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錢學森從上海交大畢業,赴美國留學。第二年,他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航天係,一年就獲得了碩士學位。

1936年,錢學森進入加州理工學院,師從世界力學大師馮·卡門。3年後獲航空、數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從事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研究。其間,在應用力學領域,他與馮·卡門合作對飛機金屬薄殼結構非線性理論進行的研究,解決了簿殼結構理論的重大難題;在空氣動力學領域,他對發展高速航空器相關的空氣流動理論做出重要貢獻;他還是物理力學這一學科的創始者。在1946年首先將稀薄氣體的化學、物理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到1949年,錢學森已成為世界公認的物理學界權威之一。

錢學森在美國奮鬥12年,功成名就,聲譽遠播,但豐厚的生活待遇,優越的科研條件並沒有留住他的心。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決定回國,其實,早在交大讀書時,就與同學戴中孚說過:“現在中國政局混亂,我要到美國學技術,學成之後一定回來為祖國效力。”

為了回歸祖國,錢學森受到了美國當局的無理迫害,經曆了整整五個年頭。

五年變相的軟禁生活雖然漫長,但對有著堅強意誌和非凡毅力的錢學森來說已不算什麼,他們夫婦倆頑強地熬過來了。

美國海軍部次長金布爾曾氣急敗壞地說:“錢學森知道得太多了,無論走到哪裏,都抵得上五個師!無論如何不能讓他走!”他竟喪心病狂地叫嚷:“我寧可把這家夥槍斃了,也絕不讓他離開美國!”錢學森對此卻一無所知。經過錢學森的長期抗爭和中國政府高層領導的積極爭取,美國當局不得不批準了錢學森的回國申請。

1955年10月8日上午,錢學森終於踏上了羅湖橋頭,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1956年2月7日,錢學森懷著對新中國國防事業的強烈責任感,在周總理的鼓勵下向國務院提交了一份具有曆史意義的意見書,提出了我國發展火箭、導彈和航空航天技術的組織草案、發展計劃與具體步驟,受到毛澤東主席和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國家迅速成立了導彈航空科學的研究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並委以錢學森重任,緊張熱烈地開始了中國火箭、導彈和航空航天事業的建設工作。

血汗結碩果,令世界矚目的日子來臨了!1966年10月27日,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第一枚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成功。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枚導彈核武器誕生,美國用了13年,而我國隻用了2年。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在西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呼嘯升空。這顆衛星向全世界播送的《東方紅》樂曲,宣告新中國迎來了航天時代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