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練習立式“八段錦”?
歌訣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調理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往後瞧。搖頭擺尾去心火,兩手攀足固腎腰,攢拳怒目增氣力,背後七顛百病消。
(出自明冷謙《修齡要旨》)
雙手托天理三焦自然站立,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含胸收腹,腰脊放鬆。正頭平視,口齒輕閉,寧神調息,氣沉丹田。雙手自體側緩緩舉至頭頂,轉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舉,足跟亦隨雙手的托舉而起落。托舉數次後,雙手轉掌心朝下,沿體前緩緩按至小腹,還原。
左右開弓似射雕自然站立,左腳向左側橫開一步,身體下蹲成騎馬步,雙手虛握於兩髖之外側,隨後自胸前向上劃弧提於與乳平高處。右手向右拉至與右乳平高,與乳距約兩拳許,意如拉緊弓弦,開弓如滿月;左手捏劍訣,向左側伸出,順勢轉頭向左,視線通過左手示指凝視遠方,意如弓劍在手,伺機而射。稍作停頓後,隨即將身體上起,順勢將兩手向下劃弧收回胸前,並同時收回左腿,還原成自然站立。此為左式,右式反之。左右調換練習十數次。
調理脾胃須單舉自然站立,左手緩緩自體側上舉至頭,翻轉掌心向上,並向左外方用力舉托,同時右手下按附應。舉按數次後,左手沿體前緩緩下落,還原至體側。右手舉按動作同左手,唯方向相反。
五勞七傷往後瞧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寧神調息,氣沉丹田。頭部微微向左轉動,兩眼目視左後方,稍停頓後,緩緩轉正,再緩緩轉向右側,目視右後方稍停頓,轉正。如此十數次。
搖頭擺尾去心火兩足橫開,雙膝下蹲,成“騎馬步”。上體正直,稍向前探,兩目平視,雙手反按在膝蓋上,雙肘外撐。以腰為軸,頭脊要正,將軀幹劃弧搖轉至左前方,左臂彎曲,右臂繃直,肘臂外撐,頭與左膝呈一垂線,臀部向右下方撐勁,目視右足尖;稍停頓後,隨即向相反方向,劃弧搖至右前方。反複十數次。
兩手攀足固腎腰鬆靜站立,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兩臂平舉自體側緩緩抬起至頭頂上方轉掌心朝上,向上做托舉勁。稍停頓,兩腿繃直,以腰為軸,身體前俯,雙手順勢攀足,稍作停頓,將身體緩緩直起,雙手右勢起於頭頂之上,兩臂伸直,掌心向前,再自身體兩側緩緩下落於體側。
攢拳怒目增氣力兩足橫開,兩膝下蹲,呈“騎馬步”。雙手握拳,拳眼向下。左拳向前方擊出,順勢頭稍向左轉,兩眼通過左拳凝視遠方,右拳同時後拉。與左拳出擊形成一種撐勁。隨後,收回左拳,擊出右拳,要領同前。反複十數次。
背後七顛百病消兩足並攏,兩腿直立、身體放鬆,兩手臂自然下垂,手指並攏,掌指向前。隨後雙手平掌下按,順勢將兩腳跟向上提起,稍作停頓,將兩腳跟下落著地。反複練習十數次。
什麼是養生“六字訣”?
所謂“六字訣”是指在呼氣時發出“噓、嗬、呼、呬、吹、嘻”六個字的音,再配合吸氣,來達到鍛煉內髒,調節氣血,平衡陰陽的目的。“六字訣”是南北朝時期梁代陶弘景正式提出的,他在《養性延命錄》中說:“凡行氣,以鼻納氣,以口吐氣,微而引之名曰長息。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氣,吐氣有六者謂吹、呼、唏、嗬、噓、呬,皆出氣也。”傳至唐代名醫孫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順序,配合四時之季節,編寫了衛生歌,奠定了“六字訣”治病之基礎。歌雲:春噓明目夏嗬心,秋呬冬吹肺腎寧。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熱難停。發宜常梳氣宜斂,齒宜數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侖,雙手摩擦常在麵。
“六字訣”怎樣配屬髒腑?
