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糖代謝各途徑的聯係(3 / 3)

3.脂類的運輸

(1)血脂

血脂是指血漿中所含脂類的統稱,包括脂肪、磷脂、膽固醇及其酯和遊離脂肪酸。血脂的來源有外源性的,即從飼料中攝取並經過消化道吸收進入血漿;還有內源性的,即由肝、脂肪組織和其他組織合成後釋放入血漿。血脂的種類及含量隨生理狀態不同而改變,動物品種、年齡、性別、飼養狀況等都可以影響血脂的組成和水平。

脂類不溶於水,要與血漿中的蛋白質結合才能被運輸。

(2)血漿脂蛋白的分類

血漿脂蛋白的種類很多,通常采用超速離心或電泳兩種方法進行分類。

①電泳分類法。

②密度分類法。根據各類血漿脂蛋白中脂類與蛋白質所占比例、密度的不同,利用密度梯度超速離心技術將血漿脂蛋白依其密度由小到大分為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4類,分別相當於電泳分離到的CM、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α脂蛋白。

(3)血漿脂蛋白的主要功能

血漿脂蛋白不僅是脂類的運輸形式,而且在血漿中能進行代謝。由於各類脂蛋白的組成不同,其生理功能與代謝也不相同。

①乳糜微粒(CM)

CM是由小腸黏膜上皮細胞將飼料中的脂類消化吸收再合成脂肪,並同吸收和合成的磷脂、膽固醇一起由載脂蛋白包裹形成。CM含有大量的脂肪,而磷脂、膽固醇、載脂蛋白含量甚少。由於CM中的脂肪來自食物,故CM為外源性脂肪的主要運輸形式。

CM在血中運輸時,在脂蛋白脂肪酶的催化下,脂肪不斷水解釋放出脂肪酸和甘油,並進入肌肉、肝髒和脂肪組織儲存和利用。隨著絕大部分CM的水解和載脂蛋白的脫離,CM則不斷變小,成為富含膽固醇密度極高的脂蛋白(稱為CM殘餘顆粒)而被肝細胞攝入。

由於CM顆粒大,反光性強,攝入脂類食物後,CM的增加使本來清亮的血漿變得混濁,但隨著CM中脂肪的分解,稍隔數小時血漿就會變澄清。

②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

VLDL主要由肝細胞合成,合成過程和CM合成過程基本相似,小腸黏膜細胞也可合成少量的VLDL。VLDL主要成分也是脂肪,但磷脂和膽固醇含量比CM多。VLDL的主要功能是將脂肪從肝髒運到其他組織,特別是脂肪組織。所以,VLDL是轉運內源性脂肪的主要形式。

VLDL在運輸時,脂肪不斷在脂蛋白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產物脂肪酸等被組織攝取利用使其密度增加,轉變為低密度脂蛋白。

③低密度脂蛋白(LDL)

LDL是由血漿中VLDL轉變而來,含有豐富的膽固醇和膽固醇酯,是向組織轉運肝髒合成的內源膽固醇的主要形式。各種組織包括肝髒本身都能攝取和代謝LDL。

④高密度脂蛋白(HDL)

HDL主要在肝髒合成,也可在小腸合成。CM,VLDL中脂肪水解進一步轉化也可形成HDL。HDL的作用是將膽固醇運回肝髒進行代謝轉變。成熟的HDL可能首先與肝細胞膜的HDL受體結合,然後被肝細胞攝取,其中的膽固醇可以用於合成膽汁酸或直接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