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理財有方,生活更有安全感(2)(1 / 3)

如今薑彤已經28歲了,男友李星和雙方父母都催著結婚,買房自然而然就成為頭等大事。有心和男友一起湊齊新房首付的薑彤翻出自己的存折看看,才不過5萬元。她覺得自己基本上就是月光族了,加上李星的收入和她相比稍遜一籌,不禁對買房失去了信心。

然而等李星統計好自己的全部家當後,發現靠他工作後的積累,正好可以支付新房的首付款。這讓薑彤十分驚喜,同時也有很多的不解,究竟他是怎樣做到的呢?

原來,與隻知享受生活、追逐時尚的薑彤不同,李星在消費上十分慎重。他把省下的每分錢都存進了銀行,並且逐步學習投資理財,幾年下來,收獲頗豐……至此,李星和薑彤的資產水平就完全不同了。

生活在當今時代的人,麵臨著諸多壓力,雖然機會比原來多了,但並不容易過得富有。一個成功的女人不僅要具備高智商、高情商,還要培養自己的高財商,即管理金錢的能力。另外,資產帶給你的應是幸福和快樂,而不是沉重的負擔。

理財從本質上說,是一個觀念問題,不同的理財方式代表不同人的生活態度,代表著不同的生活方式。拿女人最熱衷的消費來說,如果能選擇科學的消費方式,不僅生活質量會提高,還能在不知不覺中省下一筆錢。

譬如,我們箱底多多少少都壓著些過時的舊裝,這些不起眼的舊物其實是一筆很好的財富。若根據款式、色彩將其與新式服裝或相互之間大膽地藝術搭配,說不定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從而使舊裝重現新顏,而且還能省下一筆錢。

美容是許多都市女性的時尚,隔三差五一趟,時間一長,也是筆不小的開銷。精明的主婦就想,既然美容美發是必修課,何不花幾百元去進修一番,技術一上手,既可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自我打扮,又免了常上發屋之煩。這一次性投資,終身受益,不是很上算嗎?

現代人提倡生活品質,在強調價廉的同時,還得留意物美。比如,不少商廈都有會員卡,在價格優惠的同時,還附帶各種服務。在選擇的時候,就應貨比三家,綜合考慮。隨著時代的發展,購物已經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那麼簡單,還包括技術、服務等。

在一般工薪家庭裏,吃的支出要占家庭消費的很大一部分,而且吃得好與多花錢似乎永遠是一對解不開的矛盾。

何玲剛結婚時也是這樣,有時為了改善生活或招待親友,不得不下館子。可一來二去她發現對家庭經濟衝擊太大,長此以往不堪重負。於是就下決心自己下廚。為此她專門買了烹飪書學習並自費參加了一個烹飪班,認真鑽研技藝。時間不長,何玲的烹調水平大有長進。現在每逢星期天或親友家人聚會,何玲總要露上幾手。這樣不光省了錢,又使親友家人之間增進了感情。一家人團團圓圓,吃得好,花錢又少,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心願,這些心願大多需要資金支持,否則它們隻能永遠停留在腦海裏變成空想。因此,我們期望自己的財富不斷增值,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人生過程。因此,用好手中的每一分錢吧,最大限度地讓自己和家人收獲金錢帶來的快樂。

把錢花在刀刃上

我們每日勞苦,為生活而奔波,掙多少錢才夠用呢?

假設你將一切生活所必需的東西都作為奢侈品舍棄掉,隻有一日三餐、一間小屋、幾件換季衣物,你認為每月花1000元人民幣夠不夠?

在人的一生中,從出生到成年這18年中,我們有長輩關照;之後,如果我們能一直工作到60歲,那麼這42年是為將來做準備的;60~80歲這20年裏,如果以每月1000元的生活水準計算的話,我們需要有24萬元的養老金,這還沒算上80歲之後的用錢期。這樣一來,我們就知道了自己掙多少錢才夠用,在貨幣價值穩定,沒有通貨膨脹的前提下,我們僅為生存,每月掙2500元就夠了。其中1000元用於現在的支出,1000元留作養老,另外500元用於年老時的醫療,因為那時疾病會頻繁地光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