噓、嗬、呼、呬、吹、嘻這六字與人的髒腑有對應關係,古代文獻記載的並不完全相同。現代版的“六字訣”五髒對應關係為:
噓嗬呼呬吹嘻
肝心脾肺腎三焦
木火土金水
“六字訣”的讀音:噓(發音:xu音需)、嗬(發音:ke音科)、呼(發音:hu音乎)、呬(發音:si音四)、吹(發音:chui音吹)、嘻(發音:xi音西)。以六字字音進行呼吸練習,可調整內髒功能和通經活絡。
“六字訣”的修煉總則是什麼?
預備式每個字動作之前先做好預備式。首先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下頜微收,目向前下視,兩膝微曲放鬆,含胸拔背,雙臂自然下垂,唇齒合攏,舌尖微貼上齶,自然呼吸,逐步進入微微綿綿狀態,大腦入靜。
呼吸法一律采用順腹式呼吸,即吸氣時腹部自然隆起,呼氣時腹部自然放鬆。練習時先吐後納,以念字為吐,呼氣盡;呼氣時,開口讀字。並用提肛收腹縮腎(外生殖器)之力壓出各髒腑之濁氣。初練時,為了調整口形,可大聲讀出。待口形熟練能調動內氣時,則呼氣讀字訣,吐氣微微,不使耳聞,將該經絡中濁氣全部吐盡,則口唇輕閉,舌舐上齶,用鼻吸入清新空氣。吸氣盡可能用一個短呼吸,稍事休息,再做第二次呼氣讀字,每個字連做6次。做一次調息。
練”六字訣”功吐氣時任其自然,足踵不著意。隻用吐濁納清調整氣機,通任督二脈,是為小周天運行法,也叫吐納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練習,吐字時以意領氣,循經絡通道滲透濡潤,使精氣遍布全身,是大周天運行法,此功法較難,但收效甚宏。“噓、嗬、呼、呬、吹、嘻”六字與五髒存在著聯屬關係,吸氣時默念六字音則為補;全身放鬆並適當延長呼氣,同時默念六字音則為瀉。
“六字訣”的每個字怎麼修煉?
噓①發音:xu音需。②動作:用兩手疊放於小腹,內外勞宮相對,勞宮穴對下丹田,兩眼用力睜大,並內視肝髒,開始呼氣讀“噓”字,呼氣盡,再自然吸氣,共“噓”6次為一遍。③調息:做完一遍後進行調息,其動作是兩臂從兩側前方自然提起,手背朝上,肩自然下垂。肩、肘、腕關節放鬆。兩手高不過肩,然後臂外旋,翻掌使手心朝上。兩臂向前麵劃弧,合攏指尖相對而不接觸,手心向下,徐徐向膻中穴、下丹田順氣。④意念:以意領氣,肝經之脈氣始於足大趾之大敦穴,沿足背上行,會於肝,絡於膽,過橫膈,注於肺,布胸脅,上連腦,與督脈會於巔頂。
嗬①發音:ke音科。②動作:兩臂自然抬起,手心朝下,沉肩墜肘,各關節放鬆並按“噓”字功調息,動作徐徐向膻中、下丹田順氣,兩手下落的同時開始呼氣,並讀“嗬”字,呼氣盡再吸氣。稍休息,再做第二次動作,共“嗬”6次為一遍。③意念:以意領氣,由脾經的隱白穴上行入腹,會於脾,絡於胃,貫橫膈,挾食管,係舌根,散舌下;其胃部支脈,貫膈注心,橫出腋下,沿臂內側後緣,經少海穴,達小指端少衝穴。
呼①發音:hu音乎。②動作:隨吸氣之勢,將兩手從下丹田上提,手心向上,右手繼續上提至瞳中穴,兩手內旋掌心翻下,右手繼續翻轉,向外上方托起,同時左手按下;右手上托前額前上方,左手下按至左胯旁,呼氣盡。隨即右手外旋使手心朝麵部,從麵前徐徐落下,同時左手外旋使手心朝身體一側,沿胸腹上舉,兩手在胸前重疊,右手在外,左手在裏,內外勞宮穴相對,然後左手上托,右手下按,做第二次呼氣並讀“呼”字,共“呼”6次為一遍。③意念:以意順氣,脾經之脈氣起於隱白,沿大腿內側上行入腹,達於脾,絡於胃,抵肋間大包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