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少管是最好的管,無為而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不要當救火隊員,讓員工自己解決難題
中國古代有一個“吳牛問喘”的故事:
西漢時期,有個名叫丙吉的宰相去吳國巡視,在路上,他遇見一群鄉民打架,有個鄉民被打死了。對此,他竟然不予理睬,催促隨從快點趕路。
走到不遠處,丙吉看見一頭牛在路邊不停地大口喘氣,於是立即叫人停下來,向當地百姓調查這頭牛為何會大口喘氣。
丙吉的舉動讓隨從們十分不解,於是隨從問丙吉:“為什麼人命關天的大事你不去理會,卻如此關心一頭牛的性命呢?”
丙吉說:“路上打架殺人之事自有地方官吏去管,如果我去過問,就是越俎代庖;而在溫度不高的天氣,牛大口喘氣可能是瘟疫的前兆,這關係到民生疾苦,這些問題地方官員一般不會注意,我作為宰相,肯定要調查清楚。”
故事中的丙吉不去過問路人打架殺人事件,而是去調查牛為何大口喘氣,正是因為他清楚自己作為宰相應該幹什麼,不應該幹什麼。對於那些不該自己幹的事情,他選擇讓地方官去處理,這樣既避免幹預下屬工作,又避免給自己增加負擔,以便把精力投入到自己該做的事情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管理者一定要給自己準確定位,明確什麼事情是自己該做的,什麼事情是自己不該做的。對於那些不該自己做的事情,一定要放手讓員工自己去解決。這就叫“有所為,有所不為”。
管理者一定要認識到,即使你精力再旺盛,你也不可能擁有“分身術”,你也隻有兩隻手。如果公司停水了你管,公司斷電了你管,員工上班遲到、早退、抽煙你還管,那麼你整天就陷入這些瑣事之中,像一個救火隊員一樣,時刻追在問題後頭,你又怎麼有精力思考企業的戰略決策,製定企業發展計劃呢?
柯建是某公司的企劃部總監,每當他和朋友談及近況時,他就會說:“最近忙死了,公司有新品上市的企劃,我要做產品定位、廣告創意、軟文寫作、上市活動設計、物料製作等等一大堆的事兒,我還要巡視市場、擬定促銷方案、媒體購買和執行促銷活動……”
朋友們感到奇怪,就問:“你是部門的領導,你手下還有一幫人呢?他們幹什麼去了?怎麼都由你來幹呢?”
“他們?別提了,他們有他們的事做,況且這些事他們也做不了……”
事實真是這樣嗎?當然不是,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當柯建忙碌時,他的下屬們都在做什麼。
當柯建坐在電腦前麵苦思冥想幾個小時,隻為寫一個企劃案時,他的下屬們已經瀏覽了很多網頁,然後在互聯網上看一場長達兩個小時的NBA直播;當柯建為了製定一份新的市場管理製度,把頭皮都抓破了時,他的下屬們已經聊完了國內明星的花邊新聞,開始將話題轉移到科比的風流韻事上了;當柯建為了一份印刷品、幾樣物料、一則報紙廣告,多次往返於公司與印刷廠、與廣告公司、與報社之間時,他的下屬們正在辦公室吹著空調,吃著零食,天南海北地神侃瞎聊。
為什麼柯建不將手頭的工作分一部分給下屬做呢?他完全可以安排下屬做市場調研,安排下屬負責軟文寫作,安排下屬擬定促銷方案。難道他擔心下屬做不好?如果他的下屬連這些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作都無法勝任,那當初公司又為什麼經過層層篩選,將這些人招聘進他的部門呢?
請不要笑話柯建,因為很多管理者和柯建有類似的表現——上班比誰都早,下班比誰都晚,做的事比誰都多。整天忙得暈頭轉向,而他們的下屬卻閑得沒事可做,隻好通過上網、遊戲、看新聞、聊天來打發時間。管理者為什麼有那麼多事情要做呢?因為很多原本不屬於他們的事情,都被他包攬下來了,結果導致下屬沒有解決問題的自主權,讓下屬感受到領導的不信任,極大地打擊了下屬工作的積極性,這樣怎麼可能帶好團隊呢?
當今社會,企業處於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要想在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管理者就有必要整合全體員工的智慧,迅速地製定決策以把握市場良機。這就要求給員工一定的自主權,讓員工有獨立解決問題的權力,而不必層層上報、等待審批。
在這方麵,美國達納公司就做得很好,他們充分尊重員工的自主性,給員工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他們認為這對員工來說是一種信任,可以激發員工的自信和潛能,同時也是鍛煉員工的一種有效方式。
如果你也能夠給員工一定的自主權,注重提高員工自我完善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得到信任和鼓勵的員工肯定會主動承擔起更多的工作,從而發揮團結協作的精神,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使企業的工作績效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