呬①發音:si音四。②動作:十指相對,掌心朝上,由腹前上提成托球狀,至腹中處兩手翻轉,掌心向外向前,同時向左右展臂推掌如鳥之張翼,展臂推掌的同時開始呼氣時讀“呬”字,呼氣盡,兩臂隨呼氣之勢從兩側自然下落,稍休息,然後再提起,重複第二次動作,共“呬”6次為一遍。③意念:以意領氣,使肝經之脈氣從大敦穴上行至胸會於肺經,絡大腸,再上行入肺,出中府,入腋下,行上臂內側,下肘中,走寸口,出拇指內側少商穴。隨吸氣之勢,引天陽至二趾端之厲兌穴。
吹①發音:chui音吹。②動作:隨呼氣之勢,由腎穴上提,經腎經之俞府,指尖朝下,兩手提至胸前,隨即向前劃弧,撐圓,兩手指尖相對,在腹前成抱球狀,呼氣時讀“吹”字,同時屈膝下蹲,抱球下落,身體盡力保持正直,膝關節之垂線不超過足尖,提肛縮腎,小腹盡力後收,臀部上提,年輕者宜抱膝,年老體弱者抱至小腹呼至氣盡,即可達吹氣之勢而起立吸氣盡,身體立直如預備式,稍休息,做第二次呼氣,共“吹”6次為一遍。③意念:以意領氣,使腎經之脈氣,由湧泉穴出內踝前,循踝骨的後方下引入足根部,再沿大腿內側上引,貫脊柱入腎髒,經膀胱,由腎髒向上過肝,貫膈,入肺中,沿喉上引挾舌根;另一支從肺輸出,聯絡心髒,流注腸中,與任脈、心包經脈相接,經天地穴天泉,過肘中,入勞宮至中指尖中衝穴。
嘻①發音:xi音西。②動作:隨吸氣之勢,兩臂從腹前上提,手心朝上,指尖相對,直至手到膻中穴,然後兩手內旋翻掌,掌心向外,吸氣盡,呼氣時讀“嘻”字,兩手心向上托,直至頭部前方,呼氣盡,隨即兩手內旋使掌心向內部,指尖向上,兩手自然下垂經過膽經的日月穴,由身體兩側引少陽之氣下至第四趾端之足竅陰穴,按上述要領共“嘻”6次為一遍。③意念:以意領氣,從第四足趾的足竅陽穴,經丘墟、環跳等穴,入三焦,上引經缺盆、肩井等穴,走手背到第四指關衝穴。
修煉“六字訣”有哪些注意事項?
發聲和口形按漢語拚音發音即可,六字中除呬字發音為去聲外,其餘五字為平聲。
練習時要按要求做,最好有專家指導為宜,就不會出偏差。對讀字、口形、呼吸、動作、意念,一步步進行操練,循序漸進,順其自然,不必故意用力。
六字訣功可靈活運用,即可按序練六字,又可有針對性地隻練一個或兩個字。既可長期堅持六字練習,又可按季節學練某字,同時還可根據個人的身體條件和某種疾病之虛實而進行補瀉。
應注意采用順腹式呼吸和以意順氣。順腹式呼吸要求小腹有起伏。
適應範圍適用於肝炎、心髒病、腎結石、高血壓、低血壓、胃腸炎、氣管炎、神經衰弱、遺精、月經失調、青光眼等多種疾病。
如何運用“六字訣”四季養生?
此法是把六字按五髒的關係與四季配屬起來進行練習,如夏季熱,身熱煩躁,頭暈腦脹,頭痛不適時,即可以緩緩呼氣放鬆全身,同時默念“嗬”字,念“嗬”6次,再念“嘻”6次,不適症狀往往消失或減輕。其歌訣為:
春噓明目木托肝,夏日嗬心火自閉,秋呬定收金肺潤,冬吹唯雪坎中安,嘻裏三焦除煩熱,四季常呼脾化食,切勿出聲聞耳內,方知功效勝靈丹。
如何練“六字訣”治療疾病?
