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給青春洋溢的心靈安家:為健康心理支招(1 / 2)

我們都知道,擁有良好心理狀態的人往往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他們善於自我調適,往往能將心中鬱結的情緒很好地排解,給予自己積極的鼓勵,從而長期保持自己健康的心態。可以說,心態決定著狀態,自己要善於調適,成為自己的心理健康導師。

一、悅納自我,克服不良情緒

(一)學會接受自我

要正確地認識自我,首先要接受自我,就是要樹立起“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思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也有自己的客觀環境。我們如果隻看重天賦,那隻是看到了事物的一半,而且是比較容易做到的一半。另一半就是自我的客觀現實,它是通過學習、鍛煉和爭取的一半,是可以改變的一半。因此,首先要接受自我,才能改變自我,也才能達到自我實現。做到接受自我的方法是:

1、正確地看待待自己的劣勢;

2、不一味地與別人的長處比較;

3、積極地進行自我調控;

4、注意體驗積極的情感。

(二)克服自卑心理

要正確地認識自我,就要克服自卑的心理。自卑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對自己持否定的態度,一味強調自己在某方麵的缺陷或劣勢。人們最大的弱點就是通過一件事否定自己,結果被消極的情緒所困擾,失去信心,疏遠朋友,愧疚自責,沒有了競爭意識,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克服自卑的方法有:

1、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別人;

2、樹立適當的奮鬥目標;

3、增加交往,學會調控自己情緒的方法;

4、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揚長避短,體驗成功。

(三)積極麵對挫折

要正確地認識自我,就要學會麵對挫折。挫折是一個人從事有目的的活動時,遇到阻礙和幹擾,需求得不到滿足所表現出的一種消極情緒。人生難免會遇到挫折,沒有經曆過挫折和失敗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人就是在挫折和失敗中,不斷地認識自我、體驗自我而成長起來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和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完全有辦法應對它。應對挫折的辦法是:

1、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2、不要過分計較個人得失;

3、轉移和分散注意力;

4、主動找知心朋友談心,尋求支持和安慰;

5、吸取教訓,重新認識自我。

二、正確對待周圍環境

心理問題的產生多數是由對外部環境的不適應造成的,提高自己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的能力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

1、要主動接觸社會環境、積極適應社會環境。首先,不管現實環境多麼令人不愉快,都要主動地投入其中。隻有接觸環境,才能認識環境和適應環境。最好的辦法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有目的地參與一些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有意識地鍛煉自己,認清自己在社會環境中所處的位置。適應社會環境分為主動適應和被動適應。被動適應會表現出對環境的無可奈何,產生消極、憂鬱、焦慮,甚至逃避的負性情緒。主動適應則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無限的創造力,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從而產生積極向上、愉快、滿意、充實的正性情緒,這不僅能夠使我們很好地適應環境,也有利於身心健康。

2、要積極調整、提高應對外部環境的技巧。在接觸社會環境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社會環境和自身條件之間的矛盾和衝突。隻要我們能夠審時度勢,選擇有利的環境條件,抓住機遇,同時能夠積極地調整自我,學習有關的技能,提高應對的技巧,這樣我們就能較快、較好地適應環境。

3、充分利用社會支持係統,積極尋求幫助。人們在積極地接觸社會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出現各種心理上的苦惱與困擾。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除了及時地進行調整自我之外,有效地利用社會支持係統、尋求他人的幫助也很重要,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有社會的支持,有親朋好友的幫助,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因此,我們要學會利用社會支持係統,幫助自己適應社會。

三、加強體育鍛煉,為保持心理健康助力

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增強體質,同時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著積極的作用,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麵鄭慶濤:《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吉林省教育社區網。:

(一)體育鍛煉為心理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心理健康發展,必須以正常健康的身體,尤其是以正常健康發展的神經係統和大腦為物質基礎。體育鍛煉能促使身體正常、健康地發展,為心理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