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為什麼我們筋疲力盡(3)(2 / 3)

相傳,子貢曾在孔子麵前雙手合十,說道:“願有所息。”孔子聽完不屑,以一句“生無所息”回應他。或許時代已經不同,觀念價值觀迥異,但至聖先師的話似乎總是在鞭策我們,但他或許不知道,21世紀的生無所息帶來了什麼,他沒聽說過“過勞死”的高管白領,他也沒見過不堪生活壓力而輕生的富士康工人!他不知道機器尚且要定期維護,更何況是有血有肉的人!所以,在現代社會,‘生有所息’才應該是主旋律,留點時間讓自己打個盹,給我們那疲憊的身體放個假。

給自己留點時間蓄銳是為了更好地調整自我。憑借影片《泰坦尼克號》而一舉成名的英國女演員凱特·溫斯萊特被譽為“英倫玫瑰”。在她因參與影片《泰坦尼克號》的拍攝而獲得巨大成功後,眾多電影公司也紛紛向她拋出橄欖枝,希望她加盟;各大新聞媒體紛紛采訪她;忙碌的生活讓她幾乎忘了睡眠。她累了,她遇到了“瓶頸”,不是事業上的,而是心靈上的。於是她決定給自己放個假,她隱退於影視圈,專心調整自我,重回生活軌道。一段日子的沉澱、偷閑,使她愈有魅力。幾年後複出的她超越了自我,憑借《生死朗讀》一舉獲得奧斯卡影後的殊榮。

給自己留一點時間養精蓄銳,這是對人生感悟的升華。現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汪曾祺勤於筆耕,但他卻從未忘記忙中偷閑。寫作之餘,他非常癡迷於種植葡萄。他在《葡萄月令》中敘寫鋪藤、生芽、裁枝、注灌、不知是否該摘取下紫瑩瑩的果實,記敘的是生活瑣事,卻告訴自己,人生慢慢走,邊走邊欣賞,不做利益的奴隸,而要成為生活、寫作的主人。試想,這難道不是對人生感悟的升華嗎?

給自己留一點時間養精蓄銳,也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今天的我們身陷社會的洪流中,每天朝九晚五,疲於奔命,但忙碌之餘,我們可曾想過放下手中的工作小憩的片刻。

抽出點時間來,多和家人、朋友們待在一起,和他們談談對生活的感受,構想一下未來,回憶一起走過的日子,這可以讓我們對生活遲鈍的感覺逐漸複蘇,可以讓冷漠的人情找回昔日的溫暖。

抽出點時間來,離開計算機和網絡,自己動手,給親人、朋友做一件也許不名貴但充滿愛心的禮物;關掉微波爐,自己下廚,給自己做一份也許不可口但充滿了勞動的喜悅的傳統中餐,體驗一份獨到的樂趣。

有哲人說:“過去是我們浪費時間,現在是時間浪費我們。”現在的人簡直成了時間棋盤上的一個被牢牢控製的棋子,它使我們像24小時營業的商店,永不打烊。我們不要做陀螺,我們不是時間的奴隸,我們是萬物之靈,應該過有意義的生活,因此,請拿出點時間來,哪怕純粹是為了“浪費”也好!

讓靈魂跟上你的腳步

王石的自傳《讓靈魂跟上腳步》受到了很多人的熱捧,這是一本遊記,更確切地說這是一本精神遊記!書中詳細記錄了王石曆時一年多“重走玄奘路”的所見所聞和心路曆程,書中充斥著曆史和當下的時空轉換、現實境況與精神世界的交融互動。當然,匆匆行色中,兩旁的物景人麵迅速隱於身後,唯有腳步和靈魂的對話發人深省!

在讀此書的過程中,有一點令我們感觸頗深,就是本書的書名,即主題“讓靈魂跟上腳步”。

據說,“讓靈魂跟上腳步”這句話起源於一部意大利的電影,叫《雲上的故事》,其中有一個鏡頭非常讓人感懷。一個富人雇了一群工人幫他搬東西,從山腳搬到山上。工人們走著走著就停下來不走了,無論富人怎樣催促,他們就是不走。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他們又開始走了,到了山頂。富人不解地問:“你們剛才為何不走了?”他們回答:“剛才走得太快了,把靈魂落在後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