預備功頭頂如懸,雙目凝神,舌舐上齶,沉肩垂肘,含胸拔背,鬆腰坐胯,雙膝微屈,雙腳分開,周身放鬆,大腦入靜,順其自然,切忌用力。
“噓”字功平肝氣本功法對肝鬱或肝陽上亢所致的目疾、頭痛以及肝風內動引起的麵肌抽搐、口眼歪斜等有一定療效。練功時,兩手相疊於丹田,男左手在下,女相反;兩瞳著力,足大拇指稍用力,提肛縮腎。當念“噓”字時,上下唇微合,舌向前伸而內抽,牙齒橫著用力。呼吸勿令耳聞。當用口向外噴氣時,橫膈膜上升,小腹後收,逼出髒腑之濁氣,大凡與肝經有關之髒器,其陳腐之氣全部呼出;輕閉口唇,用鼻吸入新鮮空氣。吸氣盡後,稍事休息,再念噓字,並連作六次。
“嗬”字功補心氣本功法對心神不寧、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等症,有一定療效。
練功時,加添兩臂動作,這是因心經與心包經之脈都由胸走手。念“嗬”字時,兩臂隨吸氣抬起,呼氣時兩臂由胸前向下按,隨手勢之導引直入心經,沿心經運行,使中指與小指尖都有熱脹之感。應注意念“嗬”字之口形為口半張,腮用力,舌舐下齶,舌邊頂齒。亦要連作六次。
“呼”字功培脾氣本功法對脾虛下陷及脾虛所致消化不良有效。練“呼”字功時,撮口如管狀,唇圓如筒,舌放平,向上微卷,用力前伸。此口形動作,可牽引衝脈上行之氣噴出口外,而洋溢之微波則侵入心經,並順手勢達於小指之少衝穴。循十二經之常軌氣血充滿周身。需注意的是,當念“呼”字時,手勢未動之先,足大趾稍用力,則脈氣由腿內側入腹裏,循脾入心,進而到小指尖端。右手高舉,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按的同時呼氣;再換左手高舉、手心向上,右手心下按。呼氣盡則閉口用鼻吸氣,吸氣盡稍休息做一個自然的短呼吸,再念“呼”字,共連續6次。
“呬”字功補肺氣本功法對於肺病咳嗽、喘息等有一定療效。練“呬”字功時,兩唇微向後收,上下齒相對,舌尖微出,由齒縫向外發音。意念由足大趾之尖端領氣上升,兩臂循肺經之道路由中焦健起,向左右展開,沿肺的經脈直達拇指端的少商穴內。當呼氣盡時,即閉口用鼻吸氣。休息一會兒,自然呼吸,再念“呬”字,連續6次。
“吹”字功補腎氣本功法補腎,對腎虛、早泄、滑精等有效。練“吹”字功時,舌向裏,微上翹,氣由兩邊出。足跟著力,足心之湧泉穴,隨上行之脈氣提起,兩足如行泥濘中,則腎經之脈氣隨念“吹”字之呼氣上升,並入心包經。同時兩臂撐圓如抱重物,軀幹下蹲,並虛抱兩膝。呼氣盡,吸氣之時,橫膈膜下降,小腹鼓起,如上述四個字吸氣時之動作,連續做6次。
“嘻”字功理三焦本功法對由於三焦氣機失調所致耳鳴、耳聾、腋下腫痛、齒痛、喉痹等有效。練“嘻”字功時,兩唇微啟,稍向裏扣,上下唇相對不閉合。舌平伸而微有縮意,舌尖向下,用力向外呼氣。兩手心向上經由膻中向上托,過頭頂,一邊托一邊呼氣後,再由麵前順勢下降至丹田。當念“嘻”字之時,四肢稍用力,少陽之氣隨呼氣而上升,與衝脈並而懸通上下,則三焦之氣獲理,髒腑之氣血通調。
什麼是道家養生十六字訣?
“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十六字訣是道家養生的精粹,後世稱之為道家氣功養生十六字錠金。最早見於明朝初期冷謙《修齡要旨·長生十六字訣》,他認為這妙訣比較實用,隨處可行,人人可練,“久久行之,卻病延年”。其實道家十六字訣主要講兩方麵內容:胎息和咽津。胎息,又稱“內呼吸”,是指不用口鼻而以臍帶仿效胎兒之呼吸的呼吸法。咽津養生在我國曆史較悠久,古人認為口中津液是有益於人體健康和長壽的寶貴物質,稱之為“胎食”,應該咽下。
為什麼說道家養生十六字訣能夠補腎?
中醫腎命水火說認為,腎主一身之元陰與元陽,寄藏於命門,相火和真水,相互依賴,保持平衡,才能水火相濟。如果先天腎虛,或後天失養,及人過半百後,各髒器功能逐漸衰弱,腎陰、腎陽不足或之間失去平衡,從而導致各種疾病發生以及早衰。道家十六字訣中用“一吸便提,氣氣歸臍”方法來補腎命火,提是指提肛導引之法;“一提便咽”指用吞咽津液導入丹田之法,以滋腎水。兩個動作使得培補出來的命火、腎水儲存於命門,即所謂“水火相見”;並且有效的結合與保持平衡,中醫稱為“水火相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