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厭惡療法。成癮者左手腕帶上粗的橡皮筋,當有上網念頭或者按照計劃到了下網時立即用右手拉彈橡皮筋,橡皮筋回彈便會產生疼痛感,轉移並壓製上網的念頭。拉彈的同時,還要提醒自己,網癮有危害。要培養網癮者的意誌力,同時可以借助同學的監督和幫助。
5、自我暗示法。讓網癮者將過度上網的壞處寫在紙上,貼在自己能經常看到的地方,每天多時段默念或大聲對自己說上網的壞處,使患者在出現上網念頭時反複進行自我暗示,如“我一定行”、“我一定能戒除網癮”,每當抵製住了網絡誘惑,就進行自我激勵,如“今天我又贏得了一次勝利,繼續堅持,加油”。通過這樣不斷的強化,形成良性刺激,增強患者的意誌,使其上網的欲望得到抑製。張豔波,石岩:《大學生網癮戒除的幾點思考》,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63~64。
6、行為強化療法。根據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如果在一種行為之後得到獎賞,那麼這種行為在同樣的環境條件下就會持續和反複出現,網癮者可以視當天的進展情況給自己一些小小的獎勵或懲罰,但應注意其內容要與上網無關。獎懲既可以由自己執行,也可以請同學協助執行,如製定上網時間減少度逐步拉大的作息表,每達到一個目標後就用行為強化法給自己一定的表揚和獎勵,未做到時就給自己適當的自我批評和懲罰。
7、上網警醒卡。列出網癮所引發的5個主要問題,同時在另一張紙上列出減少網絡使用的5個好處。將這兩份清單轉換到一張口袋大小的卡片,並把它放在你的口袋和錢包裏。當麵臨上網與否的選擇時,當打算上網而不是做一些更有意義或更健康的事情時,拿出索引卡片。它可以提醒你什麼是避免去做的和什麼是想做的,時時處處約束自己的行為。
8、藥物療法。對於重度網癮患者,就必須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接受藥物治療,這種治療方法源於網絡成癮中的“疾病說”,持這種觀點者以國內率先開展網癮藥物治療的北京軍區總醫院網絡依賴治療中心主任陶然為代表。陶然認為,網絡成癮不隻是一種心理疾病,準確地說是一種內分泌紊亂的精神類疾病。患有互聯網成癮綜合症的患者,與酒癮、毒癮、潔癖等患者一樣,其心理都是病態的,程度不同地存在著心理障礙。因此,為了根除網癮,必須以藥物治療為基礎,通過心理治療,把孩子們錯誤的心理發育扭轉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但是,藥物治療也受到了一些網癮戒除專家的批評,以陶宏開教授為代表的學者認為,網癮既不是心理疾病也不是生理疾病,而是一種比較偏激的愛好。青少年上網成癮,隻是行為習慣上出了偏差,隻要適當地矯正,完全可以引導他們戒除網癮。給網癮青少年打針吃藥,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因此,藥物治療網癮應該慎之又慎!
總之,戒除網癮要做到著名網癮戒除專家陶宏開教授所說的“三心”:愛心、耐心和誠心,即耐心地用真誠的愛去感動他們,同時要注重發揮同學以及班級骨幹力量,關心幫助網癮同學,協助網癮同學擺脫網癮,重新回到集體中來。萬雲:《淺析輔導員預防和幹預大學生網癮的措施》,高教高職研究,2008年11月。已經沉迷網絡但渴望擺脫其困擾的大學生,也可以參照上麵幾種治療網癮的方法,積極主動地行動起來使自己的大學生活早日步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