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理財有方,生活更有安全感(2)(2 / 3)

如果你對1000元的生活水準充滿恐懼,如果你現在每月掙4000元還覺得不夠花,那麼你將來的生活水準就要設定在這個基礎之上,現在你就得掙6000元、8000元。如果你打算出國深造、投資、旅遊,那麼這個數目就遠遠不夠了。

計算一下你的生活指標,然後給你的薪水把把脈,然後再確定你究竟怎樣去使用你的薪水。口袋裏的錢總是有限的,隻有把錢花到最合適的地方,才能達到物盡其用。“能掙會花”究其本意,是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能掙”,是指“用自己所能去爭取”,靠自己的勤勞獲取應得的利益;“會花”,是指“花有所值”,而不是做毫無意義甚至是有損美德的消費。

要把錢花在刀刃上,應該對家中需添置的物品心中有數,經常留意報紙的廣告信息。比如,哪裏在舉辦商品特賣會,哪些商場歇業清倉,哪些商場開業酬賓,哪些商家在搞促銷、打折或讓利等活動。掌握了這些商品信息,再有的放矢,相信會比平時購買實惠得多。

英國著名文學家羅斯金說:“人們通常認為,‘節儉’這兩個字的含義應該是‘省錢的方法’;其實是不對的,‘節儉’應該解釋為‘用錢的方法’。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怎樣把錢花在最恰當的用途上,怎樣去購置必要的家具,怎樣安排衣、食、住、行以及教育和娛樂等方麵的花費。總而言之,隻有我們把錢用得最為恰當、最為有效,才是真正的節儉。”

比如我們是否應該拿得出錢參加宴會,這本身不是什麼問題。通常,那樣的場合對一個追求財富的人有巨大的刺激作用,因為你可以結交到各種經驗豐富、博學多聞的人。可能你為此花掉了100塊錢,但通過與成就卓著的客人結交,你也許獲得了相當於1000塊錢的靈感和鼓舞。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對任何有助於開闊視野、增進知識的事情進行投資都是明智的消費。如果一個人想要追求最大的成功、最圓滿的人生和最完美的氣質,那他就不會為錯誤的節約觀所困惑,也不會為錯誤的“奢侈觀念”所束縛,而會把這種消費當作一種最恰當的投資。

一些人認為,擁有更多的物品和雇用更多的人來服務自己,會讓生活更加舒適——現在這已經形成了一種社會時尚。而事實證明,真正會花錢的人都喜歡過簡單生活。一旦你開始實行簡化生活,你會覺得不需要清潔工,親自整理房子是一件很輕鬆的事;你不必再為找個稱職的司機而東奔西跑;也不會為了廚師做的晚餐總不對胃口而大傷腦筋;當你的草坪麵積減少了以後,你也不再需要專門雇用的園丁了;當你的應酬減少了以後,你的衣櫃也不那麼擁擠了;當你的人際關係單純化之後,你也不需要去看心理醫生了;當你的對外聯係減少的時候,你也不需要額外的答錄轉話服務了。

是選擇讓物質和應酬的增加成為一種負擔,還是讓生活恢複簡單、單純,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做的決定。舍棄那些不必要的雜項,我們會全身輕鬆,過得單純而自在,太多的物質和服務反而會造成我們的壓力。

簡單生活,讓欲望不再時時膨脹,讓節儉不再是壓力。當我們搭上簡單生活的便車時,會發現原來生活可以更自在。

家庭理財常見誤區

美國有家雜誌以“你知道你家每年的花費是多少嗎”為題進行調查,結果近70%的富人回答知道,而窮人則隻有35%知道。該雜誌又以“你每年的衣食住行支出是否都根據預算”為題進行調查,結果竟是驚人的相似:富人中編預算的占2/3,而窮人則隻有1/3。進一步分析,不做預算的富人不會控製支出,亦會造成人為的相對經濟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