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做人的品位與修養:誠則明(1)(2 / 3)

影星成龍,被人們稱為非常有表演天賦,但他的聰明與他講誠信分不開。25歲那年,他已稍有名氣,業內有位姓何的先生請他出演一個新劇本的男主角,承諾除了應得的報酬,由此產生的10萬元違約金,何先生也替成龍支付,並當麵塞給成龍一張支票,就離開了。

成龍拿起支票一看,上麵竟然簽著100萬。他從沒看到過這麼大的一筆款子!他從小受盡苦難,嚐遍艱辛,不就是盼望能有今天嗎?可轉念一想,如果自己毀約,手頭正拍到一半的電影就要流產,公司必將遭受重大損失。於情於理,他都不忍棄之而去。

這一夜成龍失眠了,翻來覆去睡不著。第二天,他急忙找到何先生,送還了支票。何先生很是意外,竟然100萬打動不了一個青年。成龍直言道:“我也非常愛錢,但是不能因為100萬就失信於人,大丈夫當一諾千金。”

何先生很感動,這種感動衝消了他的失望。他把成龍的事情傳出去了。成龍所在的公司老板得知後也非常感動,主動買下了何先生的劇本,交給成龍自導自演。就這樣,成龍憑借電影《笑拳怪招》創造了當年的票房紀錄,大獲成功。

在一次電視訪談中,成龍回憶起這件往事,感慨萬千,深情地說道:“坦率地講,我現在得到了很多東西。但是,如果當初我背信棄義,從戲班逃走,沒有這身過硬的武功,或者為了得到那100萬一走了之,我的人生肯定要改寫。我隻想以親身經曆告訴現在的年輕人,金錢能買到的東西總有不值錢的時候,做人就應當誠實守信,一諾千金。”

做事先做人,最珍貴的莫過於一諾千金!

程頤說:“以誠感人者,人亦以誠而應。以術馭人者,人亦以術而待。”人的毛病就是在於用智,在於用權,過分了,聰明反被聰明誤,都是“不誠無物”的表現。曾國藩曾經有所感慨地說:“天地之所以不停止,國家之所以建立,聖賢之所以高大長久,都是誠來體現的。”

誠,就是最真,最真就能達到最美,最美就能達到最善,這樣便是天地的大德。做人,沒有誠信,也就失去了社會人際關係的基礎。

(二)誠不可掩——塑造一個真實的自我

尊之信之,以為手足;尊之重之,以為蓍龜。

——蘇轍《門下侍郎孫固乞致仕不許不允批答二首》

真誠者隻有首先對自己真誠,然後才能對全人類真誠。真誠可使自己立於與天地並列為三的不朽地位。《中庸》說:“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有一則寓言故事:一個富翁死後被判下地獄,他不服,找上帝申辯,要求進入天堂。上帝問他:“是否曾經拋棄了一樣最重要的東西?”富翁回答:“年輕時有一次乘船回鄉,遇上狂風巨浪,老艄公讓我丟棄一樣東西,以減輕小船的重量。我舍不得美貌、金錢、榮譽……最後,選擇了拋棄‘誠信’。後來,對患病的母親不聞不問,背叛妻子養了情人,靠出賣朋友發了橫財……”上帝打斷了他的話,嚴厲地說:“天堂是聖潔的,豈能容你這等卑劣的鬼魂?你還是老老實實地下地獄去吧!”

儒家經典《論語》有38處講到“信”,其中24處包含誠實守信的意思。“人無信不立”,講誠信,這是做人的標準。有一個很有名的“季劄掛劍”的故事,講的就是做人要講誠信、做真實的自我的道理。季劄是吳國國君的公子,有一次他出使他國路過徐國,與徐國國君會晤,席間,被季劄腰間的寶劍深深吸引,想要卻不好意思表達出來。季劄本想將寶劍相贈,但考慮到自己還要出使別的國家,而佩劍是使者的必備之物,不能送人,於是就沒有表態。等他完成出使任務回國時,又經過徐國,他想把寶劍送給徐君,可是徐君卻已經過世了。季劄十分惋惜,他來到徐君的墓前,把寶劍掛在墓前的樹上,悵然而去,完成了自己心中的約定。

季劄並沒有因為徐君的過世,而把誠信同時埋葬,他認為自己的允諾生發於內心之中,實現自己內心的想法,就是維護真實的自我。這種“信”到極處的行為,著實令人感動。孟子說:“心之官則思。”人內心的真誠表露於外,即“誠不可掩”,那麼就不會相互欺詐了。

美國有個名叫聖多加諾廣場,有不少鴿子,起初與人親近,隻要你手捧麵包屑站在廣場上,這些鴿子就會飛過來,站在你的頭上、肩上、臂上,啄你手中的食物,有時你甚至一招手或做出手捧麵包屑的樣子,它們也會飛過來和你合影,供你撫摸;可是後來不行了,因為在這兒做樣子的人太多了,有些賭徒和酒鬼手裏沒有麵包屑,隻是做出樣子,鴿子一次次地飛起來,一次次地被欺騙,結果,在鴿子眼裏,人不再是真實的人了,變成了另一種東西。有人手裏即使捧著麵包屑,鴿子也不飛來了。

可見信用是多麼的重要,鳥兒被騙都會如此反應,何況人。16世紀末,為了打破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對印度洋航線的壟斷,同時也為了攫取更大的利潤,荷蘭人試圖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通往中國和東印度群島的航線。1596年,荷蘭人組織了一次探險航行。在這次航行中,威廉·巴倫支成為舉世矚目的英雄,北冰洋西麵的海洋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但是,讓人們久久難以忘懷的並不是巴倫支那傳奇般的探險經曆,而是那些無名水手的誠實與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