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有時是可怕的,在一些情況下它足以扼殺一個人的生命,是人生路上一個難以邁過的坎,但是,它帶給人們的啟發,是你在其他任何環境下得不到的。
貧窮的是腦袋
對許多人來講,之所以貧窮那是因為他們的腦袋貧窮。
從前有兩個師兄弟,除每人練就一身好武藝,還都會釣魚的絕技,但是師兄特別保守,總怕別人學會了自己的絕技,和自己來爭,而師弟恰恰相反,他非常樂意幫助別人,但是學會絕技有一個條件,必須每釣上100條魚就要無償拿出4條來報答自己,於是很多人都來和他合作,他也毫無保留地把絕技教給來學藝的人,當徒弟們學會了絕技,都守承諾給他送來魚,慢慢地來學藝的人越來越多,老人再也不用風吹日曬的釣魚了,徒弟們給他送的魚不計其數,於是老人開始對外批發鮮魚,生意越來越好,成了遠近聞名的暴發戶,而他的師兄還是一個人釣魚,過著清貧的生活。
這個故事的道理很淺顯,說的就是一個人貧窮,主要是腦袋貧窮。想過富有的生活,要先有富有的思想。腦袋富有,口袋就能富有。擁有富有的思想,就能遠離貧窮。
人類曆史已經邁入21世紀5個年頭了,在今天這個高度發展、高度競爭的社會裏,每人每天都在麵臨新的不同困難與挑戰,每人也都希望克服障礙,創造財富,獲得成功。然而在這個快速變遷和機會稍縱即逝的時代裏,缺乏富有的思想便是極度的貧窮。
在被人譽為思想先鋒的商海作家陳劍平創作的《富窮對話錄》一書中,這樣記述到:“人,生而貧窮並無過錯,死而貧窮才是遺憾。”然而為什麼很多人一心致富,卻依然一貧如洗、兩袖清風?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如此巨大?盡管也可以找出很多原因,諸如智商、勤奮、出身……但最終貧窮都是因為腦袋貧窮而造成口袋貧窮,因此,要先有富有的想法才可能過富有的生活。
邁過了貧窮的這道坎,窮人也會衝上天。
很多人都不理解巴爾紮克筆下的歐也妮·葛朗台為什麼對金錢會那般執著,很多人也不理解金錢為什麼有如此大的魅力,讓無數人為它瘋狂,甚至不惜生命。誰都知道貨幣是實現商品交換的媒介,是財富的體現,而財富的對立麵一定是貧窮嗎?
我們在一開始就對貧窮做出了兩種定義:物質的貧窮和精神的貧窮。
有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人們麵前:怎樣利用好貧窮這道坎,為人們創造財富呢?不妨先看看下麵幾個例子。
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這位石油界的巨子當初也是一貧如洗,但是,他卻有敏銳的頭腦和觀察力。他發現每次焊接時滴油很浪費,於是,他發明了一種裝置,將原來每次滴29滴變為每次滴28滴,從中獲取了巨大的財富。
住在紐約郊外的紮克,是一個碌碌無為的貧窮公務員,他唯一的嗜好便是滑冰,別無其他。
紐約的近郊,冬天到處會結冰。冬天一到,他一有空就到那裏滑冰自娛,然而夏天就沒辦法到室外冰場去滑個痛快。
去室內冰場滑冰需要錢,一個紐約公務員收入極其有限,不便常常去,但呆在家裏也不是辦法,他深感日子難受。
一天,他百無聊賴時,一個靈感湧上來。鞋子底麵安裝輪子,就可以代替冰鞋了;普通的路就可以當作冰場。
幾個月之後,他與人合作開了一家製造rollerskate的小工廠。他做夢也想不到,產品一問市,立即成為世界性的商品。沒幾年功夫,他就賺進100多萬美元。
有了機遇還不夠,還要有實力,實力就是善於觀察,有對生活的衝動。不然,有那麼多人刮胡子、用鉛筆,而發明安全刀片、帶橡皮頭鉛筆的卻隻有一個人。因此,可以肯定,幾乎所有成功者都是在自身實力的基礎上,看準時機,及時捕捉,借此衝向目標的。
安全刀片大王吉利,未發明刀片以前是一家瓶蓋公司的推銷員。他從20多歲時就開始節衣縮食,把省下來的錢全用在發明研究中。過了近20年,他仍舊一事無成。
1985年夏天,吉利到保斯頓市出差,在返回的前一天買了火車票。翌晨,他起床遲了一點,正匆忙地用刀刮胡子,旅館的服務員忽然匆匆地走進來喊道:“再有5分鍾,火車就要開了。”吉利聽到後,一緊張,不小心把嘴巴刮傷了。
吉利一邊用紙擦血一邊想:“如果能發明一種不容易傷皮膚的刀子,一定大受歡迎。”
這樣,他就埋頭鑽研。經過千辛萬苦之後,吉利終於發明了現在人們所用的安全刀片。他搖身一變成為世界安全刀片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