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 沉著應對遠離天災(3 / 3)

2005年發生在江西瑞昌與九江之間的5.7級地震,在有震感的湖北省陽新、洪湖、薪春三地學生卻在撤離時由於慌亂,造成了踩踏事故,共計72人受傷,其中7人重傷。這三所學校距離地震震中最近的也有70千米,一個中等強度的地震本不會對建築物造成損傷,也不會造成人員傷亡。

一邊是學校教學樓幾乎全部摧毀,師生安然無恙;一邊是在距震中70千米的安全區,學生慌亂中造成72人受傷的嚴重事故。從對比中可以看出,災難來臨時具備一定的自救避險意識和保持鎮靜的重要。

6.2.1地震來臨時的應急避震

地震發生時,身處室內,如感覺晃動很輕,說明震源相對較遠,可選擇抓緊時間躲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快速離開房屋,到戶外開闊地,如操場、廣場等避難。若沒有時間去戶外躲避,要就近到堅固的桌子下躲避,保護好頭部並牢牢抓住桌子腿。網上曾經流傳有“生命三角”區域的自救方法,但美國紅十字會災難教育部根據對加州地震生還者所做的綜合統計,地震最危險的傷害並非轟然塌下的屋頂,而是四處亂飛的家什和碎玻璃。人在地震過程中難以移動,移動距離越遠,時間越長,在途中受到各種飛起雜物碰擊的危險性也就會越大。所以與其在屋內尋找所謂的堅固的“生命三角”區域,不如牢牢記住“伏地、遮擋、手抓牢”。

在室內避險時,頭部要保護好,口鼻要保護好,遠離外牆、陽台以及玻璃門窗。根據大量受傷的案例統計,頭部砸傷、煙塵嗆悶窒息,以及被地震巨大的能量甩出樓外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地震中有可能造成煤氣管道破壞,易燃、易爆氣體逸出,所以震後用電用火要格外小心。

如果在公共場所遇到地震,隻要避開高大建築物和危險物,就近蹲下保護頭部即可。如果恰好在體育場、遊藝場等人員集中地區,應該就地蹲下保護頭部,千萬不可驚慌外逃。前文提到的湖北中學的踩踏事件就是因為學生驚慌外逃導致的。在1989年10月17日,美國舊金山發生7.3級地震時,市內一個體育館正在舉行棒球比賽,有幾千名觀眾在場觀看,地震發生時,所有觀眾都安靜地坐在原來的座位上,秩序井然,沒有人驚慌逃生,有效避免了踩踏等意外事故的發生。在公共場所應該特別注意的一點是,盡量避開高大不穩的重物、易碎品、吊燈、吊扇等懸掛物。

如果地震發生時你恰好在交通工具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減速,將車停在開闊地,避開電線、變壓器、路燈、橋梁。因為地震時會有劇烈的晃動,甚至會有一些路麵設施被巨大的能量拋起,待在車內,固定自己的身體會相對安全一些。曾有一些案例,大地震時,人從車內逃出,但是由於劇烈晃動無法移動,反而被地震拋起的汽車或雜物擊傷導致死亡。

6.2.2火山噴發時的應急避險

火山活動位置具有固定性,不像地震的位置在發生前較難預測。某一座火山噴發前除了有一定的異常現象外,火山噴發的位置也相對固定。所以在有明顯前兆產生的火山地區,一旦政府部門發布火山噴發的預警,應該盡量遠離火山活動地區。

若在火山噴發影響區遇到火山噴發又應該怎麼辦呢?與電影中描述的不同,在火山的各種危害中,熔岩其實對生命的威脅最小,因為熔岩的流速比較緩慢,多數情況人可以跑離熔岩流。

火山噴發會產生大量的噴射物和火山灰。噴射物落下將人砸傷,火山灰會導致人眼睛受傷、口鼻堵塞窒息。用堅硬的頭盔保護頭部可避免被噴射物砸傷。戴上護目鏡、麵罩能保護眼睛不受到火山灰的傷害。與火災類似,用一塊濕布護住口鼻可以避免窒息。

6.2.3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發生時的應急避險

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發生前,如果充分重視是可以避免很大一部分災害發生的,如前文提到的很多預防和加固措施,如果我們能做到定期檢查、合理加固大可減少災害的發生,這是一種主動的避險方式,防患於未然。

在暴雨、大風、暴雪等惡劣天氣下,應該盡量避免到容易發生滑坡、崩塌災害的地區去,處在危險地區的居民應該視情況聽從轉移要求。如果在災害前從心理上、設施上都有所準備,在災害來臨時才不至於慌亂。

如果所處地區發生了滑坡,而你正好在滑坡體上,如果行動迅速是能夠跑離危險區域的,跑離時注意要向兩側跑,因為滑坡是向下滑動的,向上或向下跑都無法跑離危險區域。

對於無法跑離的高速滑坡,如果滑坡呈整體下滑趨勢,可以就近抱住大樹等堅固植入地下的物體自救。在1983年3月發生於甘肅省東鄉縣的高速黃土滑坡中,就有一位幸存者緊抱滑體上一棵大樹而生還。

泥石流需要水作為誘發因素,所以多出現於暴雨天氣。氣象部門也多會在暴雨前對可能發生泥石流的地區進行預警。時常關注所在地區的天氣情況對避開泥石流災害有很大幫助。在暴雨天氣時要盡量避免停留在較陡山體的低窪處、河溝處。泥石流由於攜帶著大量的石塊、樹木等雜物,在隨洪水流下時會產生巨大的轟鳴聲,當意識到泥石流要來的時候,應立即采取逃離措施。逃離時注意不能順河溝方向向上遊或下遊跑,應向岸邊兩側地勢較高的山坡跑。並且要尋找基地穩固的高處,避開土質鬆軟、不穩定的斜坡,以免斜坡失衡下滑。要盡量尋找河岸上的樹木,抱住樹木可以防止被洪水衝走。一旦落水,也不要驚慌,因為泥石流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泥石流的承載性比水要好一些。盡量張開四肢、滑動雙臂和四肢能減緩下沉的速度,保持頭部露在外麵保證呼吸暢通,可以在水流速度慢下來後脫困。曾有一位老大娘在暴雨中被泥石流衝走,但她一直將頭露在外麵,在被衝走了一千多米後成功獲救。

所有地質災害麵前的人類都是渺小的,但我們身邊也發生了無數奇跡般生還的事例。所有的“奇跡”其實並無多少玄機,正是在恰當的時機采取了恰當的行動讓他們得以生存下來。隻要我們關心世界對各類天災研究的科技進展,保持一顆警惕、鎮靜的心,細心觀察我們身邊的環境,了解一些應急避險的基本常識,定能遠離天災的傷害。

在地質災害麵前人類是渺小的,但在災難中也發生了很多人生還的事例。有人說在災難中幸存下來的人是幸運的,有人說是天意。其實在這背後,並無多少玄機。那些幸運的人,細心想來,無非是在恰當的時機采取了恰當的行動。隻要我們保持一顆警惕、鎮靜的心,細心觀察我們身邊的環境,關心世界對各類天災研究的科技進展,定能遠離天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