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糖代謝各途徑的聯係(2 / 3)

1.脂肪能氧化供能和儲存能量

脂肪和糖一樣是能源物質,1g脂肪徹底氧化可釋放38kJ的能量,而氧化1g葡萄糖隻釋放17kJ的能量。另外,脂肪是疏水性物質,儲存時不伴有水的儲存,占用體積小;而糖是親水物質,儲存時伴有水的儲存,故占體積約為脂肪的4倍。因此,脂肪是動物體用以儲存能量的主要物質。當動物攝入糖和脂類等能源物質超過機體所需消耗量時,則轉變為脂肪儲存起來;而當攝入的能源物質不能滿足生理活動需要時,則要動用儲存的脂肪氧化供能。故動物體儲存脂肪的含量隨營養狀況的不同而經常改變。

2.類脂是構成組織細胞的必要成分

類脂是細胞膜係統結構的基本成分。細胞的膜係統包括細胞膜和細胞器膜,主要是由磷脂、糖脂、膽固醇與蛋白質結合而成的脂蛋白構成。細胞膜係統的完整性是細胞進行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保證。

類脂和膽固醇還是神經髓鞘的重要成分,有絕緣作用,對神經興奮的定向傳導有重要意義。此外,膽固醇還可以轉化為性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維生素D3和促進脂類消化吸收的膽汁酸;磷脂中的磷脂酰肌醇磷酸在細胞信息傳遞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等。

3.供給不飽和脂肪酸

由於動物缺乏△9以上的脫飽和酶,不能合成對其生理活動十分重要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有亞油酸(十八碳二烯酸18∶2,△9,12)、亞麻油酸(十八碳三烯酸18∶3,△9,12,15)和花生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20∶4,△5,8,11,14)。這類不飽和脂肪酸必須由飼料供給,稱為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不僅是構成磷脂、膽固醇酯和血漿脂蛋白的重要成分,還可以衍生成前列腺素、血栓素和白三烯等生物活性物質,從而參與細胞的代謝調節,並與炎症、過敏反應、免疫係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病理過程有關。反芻動物瘤胃中的微生物能合成必需脂肪酸,不必由飼料專門供給。

4.保護機體組織

脂肪導熱性差,所以皮下脂肪有助於防寒,從而保持體溫的恒定。在畜牧生產中,家畜要保膘過冬就是這個道理。此外,內髒周圍的脂肪組織有固定內髒器官、減少摩擦和緩衝外部衝擊的作用。

5.協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K、維生素E和胡蘿卜素可溶於食物的脂肪中,並隨同脂肪一起吸收。因此,飼料中脂類缺乏或有吸收障礙時,往往發生脂溶性維生素不足或缺乏。

由此看來,脂類具有多方麵的生理功能,是動物體內不可缺乏的物質。

二、脂類的儲存、動員和運輸

1.脂類在體內的儲存

動物體所有組織都能儲存脂肪,但主要儲存在脂肪組織中,因此,稱脂肪組織為脂庫。不同種類的動物由於食物來源、環境條件、生活習慣等不同,儲存的脂肪性質也不同。但是長期喂飼同樣類型食物時,也能改變儲脂的性質。

2.脂肪的動員

脂肪從脂庫中釋放出來,即脂庫中部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而釋放,稱為脂肪的動員。動員強度可以按照機體的生理需要進行調整。例如,動物飽飼後,儲脂都有所增加;饑餓或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時,儲脂則減少。正常情況,機體在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等的作用下,脂肪動員的速率由脂解和酯化兩個相反的過程調節,所以脂肪的儲存與動員是動態平衡的,並且儲存和動員是處於不斷地更新狀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