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現代“橋梁之父”茅以升(2 / 2)

從此,茅以升的頭腦裏幾乎被橋占據了。有時大人帶他外出,隻要看到橋,不管是石橋還是木橋,他總是橋上橋下來回奔走,從橋麵看到橋樁,興趣盎然,流連忘返。他讀古文,隻要讀到有關橋的句子或者段落,就立即抄在本子上;看見有橋的圖畫,就像看見珍寶一樣地收藏起來。

有一天,祖父給茅以升講“神筆”的故事,說古代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他有一支“神筆”,用它畫鳥,鳥能飛在天空上;用它畫魚,魚會在水裏遊;用它畫樓,樓房就拔地而起……“要用這隻神筆畫橋呢?”聽得入神的茅以升,打斷了祖父的話,急切地問。“橋就架在江河上唄!”祖父嘿嘿地笑著說。“上哪兒去找這支‘神筆’?”茅以升睜大眼睛,急不可耐地問。“這可有個秘訣哩。”祖父故意顯得很神秘。“什麼秘訣?您快告訴我,我要找到‘神筆’,畫結實的大橋!”茅以升拉住祖父的手,搖晃著,天真地懇求說。祖父拿起毛筆,在茅以升的手心裏寫了“勤奮”兩個字,然後語重心長地說:“這就是‘神筆’的‘秘訣’。你掌握了它,學好了知識,什麼大橋、高樓,都會從你的筆下設計出來……”茅以升高興地點點頭,表示明白了祖父的意思“我懂了,現在要多練基本功。”

勤奮好學的茅以升,15歲時如願地考上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係,5年後,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畢業。20歲的茅以升躊躇滿誌,考取了清華學校國美預備生。當時,有人在他母親麵前說:“孩子這麼小,怎麼舍得讓他出國受苦啊?”母親不以為然,堅決支持兒子的選擇並鼓勵他:“孩子,凡事立則興,不立則廢。古時候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大功告成,要學大禹治水的精神!”

茅以升在父母親的鼓勵下,懷抱理想,前往美國康奈爾大學橋梁工程係研讀。他珍惜一切時間,勤奮讀書,刻苦鑽研,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拿到了碩士學位。為了日後回國能親自指揮建造大橋,他特意趕到匹茨堡一家橋梁公司去進行艱苦的現場實習。接著,他又考入卡內基理工學院深造,以優異成績獲得工學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框架結構的次應力》很有科學創見,令專家、教授大為讚許,後來被稱為“茅氏定律”。有人勸他留在美國工作,日後必定成就輝煌,幸福一生。可茅以升並不這麼為自己著想,他認為:“雖然科學沒有祖國,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我是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

1919年12月,茅以升毅然回到祖國。由於他才能出眾,立即受到多方聘請,先任東南大學教授兼工科主任,後被聘為河海工科大學校長,接著又被請去擔任北洋大學工學院院長,他以他雄厚的建築學識和高超的管理才能,勤勤懇懇地為培養建築人才和開拓建築事業,製訂藍圖,竭盡心力。

幾十年裏,他設計建造過無數大橋,在河流之上鋪架了一條條美麗的“彩虹”。洶湧澎湃的錢塘江上的大鐵橋,是他設計並領導施工的;雄偉的武漢長江大橋,也是他負責指揮、設計和施工的。巍巍大橋,傾注著他辛勤勞動的汗水。他成為我國數一數二的橋梁專家,為我國的橋梁建造事業貢獻了畢生的力量。

1989年,茅以升逝世了,為了表彰茅以升的傑出貢獻,中國國家天文台將其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茅以升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