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隨性生活,順其自然才自在(1)(3 / 3)

釋迦牟尼在沒有成佛前,每天都要長途跋涉去向眾人傳教。在行走的過程中,總是無視路邊的艱難困苦,隻是費力地向前趕路。長途漫漫,釋迦牟尼最終還是累得精疲力竭。眼看就要達到目的地了,便深深地鬆了一口氣,就在他心情愜意的同時,他也感覺到自己鞋中的那顆小石子,把腳磨得疼痛不堪。

其實,他很早就感受到這顆小石子在磨腳了,但是他為了磨煉自身的意誌,為了修行,始終都忍受首磨腳的痛苦。

直到最終達到目的地的時候,他才停下急切的腳步。心中想著:既然目的地已經快到達了,不如停下來坐在山路旁邊的石頭上將鞋中的石子倒出來再向前行進吧,也可以讓自己順便放鬆一下。

然而,就在釋迦牟尼低頭彎腰脫鞋的過程中,他的眼睛便不自覺地看到了路邊的湖光山色,他竟然發現路途的風景是如此的美麗。當下,他猛然醒悟:自己這一路走過來,太過匆忙,心中總是想著自己如何到達目的地,根本沒有發現周圍怡人的美景。

最終,釋迦牟尼把鞋子脫下,將那顆小石子拿在手中,不禁感歎道:“小石子啊,真是想不到,這一路走來,你不斷地刺痛我的腳掌心,原來你也是在提醒我,慢點兒走,一定要關注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啊!”

最美的風景永遠在路上,生命最精彩的部分永遠在於過程之中,為此,我們要適時地將自己忙碌的身心停留下來,去認真體會和觀賞生命中最美妙的風景和最精彩的部分,這是獲得愜意人生的重要方法。就像《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一樣,並沒有多麼遠大的目標,他每天隻是在努力地專注於手頭上的事情,卻從中獲得了無窮的快樂,最終進入了老A的部隊,有時總是強求自己拿第一,最終卻不盡如人意。我們要知道,生活不是一場馬拉鬆比賽,不一定非要去爭第一,一切順其自然,每天隻要活得輕鬆和快樂一些,隻要做好當下的事情,就一定能夠過得精彩。

活著的樂趣,不在於不斷忙碌地奔跑,而在於樂於享受閑暇時刻的一杯清茶,我們可以在激動的時候弄一碗濃烈的酒水,在於感受多彩多姿的過程。比如,每天清晨醒來後吸一下新鮮的空氣,給自己泡一杯清茶,聽一段旋律優美的歌曲,或者給愛人一個甜蜜的吻,陪著父母聊一些家常事,或者一家人步行出去郊遊,都能夠讓心靈獲得極大的放鬆,都能夠體會和感受到更多的精彩和快樂。

“完美”是頂美麗的大帽子

弘一法師在修行的過程種,深諳“凡事不苛求,來了就來了”的道理,於是,他做任何事都順其自然,從不過分苛求自己,也不過分苛求別人,每天都平靜至極,心靈也愜意無比,取得了許多人都不能及的成就。

生活中,很多人都認為那些過於認真的人,過於苛求才是最為可愛的,他們能夠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極為出色,卻也讓自己異常忙碌內心憔悴無比。

《茶之書》是日本岡倉天心的名作,在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茶師千利休看著兒子少庵在認真地打掃庭園。一會兒,兒子就完成工作了,而茶師卻說道:“你打掃得太不認真了,根本不夠幹淨。”你必須要再重做一次。於是,少庵又花費了一上午的時間去打掃。

然後他說道:“父親,我現在已經沒事可做了。石階已經清洗了三次了,石燈籠也擦拭了很多遍。樹木也全部澆了一遍,就連苔蘚上也一塵不染地閃耀著翠綠。完全沒有一枝一葉留在這上麵。”

茶師卻斥責道:“傻瓜,這根本不是打掃庭園的方法。這是潔癖,你懂嗎?”說著,他就快速地步入園中,使勁地搖晃一棵樹,抖落了一地金色和紅色的樹葉。最終,茶師說道,打掃庭園不隻是要求要清潔,也要求美和自然,凡事太苛求,不僅是在給自己增加負擔,也讓事情本身失去了原有的美。

千利休看似在訓誡兒子少庵做事太死板、生硬,實則是在斥責他太過苛求。苛求絕對完美的心態與做法,不僅違背了自然,也往往使我們離完美太過遙遠。

做任何一件事情,保持一種隨心的態度是極為重要的,勤勞、對自我要求高原本是一種美德,但是一旦自己的要求過高,到了十全十美的程度,那就成為了苛求,既不能得到修身養性的益處,心情也會極不愉快。

無論是工作、待人接物,我們固然都要盡己所能,但是,卻不能夠太過苛求。一個人對工作上心,勤力於工作是值得讚場的美德,但是如果因為工作而忽略了自身的家庭與健康,那麼,長久下來,人生必定會出現各種偏差。當一個人為了追逐幸福不顧一切,最終隻會離幸福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