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張是一個非常有才氣的年輕人,收入豐厚,對未來很有信心,所以他家裏沒有預算,總是把錢花得精光。直到有一天,他的妻子得了重病。為了保住妻子的生命,他不得不花費重金請了國外的一位著名醫生為她做了一個性命攸關的手術。但是,這筆醫療費實在太大了,約瑟夫·張隻好四處借錢。最後,妻子的命保住了,但隨之而來的療養和長期飽受焦慮的折磨,終於使他積勞成疾,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少。其實,在妻子害病之前,他本可以每年輕而易舉存上許多錢,可惜他當時認為沒這個必要,才導致了之後的窘迫。
我們無法預見什麼時候會生病或發生變故,或者某個突發事件搞得我們措手不及,弄得我們無依無靠。一旦遇到緊急情況,銀行裏卻沒有一分錢,我們能想象這是一種怎樣的窘迫啊!大多數人正是由於沒有長遠打算,致使在未來生活中遭受了各種各樣的磨難。
富人一定有他們成為富人的道理。同樣的錢,放在不同人手裏會有不同的花法,有人用它來致富,有人用它來揮霍,正所謂“不同的想法成就不同的人生”。一般來說,家庭理財存在下麵幾種常見誤區。
麵麵俱到型,追求廣而全的投資理財組合。
小宋覺得: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要多嚐試各種理財產品,才能分散投資風險。“東方不亮西方亮”,總有一處能賺錢——這正是眼下不少人奉行的理財之道。可是一年下來,小宋的投資成績卻不盡如人意,美金下跌、股市虧了、錢幣沒得動靜,隻有開放式基金掙了錢,可惜又買得太少了。
守株待兔型,大勢判斷不準。
曉芬覺得:不同類型的基金可以分散不同程度的風險,每一個基金都不錯過,當然每一個基金也不多買。一年下來,她的平均收益率為10%。對於投資者來說,10%也是比較不錯的成績了。但考慮到當年開放式基金的整體成績,曉芬的投資不算成功。
短線投機型,不注重長期趨勢。
熱衷投資的小趙在股市、彙市甚至期市上都活躍過。由於急著獲取豐厚的回報,他的注意力集中在短線投機上,聽人風傳某隻股有異動就投進去,不見動靜後又快速撤出,就這樣,多年來折騰不已,也沒有賺到什麼錢;後來,當他聽說外彙市場、期貨市場十分紅火時,又立刻轉投彙市、期市,同樣急於求成的投資心態也沒有使他在彙市、期市上有何建樹。
盲目跟風型,理財隨大流。
為了能在基金市場上多分一杯羹,大魏曾把房屋抵押出去購買基金。理財專家指出,這個方法太過冒險——雖然有幾隻股票型基金的年收益超過20%,但高收益必定伴隨著高風險,未來基金的收益誰來保證?何況,拿房子做抵押貸款,買基金又是短線持有,一旦發生基金形勢不好被套牢的現象,大魏必然血本無歸。
過分保守型,家財求穩不看收益。
老錢很固執,他覺得:現在夫妻倆做著小生意,除去女兒上學的開銷相對多一些,其他的東西家裏都不缺,沒太大的支出,這樣每月省吃儉用,還能另外存一點錢用作將來養老。他對自己夫妻倆的能力有著清醒的認識,認為不大可能有機會掙到大錢。而他能預見到的將來的最大開支就是女兒上大學的費用,因此,額外收入是絕對不能出現什麼差池的!長期以來的保守個性決定了老錢對待這筆積蓄的態度就是:放哪裏都不如放銀行保險。
【氣場女王私房話】
一個女人如果善於打理自己的財務,那麼不隻是她自己,她的一家都會因此衣食無憂。相反,如果一個女人不善於理財,即使她擁有一個收入不菲的家庭,仍有可能陷入困頓的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