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清明就要到了,雨仍然還是沒有來。奢渡河畔的梨花開了,依然粉白如雪,隻是如果你細細的看,那花瓣由於缺失水分,伸展不開,卷曲蜷縮成一團,上麵還粘有泥土的粉末。但這些梨花,還是堅強的開放了。清明前一天,天開始陰了下來。縣領導來了,奢渡河畔的所有鄉領導來了。在奢渡河老公社的小廣場上,縣鄉兩級政府組織了奢渡河片區“抗旱救災”動員大會。
縣領導說:“鄉親們,明天就是清明,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你們致以節日最誠摯的問候。自去年9月以來,我省遭遇了100年不遇的特大災害。我們奢渡河更是遇到了曆史上從未遇見過的大旱災,你們受苦了。奢渡河的旱情牽動著黨和政府的心,縣裏專門成立了抗旱救災指揮部,由我親自擔任總指揮,與你們一道,共同抗旱。我們要眾誌成城,打贏這場戰爭。黨和國家不會放下你們不管的,我們社會主義是有水同喝,有飯同吃。”
其中某鄉鄉領導道:“鄉親們,災難麵前一家親。我們處於奢渡河的上遊,得奢渡河水的保佑,目前基本沒有受到災害性天氣影響。在抗旱期間我們窯上水庫會夜以繼日的保證缺水鄉鎮的供水,做到水資源共享,不囤積居奇。配合好縣裏的抗旱工作。”縣領導滿意的點頭。
又有某鄉領導道:“在抗旱救災的特別日子裏,我鄉將會組織特別工作組,深入礦區,整頓煤礦汙水處理工作,堅決杜絕有汙染的水排入奢渡河裏,確保人畜飲用水的安全。”
有村民在下麵竊竊私語:“奢渡河的水呀,早都被汙染好幾年了,某鄉那幾個大礦的汙水,不是直往奢渡河裏倒的麼。現在才杜絕汙水排放,有點晚了吧。”
又有人接過話頭道:
“等著瞧吧,抗旱工作結束後,那汙水還不是照樣往河裏流的。”
縣領導豪情萬丈的說:“就不信這個邪了!咱們奢渡河畔所有鄉鎮齊心合力,你鄉無水我鄉給,他鄉有水我去取,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我就不信打不贏這場曠日持久的攻堅戰?”
有大膽的鄉民道:“幹涸的人們盼望的還是雨啊。光有決心沒有用,送水車送的那點水暫時能夠支撐一時半會,勉強能夠支持家庭用水。可是這幹旱是一個無底洞啊,那些水簡直就是杯水車薪,終究不是長遠之計。”
縣領導道:“這個老鄉說得對,所以縣裏正在開會討論,準備在奢渡河畔建立覆蓋所有鄉鎮的水池進村入戶工程。我們這地方從來沒有這樣幹過,據考察,咱們都是靠水吃水,所有的村落基本都沒有水池蓄水,幹旱的問題,很大部分在於沒有水池,所以這個問題必須亟待解決。”
一直沒有說話的某鄉領導道:“你們不要恐慌,沒有過不去的坎,天幹不要怕,怕的是失去了信心。總理說了,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總理也說了,要保證每一個人都有水喝。政府會即刻上馬水池工程建設,陪大家一起渡過難關,我們是同呼吸共命運的。”
有人問:“修水池是自費的麼,還是政府給報銷?”
一個自稱是農業局的發話了:
“目前是政府出資一半,你們自籌一半資金,放心,不管什麼情況,我們都要保證家家戶戶有水池的。”
“那沒有錢了怎麼辦。自從去年幹旱以來,我的幾畝蔬菜地全報廢了,什麼都種不了,現在別說修水池,就是給娃娃買一件衣服都買不了。拿不出錢啊。”
“這個情況,不隻是你一個人的。政府會上門調查情況的,實在困難的話,政府會考慮報銷全額資金的。現在大家不要恐慌,先穩定下來,該做什麼的做什麼。”
有人喊道:“首長,我家撐不下去了,幾天都揭不開鍋了。”
縣領導問言色變,馬上嚴肅的道:
“老鄉,你是哪個鄉的,居住在哪一個村?把你的困難說出來,我為你做主。”
某鄉領導趕忙叫那人:
“楊大力,你家不是剛在上月領了一包救濟糧嗎?又沒有了?”
縣領導轉身問:
“這個老鄉是你們鄉的?”
“是的,縣長,楊村八組的,叫楊大力。”
“他家是什麼情況,在低保範圍內不?”
“在,吃了好幾年低保了。他家土地沒有多少,兒女又多,前幾年剛從浙江躲計劃生育回來。這人老實本分,就守著那幾畝薄田過日子。以前是計劃生育的釘子戶,讓政府傷了不少腦筋。現在是政府重點扶貧的對象。娃娃們都在吃飯長身體的時候,家裏是有些入不敷出的。”
縣領導好半天沒有說話。
鄉領導道:
“縣長,這個事情我會處理的。回鄉裏後,我會通知民政的同誌給楊大力點幫助。”
縣領導道:
“不要把抗旱大會搞成了扶貧大會了,這兩者性質不同。我半天沒有表態,實在是農村的問題很複雜。你們幾個今後要注意。消除貧困,任重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