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鑼密鼓(1 / 3)

第十三章、緊鑼密鼓

姬伯頭頂上方那一隻鳳凰的五彩尾羽顯得特別明豔,如發出的輝光,那頂覆住頸項的鮫革的盔帽又顯得特別黑亮,還有錚錚閃亮的肩甲,肘腕的犀牛皮護,讓他看上去威武華貴,淡淡的神情,有一份屬於那個時代特有的自信、沉著鎮定以及驕傲的氣度,他三十出頭個頭不高,一雙虎眼黑亮清冽,留一撮黑短髭須,格鬥的身手也許隻比武狀元雷寅差一點點,擅長使槍使劍鮮有人能近身,一雙腿功無人可比。他也是員外地盤裏每年秋季各種武比的總教頭。所以很多人認識他,而他最有成就感的是將蓮青山下第一大美女薛燭的姐姐追到手,成功抱得美人歸。也讓人為此津津樂道。

許多人跟他們打招呼,“嘿!姬伯!薛燭!哪兒去?”;“哎!姬伯!我們何時開拔!”......姬伯不拘言笑也不回應,伸出一隻手掌輕輕擺動。後麵年輕的薛燭單手舉戟笑逐顏開。他們走走停停橫戟而過,這兩人來自映秀鎮。

今日是傳統的武士節,所以他才如此裝扮

他不僅是一個具武士風格的人,而且還是一個極端刻板守舊的民粹主義者,言必稱羲皇大帝。每日淩晨靜修,頌念經書、沐浴喝茶,喝茶隻喝清茶不喝奶茶。早起方便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淨手上香,在羲皇的牌位前上香、禱告。飯前禱告,傍午上香禱告並且親率子女。這還不算每月的初一、十五隆重的祭祀活動。他都遵守的極嚴格極規範極虔誠。從不與胡人說話、接觸,甚至不與他們在一家客棧吃飯、休息。不用胡人的皮毛物品。

但他的性情和風格沒有影響到他的的內弟薛燭,薛燭長得高挑白淨,為人不羈,性喜流浪,後來取了個漠北人的老婆,此是後話。

姬伯和薛燭剛走出人群熙來攘往的兵器市和騾馬市,就到了一個小廣場,首先映入姬伯眼簾的是戲台左側的一麵牆上,不知哪個捉俠鬼畫了一幅漫畫,漫畫上畫的是一個著東夷服飾的鐵騎兵持著長矛側身一槍將胡虜刺下馬來的場景,畫中的胡虜猙獰猥瑣和不堪一擊的樣子,引的圍觀的人指指點點。

姬伯的眼神注視了有一秒,便被從右側寬敞的街麵上湧過來一幫張牙舞爪的老家夥所吸引,老頭大都七十歲以上,騎著高頭大馬,留著灰白濃密的八字須,眼神卻是凜厲不羈,他們穿著奇怪老舊的盔甲服飾,胸前綴滿了各種紅的綠的不知哪朝哪代的勳章,手裏舉著生鏽了的祖上存留的劍戈,在街頭上橫衝直闖耀武揚威,滿口酒氣,他們整齊劃一有節奏高喊著“戰鬥!戰鬥!......”周圍圍攏了被吸引的婦孺,還有過路的人的訕笑。她們指點這群瘋老頭的穿著和他們的滑稽樣子。但也有年輕人跟著呼喊口號,“殺死、殺死、殺死胡虜!”

據說這群老兵在五十年前參加過一場著名的大戰,打敗了五個蠻族的聯合,其中一個被追趕到大食、兩個追趕到小亞細亞、兩個追逃到漠北。這場膠著的戰爭打了整整七年,以大夏的全勝而告終。

姬伯與他們是相熟的,理念一致,為了表示自己的態度,姬伯擠過去與老家夥們握手擁抱,以示支持,不知被誰的話引燃,現場突然爆發哄堂的大笑,那邊吵雜聲剛落,這邊驟然又響起了嘹亮的行軍曲,氣氛一時到達高潮。

有個單薄的老先生譏諷他們是“一群忘記年齡的瘋狂的老家夥”,然後眯著眼睛負手離去。有兩個扛著長劍的流浪劍客路過時停下,冷冷看上兩眼,緩緩走向不遠處酒旗密集的酒家。後麵一個著漢服有突厥特征的家夥將羊皮紙耽腿上快速的記著什麼,不久也尾隨流浪劍客的身後,走向一家酒舍。

姬伯和小舅子薛燭二人擠出熱鬧的人群走向一條南北通衢的大官道,向著員外府的方向。雷寅此時卻帶著一個年輕的手下,正一個村一個村的上門尋訪,他是在物色幾個可靠的手下,相中的就讓手下將名字村落記下來。所到之處,都被村人圍攏,他們相約聚集,大喊,“武狀元來了,快去看。”所以雷寅一般都在村口的大槐樹下稍等片刻。一次,他們欲向村頭的一個井口討水喝,就遇見了一個膂力過人的少年單臂提水的情景,少年其實正在提水灌溉,他一桶一桶的提,都是單手拽住井繩往空中一揚,兩丈餘深的水井,滿水的桶就一下跳到井口,然後再單手抓住桶係子提上井口倒掉,雷寅很欣賞,當即記下他的大名“無忌”。

當雷寅主仆到達映秀鎮時,姬伯和薛燭正在員外府與員外座談。“董大人,這個名單是映秀鎮所薦的此次西征人選,我們希望這些年輕人都能參加。”姬伯說著遞給員外一張名單,員外接過名單粗略一看,訝異道,“喔!去不了這麼多,據我的經驗,這名單上的人至少要砍掉一半。”姬伯略沉吟,回道,“那好吧董大人,就照您的意思用人吧。不過在下唐突一句,這次出征是您帶隊呀還是雷寅弟領隊。如今外界都傳的是雷寅,我想證實一下。”員外麵色微沉,認真道,“外界傳言不實,應該還是我帶隊。.......朝廷隨時征召,你們還是要認真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