴土,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分公司的數量也隨之越來越多,除了“環隆電氣公司”和“美國國際開發公司”交由兒子和女婿管理外,其餘分公司均是年輕精明的青年管理者。

當時,蔡長汀這種大膽放權的做法並不為人所理解,不少人都認為他是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事業拱手送給了外人經營。對此,他卻十分想得開,“交給後生小子啦,我樂得當太上皇不管事啦。”蔡長汀管得少,也很少過問每筆生意的成敗,這就讓他騰出了更多的時間去尋找信息,開發市場,聯係國際業務。

在管理上,蔡長汀的秘訣隻有十六個字,即“一曰知人,二曰善用,三曰放權,四曰無私。”一方麵可以讓下屬獨當一麵,另一方麵自己也可以養精蓄銳,看準商機和市場,隨時調整經營策略,從而保證公司的長遠發展。

這也管,那也管,這並不能證明你管理本事大,而恰恰說明你管得不夠好。好的管理是不再需要管理,從這個角度來說,最少的管理才是最好的。不少公司原本有一套完善的規章製度,結果因為領導管得太多,反而讓這些製度成了擺設,原本簡單的問題反而越來越複雜。

所謂“君忙國必亂,君閑國必治”,企業管理者也是一樣,管理的本質在於把事情交給他人去做,既然給了下屬職務,那麼,就要將相應的權力也交給對方,“扶上馬,不撒韁”的做法隻會挫傷員工的自尊心,對公司的發展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