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得到領導栽培、長輩扶植、貴人幫助而感到榮幸,這無可厚非,但如果找到靠山後就把自己當山上的一塊巨石,如何了不起;背靠大樹後,就折樹枝當作權力的大棒亂使,就危險了。
孔子說:“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漢武帝寵妃李娃的哥哥李廣利;太平天國時有洪天王的兩個哥哥洪仁發和洪仁達等等,這些本是心胸狹窄、頑劣齷齪的無能庸碌之輩,卻“狐假虎威”負起了“國之大任”,於是乎飛揚跋扈、胡作非為、公報私仇,落得個“身死,為天下笑”的下場!
楊國忠是楊貴妃的哥哥,他與宰相李林甫,起初一唱一合,互相利用。楊國忠為了向上爬,竭力討好李林甫,李林甫也因為楊國忠是皇親國戚,盡力拉攏。在李林甫陷害太子李亨時,楊國忠等人充當打手,並積極參與其活動。後來,李林甫與楊國忠由於新舊貴族之間的爭權奪利產生了矛盾。楊國忠專權誤國,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動輒對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用兵,不僅使成千上萬的無辜士卒暴屍邊境,給少數民族地區造成了災難,而且使內地田園荒蕪,民不聊生。
楊國忠為了籠絡人心,發展自己的勢力,讓文部選官不論賢不賢,年頭多的就留下來,按照資曆有空位子就授官。按慣例,宰相兼兵部、吏部尚書,選官應交給侍郎以下的官員辦理,規定的手續十分嚴格,反複進行,從春至夏才能完成。楊國忠卻自視精明,先叫胥吏到自己家裏,預先定好名單,然後把左相陳希烈及給事中、諸司長官都叫到尚書都堂,讀—名便定一名,一天就完了。當全部結束之後,楊國忠便當著大家的麵說:“左相和給事中都在座,就算經過門下省了。”
選官大權就這樣由楊國忠一人壟斷了。從此門下省不再複查選官,侍郎僅僅負責試判,致使選官質量下降。然而另一方麵,由於楊國忠迎合和滿足了一些人的權欲,因而頗得眾譽。為此,楊國忠的親信京兆尹鮮於仲通、中書舍人竇華,侍禦史鄭昂等授意選人,請求玄宗給楊國忠在省門立碑,歌頌其選官有“功”。玄宗讓鮮於仲通起草碑文,並親自修改了幾個字。鮮於仲通為了向楊國忠獻媚,便把這幾個字用黃金填上。
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長安危在旦夕,玄宗根據楊國忠的建議,決定逃往四川避難。當走到馬嵬驛(今陝西興平縣)時,將士們又累又餓,加之天氣炎熱,拒絕繼續前進。此時,楊國忠的政敵太子李亨、宦官李輔國和陳玄禮一致認為,除去楊國忠的時機已成熟,並由陳玄禮出麵對將土進行煽動,說這場叛亂全是由楊國忠引起的,殺了楊國忠就可止息叛亂。
這時,有20多名吐蕃使者在驛站西門外堵住楊國忠的馬頭,向他要飯吃。激怒了的士兵們立即將他們包圍上來,大喊:“楊國忠與吐蕃謀反!”一箭射中了他的馬鞍。楊國忠逃進西門內,軍士們蜂擁而入,將其亂刀砍死。接著,楊貴記也被縊死,楊國忠的大兒子大常卿兼戶部侍郎楊暄以及韓國夫人和秦國夫人也一並被殺……
楊國忠的下場是缺乏中庸智慧的必然結果,他不懂得“盛衰無常”的道理,沒有掌握做人的學問,威權再顯赫,也有走到盡頭的一天。同在唐朝任宰相的郭子儀就比他聰明多了。
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娶了皇帝李豫的女兒升平公主。郭曖這小子一下子成為令人羨慕的附馬都尉,可是,他做了第一女婿,耿直的性格卻不改,並不在意大男子主義作風對老婆的傷害,有一次在吵架中吼叫道:“你依仗你父親是天子是不是?我父親不屑於當天子,否則他早是天子了!”這是實話,郭子儀的確有機會當上皇帝,但他沒有野心,始終擁護李家幾代皇帝,幫助他們解除了多次危機。可是實話也不能說呀,尤其要不得的,他還搞家庭暴力,打了老婆一記耳光。
升平公主哭成一個淚人兒,當即就跑到娘家告狀,把郭曖說過的話全抖給老爸聽。李豫先生對別的事處理得如何不好評說,但對女兒的事情的處理,卻非常恰當,體現出他很聰明,他對女兒說:“你真的不清楚,如果你公公當年想做天子,天下還會是你娘家所有嗎?你孝敬公婆,對附馬禮讓一些,以後再不要自負驕貴,引起爭吵。”
就在郭曖的嶽父大人正在訓教升平公主時,郭子儀得知兒子把媳婦氣回家,並且還說了不該說的話,拿繩子把兒子捆了起來,把他帶到老親家麵前。郭子儀跪下叩頭,說:“老臣教子不嚴,所以特來請罪。”老親家李豫叫人把老郭扶起來,讓他坐下,然後笑著說:“俗話說:‘不癡不聾,不作姑翁’,兒女們閨房裏說的話,何必計較呢。”老郭馬上謝老親家,接著要老親家親自懲罰郭曖。李豫先生搖了搖頭,有什麼可懲罰的,他叫人把女婿郭曖從地上拉了起來,勸慰一對小夫妻,以後不要再爭吵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