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享受E路陽光:珍愛青春,遠離網癮(2 / 3)

1、要讓學校管理人員和老師了解青少年學生上網成癮的危害,讓他們在學校時在更好的規範和管理學生的上網行業;

2、在健康教育計劃中引入有關“網絡成癮症”的內容,讓學生能像防範酗酒危害一樣預防網絡上癮;

3、一旦發現學生有網絡成癮的苗頭,就應該多加疏導,並鼓勵學生找專業顧問解決問題;

4、鼓勵學生發展多方麵的興趣,多參加校園團體和社會活動,避免與社會生活疏離;

5、應該圍繞網絡這一主題鼓勵學生進行深入討論,讓他們知道網絡的益處和副作用。

三、用親情的溫暖抵禦網癮

從《中國青少年網癮報告》的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有相當大部分的網癮青年是由於缺乏家庭的溫暖與管教,從而在虛擬世界尋求精神滿足與價值肯定。因此,麵對網癮的侵擾,親情的力量要溫暖的包圍我們的青少年,他們的家庭也要為預防與治療網癮給予重大支持。

就大學生在讀家庭來說,孩子在外讀書,與父母聯絡較少,父母的關愛與管教也相對不夠。對於具有上網成癮的大學生而言,其父母不能過於溺愛,也不能過於嚴厲壓製,要為孩子營造輕鬆、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感覺到家庭的溫暖。雖然孩子不常在身邊,但也要創造機會經常與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了解孩子的思想發展動向。父母也要與子女一起與時俱進,了解電腦和互聯網的有關知識,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幫助孩子,贏得他們的信任,幫助他們正確地認識互聯網,並教會他們正確的使用方法。劉敬軒:《我國青少年網癮成因分析和預防措施》,《商業文化與社會經緯》2008年1月。

大學生已經成年,已經具有自身獨立的思考與判斷能力,父母在與孩子進行交流時,不能用小孩子的眼光看待已經是大學生的子女。態度一定要真誠,切忌不要做作,要讓孩子感覺到你和他是平等的,是真正和他來交流的,而不是訓斥與敷衍,這樣孩子才會向家長打開心扉。

第一步,讓對網絡有依賴的孩子認同父母真誠的態度。一旦與他們交談,最好不要直接和孩子談上網、遊戲的話題,而是選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逐漸過渡到中心問題。

第二步,在確定孩子對家人已經認同後,要把這種認同感轉移到孩子對兩代人關係的反思上。讓孩子反思“爸媽這樣做錯了嗎?”“他們這樣做是為了愛我還是為了害我?”讓這些反思的問題來認識孩子對家長態度的對錯。

第三步,將孩子對父母 的這種認同感再轉移到對學習重要性的認同上來,從而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多讀對自己有意義的書。

最後,對網絡依賴的孩子們會自我認識到上網成癮的危害而自覺地將自己與網癮遠離。

不要忽視家庭親情的力量,血濃於水,許多家長需要改變教育方法,贏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用至親的雙手去幫助孩子抵禦網絡鴉片的誘惑,用親人的溫情去感化那顆深陷網絡的冷漠心靈。

四、政府加強對網絡的監管力度

在韓國,政府為青少年遠離網癮提供大力幫助。韓國信息通信部和韓國信息文化行政院成立了“網絡中毒谘詢中心”,為學校老師與家長做網癮預防講座,也為有網絡依賴的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谘詢。在德國,它們成立第一家“戒網所”,是專門為青少年戒掉網癮的部門,診所聘請心理醫學與心理運動專家為診療師,專門從事預防與治療各種網絡依賴程度的病患。他們的防治手段也是多種多樣。如藝術療法,激發患者對繪畫、歌劇的愛好;運動療法:用遊泳騎馬、靜坐、按摩、蒸汽浴來舒緩情緒;自然療法:在田地裏種植花草,用自然氣息感化病患。

近幾年,我國政府已經認識到了青少年網癮問題的嚴峻性,也相應采取了許多措施:

1、加大對網吧的監管力度,對於黑網吧堅決取締,對於違反相關規定的網吧,也要進行嚴厲的懲罰。

2、政府利用廣播電視,播出一些警戒、防範青少年網癮的公益廣告,向人們宣傳互聯網的一些基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