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2月11日,錢學森出生於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小學森很小時就顯示出種種異常可愛之處來,他不僅模樣長得可愛,而且性格討人喜歡,尤其是那非凡的記憶力和超常的聰靈勁兒,讓人驚訝得難以置信。他兩歲不到就能識字,三歲時就能朗朗地背誦唐詩宋詞,還學會了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這還了得!同事、鄰居們一傳十、十傳百,都紛紛說“錢教授生了個‘神童’”,樂得做母親的章蘭娟笑得合不攏嘴。
父親在外事務繁多,教育孩子的事就多由母親來承擔了。母親章蘭娟是大家閨秀,容貌美麗清秀,性格開朗熱情,心地善良,智慧過人,能記善算,精於手工。小學森三歲那年,國民臨時政府教育部遷至北京,在教育部任職的父親隨之舉家北遷。錢家三口,居住在普通的居民胡同裏。精於園藝的母親在四合院裏栽上花木,還特意養了缸蓮花,她要讓蓮花陪著兒子一起沐浴天光靈氣,茁壯成長。每天,當父親出門後,母子倆就一起讀書寫字、唱歌賞花,幽靜的小院裏,不時地傳出琅琅讀書聲和陣陣歌聲笑語。
六歲的時候,小學森歡歡喜喜地背起小書包,走進了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在母親的教育下,小學森早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學習十分自覺,用不著母親督促,更無需父親檢查,按時作息,勤奮讀書,語文、算術雙優,書法、繪畫也相當出色,音樂也是呱呱叫的。在班裏,他年齡最小,可成績總是名列前茅。
孩子有孩子的樂趣和追求,他們天真爛漫、活潑好動的天性應當適當引導。從事教育工作的父親心裏明白,在教育孩子方麵,幫其學,不如導其趣,勵其誌。所以,一得空閑,他就主動帶著兒子出門,觀賞名勝,遊山玩水,還一起到球場跑步打球,在遊戲中觀察孩子的人生誌趣和思維方式。他特別重視利用古今中外的科技發明故事來開發兒子的智力:對著桌上放的鍾表,給他講解指南針原理;過年放爆竹時,就給他講述火藥發明的故事;還將舊報紙標題剪成一個字一個字的片片,形象地說明畢昇是如何發明活字印刷術的……這些有趣的科學知識激起了小學森極大的好奇心,使他從小就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香山楓葉紅了一年又一年,燕山大雪下了一年又一年。1923年的秋天,天高氣爽,12歲的錢學森跨進了北師大附中的大門。這所學校的校風良好,老師們的教學觀念開放,教學方法先進靈活,不搞滿堂灌,不搞題海戰術,學生們學得輕鬆愉快。少年錢學森在這裏整整度過了六年,附中給他留下了極其美好的印象。他後來回憶起這段經曆時說:“我們在附中讀書時,思想上沒有壓力。我們沒有受苦,沒有人為考試而‘開夜車’,更沒有人死背書本。我們看了很多書,但從不死讀書,而是真正理解書。考試一般都能得70多分,拔尖同學得80多分。我那個班上,考試不及格的隻有一個同學。那是由於他家庭父母不和,他思想很苦悶,沒有心思讀書。”“中學六年,這是我一輩子忘不了的六年。”
1929年夏,錢學森考入了仰慕已久的上海交通大學。
在上海交大期間,錢學森刻苦攻讀。他對待學問一絲不苟的態度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一次水力學考試中,錢學森正確完成了全部試題,老師給了他100分。試卷發下來,他發現有一個不起眼的筆誤(在運算過程中將“Ns”寫成了“N”),他立即舉手指出自己的錯誤,並把試卷交給老師。交大當時判卷打分非常嚴格,教師為這一小錯扣了他四分。於是這份96分的水力學考卷被任課的金愨教授保存了40多年,直至1980年錢學森回母校看望老師時,金教授才將考卷取出捐贈學校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