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質力學創始人李四光(2 / 2)

他匆匆忙忙趕到學堂,可因慌忙,不小心把報名表填錯了,把年齡填在了姓名欄裏。他填的是十四,猛抬頭看見大廳掛著的橫匾“光被四表”,靈機一動,便又添上“光”字。這便成了他的終身姓名“李四光”。

入學後,他懷著科學救國的理想,刻苦用功,接連幾年都是全校第一。由於成績優秀,畢業後他被保送到日本留學。

到了日本,李四光考入大販高等工業學校造船專業。他期望有一天,親手建造兵艦輪船,把外國強盜趕出中國去。李四光剪掉了象征民族恥辱的辮子,發奮學習,像海綿那樣吸收新的科學知識。

到達日本後,他進入東京弘文學院普通科,首先是學習日語。兒時的理想,民族的需要,使他產生了極高的學習熱情。日語關順利通過後,他進入大販高等工業學校學習造船專業。

在日本留學期間,他遇到了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革命先驅,受到革命理論的教育和愛國激情的鼓舞,他刻苦學習,努力拚搏,並且時刻關心著祖國命運和民族前途,積極參與救國活動,參加了在東京赤販區召開的中國同盟會籌備會,成為了最年少的創始會員。孫中山先生拍著李四光的肩頭讚揚說:“你年紀這樣小就要革命,很好,有誌氣。”並親筆給他題贈:“努力向學,蔚為國用。”孫先生的教導和期望,成了他日後為救國強國而奮鬥終身的力量。

李四光從日本學成回國後,一邊在武昌一所工業學校任教;一邊參加孫中山領導武昌起義,並提任要職。

然而,篡奪了軍政大權的袁世凱等排擠革命黨人,清王朝的臣仆搖身一變為國民政府的官員,照舊作惡,對外喪權辱國,對內欺壓百姓,他們無意“實業強國”,甚至嘲笑“科學強國”。於是,李四光憤然辭職,決心“再讀10年書,準備一份力量”,以等待好時機的到來。

1911年,李四光懷著“科學強國”之誌進入了英國伯明翰大學,先學采礦技術,後來覺得中國當前最需要的還是尋找礦產資源,所以又改學地質學。他在英國利用一切辦法尋找關於中國地質情況的資料,一是自己研究需要,一是為回國後備用。經過廣泛收集資料和精心研究,他撰寫的題為《中國之地質》的畢業論文,博得一致好評,順利獲得自然科學碩士學位。

李四光學成後立即趕回祖國,接受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之聘,擔任北京大學地質係教授。他堅持理論結合實際,並把考察山河讀“自然書”放在教學首位。他親自率領學生先後在河北省沙河縣及山西大同盆地實習考察,當發現“第四紀冰川”遺跡時,他興奮得跳了起來。

因為長期以來,國際上一直認為“中國無第四紀冰川”。所以,當他親眼發現“第四紀冰川”遺跡時就感到無比興奮。此後,為了進一步獲得證明,他踏遍祖國大江南北,先後考察了太行山的東麓、大同盆地、楊子江流域,他幾上廬山,發現枯嶺西穀的一塊巨石矗立在另一塊巨石之上,並得出廬山是“中國第四紀冰川的典型地區”的結論。他在考察黃山、九華山、天目山時,又發現了比較典型的冰蝕地形和冰川堆積泥礫剖麵,還在黃山找到了冰磨條痕,他的題為《安徽黃山之第四紀冰川》發表後,一舉推翻了“中國無第四紀冰川”的錯誤論斷。

1947年7月,他代表中國出席第18屆國際地質大會,第一次應用他創立的地質力學理論,作了題為《新華夏海之起源》的學術報告,引起了強烈反響。新中國成立後,在毛澤東主席的重視下,李四光的科研事業如日中天,他擔任了國家科技、教育部門的重要領導職務,做出了巨大貢獻,使得中國地質學在國際上亮出了一麵旗幟。他以他的“地質力學”理論,考察和分析我國地質結構,為我國找到稀有金屬做出了重大貢獻,李四光是我國功勳卓越的地質學家和“地質力學”的創始人。

1971年,李四光逝世,享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