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隨性生活,順其自然才自在(1)(2 / 3)

一天,小和尚看到寺院的後院中有一片草地很是枯黃。於是就對寺院方丈說道:“這寺院荒廢,我們可以撒些草籽上去,這草地太過難看了。”

“不用著急,等你什麼時候閑下來了,可以種上去一些,草籽什麼時候都能撒。”方丈說道。

冬天過去後,方丈就送給小和尚一些草籽,並對小和尚說道:“去吧,把草籽撒在地上麵。”小和尚愉快地答應了。

一天,寺院中起風了,地上的草籽被風吹得滿地都是,小和尚很是著急:“怎麼辦呢,許多草籽都被風吹走了!”

方丈說:“完全沒關係,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了也發不了芽,你擔心什麼呢?隨性!”

就在這時候,一群小鳥飛來了,又把剛剛撒在地上的草籽吃了,小和尚驚慌地跟方丈說道:“不好了,草籽都被小鳥吃了!”

方丈不慌不忙地說道:“沒關係,草籽多,小鳥是吃不完的,你就放心吧,過不了多久,這裏一定會長出小草!”

小和尚對方丈的態度很不樂意,晚上睡在床上想,這些草能不能活下去呢?這時,又聽到外麵響起了雷聲,一會兒就又下起了大雨,他的內心更為著急了,暗暗擔心自己種了滿地的草籽到最後什麼也沒有了。

第二天早上,小和尚趕緊跑到院中一看,果然看到地上很多草籽都被大雨衝走了,就趕忙衝進方丈的行房中說道:“方丈,昨晚下了一場大雨把地上所有的草籽都衝走了,怎麼辦啊?”

方丈又一次不慌不忙地說:“完全不用著急,草籽被衝到哪裏就在哪裏發芽。隨緣吧!”

不久之後,許多青翠的草苗果然破土而出,原來沒有撒到的一些角落裏居然也長出了許多青翠的小草。

小和尚高興地對方丈說道:“太好了,我種的草長出來了!”

方丈點點頭說:“隨喜!”

隨心、隨性、隨意,是對恬淡的最好的詮釋,如果我們能夠隨心、隨性和隨意地活著,就一定能獲得愜意的人生。就像上述事例中,小草有小草的生命規則,隻要有水有泥的地方就能夠發芽,隻要你撒下了草籽就不必擔心小草不能夠發芽,我們的生活也一定要隨性而為,保持恬淡的心態,不可過於擔心,刻意強求,否則,隻會影響到你的生活與工作。

要知道,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獨有的規律,與其百般思量,讓身心波動,不如隨性而為,恬淡對待,這樣才更容易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樂趣與意義。

下崗了,無須煩惱,可以再找一條出路,說不定是你走出打工人生開始自己創業的時候;有病了,不必傷心,樂觀對待,自然就好了;沒有錢是吧,那你有雙手吧,有大腦吧,有這兩樣東西,你還害怕什麼?心痛隻會讓你更憂愁,傷心隻會讓你更加勞累,害怕隻會讓你的生活更糟糕。

恬淡是一種對生活坦然的態度,是一種樂觀生活情緒,也是修心和養心的第一法則。在物欲繁雜的現代社會之中,它更為重要體現的是一種心境,一種精神,一種對生活的態度,一種至高無上的生存追求。生活中,隨時保持恬淡的心態,才能使我們放寬心思,才能欣賞到生命真正精彩的部分,才能活出真正的色彩。

弘一法師所說的恬淡,歸根結底就是要求人們去靜心,“樹欲靜而風不止”的原因不是因為風太大,而是因為心不靜。隻有心靜,才能徹底擺脫世俗的困擾,才能活出真滋味。上天既然給了我們生命,我們就應該活出它的價值來,而保持一顆恬淡的心,就是順著自己的心意去探尋生命的軌跡,不必去計較一時的得與失,不必去在意那些身外之物,這樣才能夠讓自己切實地活出真正的自我,才能體現出自我的真正價值來。

最美妙的風景在心上

弘一法師在沒有出家之前,經曆了人生的絢爛之後,領悟了人生的智慧和真諦:生活的內涵永遠在行走的過程中。其實,弘一法師強調的是一種恬淡閑適的生活態度,要仔細地聆聽和體會生命的每一個過程,而不是單純地為了達到某些“目標”而活著。

釋迦牟尼在沒有成佛前,也有同樣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