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勒隻身來到了俄羅斯的一座城市。他仗著自己頭腦精靈,想找一份輕鬆的、收入高的工作幹。但每次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他在任何一家公司的日子都不會長久,時間一長,他的缺點就全部暴露,根本沒有一個公司會用他這樣一個毫無才幹的人。
他的生活因此逐漸變得拮據起來。於是,他隻好降低擇業的標準。從擦汽車到小飯店的雜工,又從雜工到擦玻璃等,但做來做去總做不好,生活沒有多大改善,別說掙錢給父母一部分,就是自己也勉強吃飽飯而已。最後,他意識到,自己這樣長久下去總是不行的。
一日,他偶然間發現了一些被人們扔在牆角的破爛掃把、鞋刷等清潔用具。雖然這些都是被人們拋棄的,但這卻使福勒產生了靈感:這樣的小用具雖然都是小本小利,但它們幾乎是家家必備,人人都用的,如果推銷得好,說不定真的會賺錢。
於是,他利用自己打工_賺來的錢批發了大量的刷子,開始挨家挨戶地推銷。從那以後,他變得異常勤快,再加上自己的腦子好使,所以沒過幾年他就積累了一些資金。
隨著福勒資金的增多,他又產生了新的想法:現在許多小作坊主,他們都是自己用機器生產,自己銷售的,雖然也批發給別人,但還是賺錢的。既然賺錢,為什麼我不賺這筆錢呢?
於是,他就仔細觀察了刷子的生產程序,發現機器原來很簡單,生產過程也不複雜。之後他利用白天的大部分時間進行銷售,一有空閑就會思考刷子機的製作。
終於,他的第一台手搖刷子機製成了。為了減少成本和風險,他租借了親戚家的一間舊的房屋當做生產車間。因為是自產自銷,因此他白天推銷,晚上生產,非常艱苦。他善於聽取消費者的意見,沒過幾年他就生產出多個品種,他的收入也日益增多起來。
當福勒的業務發展很好的時候,他又將自己的車間遷移到別的城市,繼續結識新客戶。與此同時,他建立了自己真正的生產車問,聘請了各個部門的工人,並加大生產規模,生產出各式各樣的刷子,不斷地擴展自己的業務。不久,在各個城市都有了他的分廠。
幾年後,“二戰”爆發,槍是軍人的命根子。當時,福勒發現美國士兵擦槍所用的器具仍是一些粗糙的碎布條。而用這種碎布條擦槍,不僅浪費時問、費力,而且有些深槽中的汙垢根本擦不幹淨。福勒意識到這是一個大商機。於是,他向當地軍官推薦說自己能生產出擦槍的刷子,可以將槍支擦得又快又幹淨。軍官接受了他的建議,並且一下就同他簽訂了5千萬把刷子的訂單。
這份訂單使福勒得到了巨大的財富,也使他從一個沒有任何才幹的打工仔一躍成為有名的‘刷子大王”。
“冷門”往往是市場的某一塊空缺,甚至是市場的“處女地”,有很多成功的企業家都善於捕捉市場信息,尋找市場中的“冷門”,補充市場的空缺,才最終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開拓一片生存空間。“熱門”往往趨向一種飽和的狀態,而“冷門”絕不可能已經飽和,可開發餘地大、前景廣。你若能搶先找到市場有開發性的“冷門”,你便能勝於你的對手,引領這一片領域。
市場經濟就是競爭經濟,就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在致富的道路上,真正的贏家畢竟是少數,添財之道往往是別開生麵的。逆大多數之所想的反向操作,對於全麵人才的創造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