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私下對徐達說:“徐達兄建立了蓋世奇功,從未好好休息過,我就把過去的舊宅邸賜給你,讓你好好享幾年清福吧!”朱元璋的這些舊宅邸,是其登基前當吳王時居住的府邸,可徐達就是不肯接受。萬分無奈的朱元璋隻好請徐達到這個府邸飲酒,將其灌醉,然後蒙上被子,親自將其抬到床上睡下。徐達半夜酒醒後問周圍的人自己住的是什麼地方,內侍說:“這是舊邸內。”徐達大吃一驚,連忙跳下床,俯在地上自呼死罪。朱元璋見其如此謙恭,心裏十分高興,命有關部門在此舊邸前修建一所宅第,門前立一牌坊,並親書“大功”二字。
徐達之所以能不居功自傲,除其個人良好的修養外,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每個皇權的確立,無不依仗文臣武將的運籌帷幄而決勝千裏,但功臣往往成為權臣。在中國曆史上,功臣權臣奪取皇權或挾天子以令諸侯,甚至皇袍加身的例子也不鮮見。所以,曆代皇帝總是在政權到手後,視功臣為最大威脅,千方百計收回其權力。“杯酒釋兵權”已算是非常“客氣”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些都成為皇權統治下殘酷的事實。
可有很多人不懂這些,剛愎自用,高傲自大。其實千罪百惡都產生。驕橫自大的人,不肯屈就於人,不能忍讓於人。做領導的過於驕橫,則不可能指揮好下屬,做下屬的過於驕傲,則不會服從領導。做兒子的過於驕矜,眼裏就沒有父母,自然不會孝順。
做人,尤其是想做一個成功的人,要做到既有效地保護自我,又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不僅要戰勝盲目驕傲自大的病態心理,做到凡事不太張狂,不太咄咄逼人,更要養成謙虛讓人的美德。所謂“花要半開,酒要半醉”,凡是鮮花盛開嬌豔的時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往往就是衰敗的開始。人生也是這樣,當你誌得意滿時,切不可趾高氣揚,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要是這樣的話你不被別人當靶子打才怪呢!
所以,無論你有怎樣出眾的才智,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更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國濟民的聖人君子,還是平心靜氣地老老實實地做人為好。
(二)庸言之謹——不做弄虛作假、欺騙撒謊的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中庸》
平常的德行努力實踐,平常的言談盡量謹慎。德行的實踐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勵自己努力;言談卻不敢放肆而無所顧忌。說話符合自己的行為,行為符合自己說過的話,這樣的君子怎麼會不忠厚誠實呢?
孔子患了重病,子路安排同學去作孔子的家臣。後來,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說:“仲由很久以來就幹這種弄虛作假的事情。我明明沒有家臣,我騙誰呢?我騙上天嗎?我與其讓家臣來安排我的後事,不寧可讓你們這些學生來安排我的後事嗎?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禮來安葬,難道就會被丟在路邊沒人埋嗎?”
“行經萬裏身猶健,曆盡千艱膽未寒。可有塵瑕須拂拭,敞開心肺給人看。”要想得到知心朋友,首先應敞開自己的胸懷。要講真話、實話、不吞吞吐吐、不遮遮掩掩,以坦率來換得朋友的赤誠和愛戴。
中庸智慧告訴人們,塑造真實自我是一種做人的藝術。真實帶來的好處,將是長遠的,它會增加一個人的可信度,得到更多的成功的機會。
一家著名的國際貿易公司高薪招聘業務人員,應征者絡繹不絕。在眾多的應聘者中,有一位年輕人條件最好,畢業於名牌大學,又有在市外貿公司工作三年的經驗,所以他坐在主考官麵前時,非常自信。
“你在外貿具體做什麼?”主考官開始發問。
“做蔬菜。”
“哦,蔬菜。那你說說,對業務人員來說,是產品重要,還是客戶重要?”
年輕人想了想,說:“客戶重要。”
主考官看了看他,又問:“你做新鮮蔬菜應該知道,新鮮蔬菜中,菠菜出口主要是對日本,以前銷路非常好,有多少收多少,可是最近幾年,國外客商卻不要了,你說說為什麼。”
“因為菜不好。”
“那你說說,為什麼不好?”
“嗯,”年輕人停頓了一下,“就是質量不好。”
主考官看了看他,說:“我敢斷定,你沒有去過產地。”年輕人看著主考官,沉默了30秒鍾,沒有說是,也沒有說不是,卻反問:“你說說怎麼能看出我去沒去過?”
“如果你去過,就應該知道為什麼菜不好。采集蔬菜的最佳時間隻有10天左右,這期間的菠菜鮮嫩好吃,早了不成,晚了就老了。采好後,要攤開放在地裏晾曬一天,第二天翻個過,再晾曬一天,把水分蒸發幹,然後再成把捆好,裝箱。等食用時放在涼水裏浸泡一下就可以了。可是當地農民為了多采多賣,把蔬菜采到家,來不及放在地上晾曬,而是放在熱炕上暖,這樣隻用兩個小時就烘幹了。這樣加工處理的菠菜,從外表上看都一樣,可是食用時,不管放在水裏怎麼泡,都像老樹根一樣,又老又硬,根本咬不動。國外客商發現後,對此提出警告,一次,兩次,還是如此。結果,人家幹脆封殺,再不從我國進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