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王作為王上繼承人,也怕被放虎歸山後,成為能與王室分庭抗禮的一方反對勢力。所以王室對德王窮追不舍絕不放過,但他得到同情者的暗助,助他成功逃出了京都。一路追殺中德王逃到安熙山,得到羲皇律典理事會的庇護,理事會為德王的檢舉揭發和作為第一證人對先王被害事件舉行了聽證會,終因證人證物不足而沒有形成彈劾決議。由此一來,德王更加招致嫉恨,安熙古鎮到處有王室的眼線,伺機實施暗殺。如今德王成了王室公開的反對派和敵人。但不少諸侯同情德王的遭遇對王室不滿,他們不敢公開支持他,但會半遮掩的給予道義上的支持幫助。如今在德王周圍逐漸形成了一支反對王室的力量。基於德王的敏感身份,魯東王也不敢公開給予支持,也不能公開邀請,那等同公然的與王室作對。但他為德王提供了私人保護和資金的支持,背地裏也會頻頻會麵。
律典理事會明白德王的價值,為了名正言順的給予德王庇護,如今他們特聘德王為律典理事會的顧問,王室對於律典理事會的做法堅決反對,但也無可奈何。
阿骨打的被殺,魯東王的第一反應是他舅父——德王的人幹的。他想立即與德王慶賀,舅父卻不在眼前。魯東王的眼前浮現德王堅韌的身影和他近年來走過的艱辛的路,不禁唏噓。
橫空而立的昆侖山上有一段筆直的天際線,上麵蒼鬆聳立,迎著紫紅的旭日,飄逸纖瘦的蓮青子騎著一隻梅花鹿姍姍而出,一隻鴻雁從他的臂彎上振翼高飛,它奮力的盤旋而上升達天際,然後向著蒼茫的東方俯衝下去。
一個四十多歲的匈奴人騎著一匹白馬,從草原沙漠風餐露宿翻山越嶺向著東方,長驅八千裏,他和鴻雁幾乎同時抵達魯東國的雍城,前後隻相差一個時辰。匈奴人叫拓力拔,是魯東王在匈奴最好的朋友和同盟者。這信和來人幾乎為的是同一件事。
魯東王在王宮天台上先後接見了他們。他當即複信交給鴻雁,宮廷總管大人將鴻雁帶回內庭專事喂養放飛,拓力拔在交談之後被立即安排在王宮好生調養。
魯東王讓總管叫來著道袍挽道髻一臉沉鬱的國師看信,國師看信後一反沉默,一拍大腿叫道“這小小的匈奴竟敢犯我大夏”。旋又恢複沉鬱,然後談了自己的看法。魯東王看著國師淡淡的一笑,提筆蘸墨,這信就飛向了雷寅。
三日後雷寅到訪,已是當午的暖陽。轅門下馬,衛兵傳話之後不久,出來兩個宮廷侍衛,兩個侍衛左右陪同雷寅去見宮廷總管大人,馬就交給了衛兵。
因雷寅是宮中常客,總管見麵客氣道,“武狀元您來啦。我們之間不用繁文縟節,既然魯東王招你來,你就直接找他得啦。”便安排一個侍衛陪同前去。又道,“狀元弟,我們的王在天台上等你,回頭見。”總管轉身就忙自己的事去了。總管六十多歲,十歲隨父進宮,服務魯東王家族五十來載,此人脾性好記性好,做事圓滑,本是先王的人,卻也獲得現任魯東王的信任。雷寅輕車熟路,他飛身來到天台,眼前天高雲淡,陽光正射,山川一片火紅斑斕,心曠神怡正該把酒觀天下。
但有兩個侍衛,立刻圍過來用劍抵著他。
天台上的魯東王與兩個仕女相伴,仕女蝴蝶般飄來飛去,不是按摩捶腿拿毛巾就是水果糕點投喂,但魯東王一般是拒絕的時候多賞臉的時候少,仕女們並不介意,他不吃她們就吃。此時他身上蓋了一條薄薄的絨毯,躺藤椅上閉上眼睛正很舒服享受著的日光浴、小憩。
侍衛告訴仕女,仕女將魯東王叫醒,“殿下,一個黑大漢說要見你。您睜眼看看。”片刻後,魯東王一骨碌翻身坐起,迅疾的連仕女們都訝異的捂嘴。生龍活虎的像個壯小夥,本來他年紀就不大嘛,平日嗎,也隻是身份使然。一個仕女看眼裏,心裏非議。
雷寅和魯東王擁抱寒暄之後,就一屁股坐在魯東王對麵的一張藤椅上。他與魯東王之間隔著一張墨玉鑲嵌刻飾精美的板桌,桌上有四盤果碟,果碟上有宮廷糕點、四季果品、兩隻酒盅,酒盅裏蕩漾著琥珀色的酒液。
“啥事?魯東王,不是因為想我吧。”雷寅做了個鬼臉,先就很舒服的飲幹了酒。魯東王淡淡的神情,品一口酒,搓把臉,片刻後慢條斯理道,“老弟,要打仗啦,知道嗎?”魯東王起身將桌上信件推向對麵。
這是義父蓮青子熟悉的筆跡,“尊敬的魯東王殿下:同為鄉梓,貧道有急事相告,恐西線烽火不日點燃。匈奴屯兵西北......十萬大軍壓境,邊塞裏兩萬朝廷官兵星閃。大單於向朝廷提出了最後通牒,通牒中有朝廷無法答應之條件。......今提前告知,為的是東夷早作準備。舉賢不避親,另推薦員外之子雷寅可作先鋒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