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友善為中國夢增加正能量(1 / 3)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太陽和北風爭論究竟誰更有力量。這時,它們看到了一位穿著棉衣的老人,於是就打賭說:誰能夠讓老人把外套脫下來,誰的力量就最大。北風使勁地向老人吹去,它想把老人的外套吹下來。可是它越吹,老人把外套裹得越緊。北風吹累了隻好認輸。太陽從雲的背後走出來,將溫暖的陽光灑在了老人的身上。沒多久老人就出汗了,並把外套脫了下來。太陽笑著對北風說:“溫暖比強硬往往更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這個寓言故事很好地證明了友善力量的強大,也說明了社會為什麼特別需要友善的價值理念,因為友善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那麼,什麼是友善呢?

友善即與人為善,要求人們善待親友、他人、社會、自然,以善待親人來和諧家庭關係,以善待朋友來凝結牢固的友誼,以善待他人來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以善待自然來形成和諧的自然生態。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友善,是對人類以往友善理念的繼承和發展,是社會主義條件下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價值準則,是我們建設和諧家園、實現民族夢想的重要精神條件和價值支撐。

(一)孝老愛親:用愛書寫傳奇

友善的最基本要求是孝老愛親,隻有先做到善待自己的親人,才能做到善待他人、社會和自然。徐建威就是這樣一位“孝老愛親”的道德模範,是新時期廣大青少年學習的榜樣。他用稚嫩的雙手延續著父親脆弱的生命,書寫出了一段傳奇。

為父上山采藥;1995年,父親徐德銓被診斷為矽肺病,醫生說最多能活三年,當時隻有5歲的徐建威堅信草藥可以治療父親的病。從此,徐建威開始了整整十年的采藥救父之路。7歲時,徐建威的父親病情惡化,隻能躺在家裏靠草藥和針劑維持生命。徐建威對父親說:“爸爸,我一定會找到治好你病的藥。”從此,無論天氣多麼惡劣,山路多麼崎嶇,都沒有阻止徐建威尋藥救父的步伐。三伏天,他頂著烈日,在人跡罕至的山裏多次中暑暈倒。三九天,他穿著單薄的衣服,走在冰天雪地裏,手腳長滿凍瘡,衣褲全被打濕,但他從未想過退卻。采藥時,他好幾次遇到毒蛇、野豬,一次次逃過劫難。為了采到難得的草藥,徐建威經常爬上連成年人都不敢去的懸崖峭壁。有一次,徐建威腰間的繩索斷了,他被重重地摔到了山崖下,昏迷了三個多小時。徐建威在日記裏寫道:“我非常害怕會被野獸吃掉,那樣就沒人照顧爸爸了。”

父親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吃喝拉撒都要有人照顧,這使得更沉重的負擔壓在了徐建威的身上。但是,他從來沒有抱怨過。為了學會給父親打針,徐建威先在自己的身上練,他的手臂上留下密密麻麻的針孔。父親的病必須保證一日三餐定時進餐,而且不能吃生冷食品。徐建威就每天早上5點起床,幫父親做飯、喂飯、打針、排便,然後喂好家裏的雞和豬後自己才吃飯、上學。中午他再從6公裏外的學校跑著回家給爸爸做飯、喂飯,而他自己隻能拿著飯又往學校跑。

生命因愛而延續;為了不拖累孩子,徐德銓幾次試圖輕生,都被兒子一次又一次用孝心打消了念頭。在徐建威的悉心照料下,父親一次次地闖過了病危關。正是徐建威對父親的這種愛,使得父親的生命得到延續,支撐著父親走過了一個又一個生死門檻,創造了一個十年的奇跡。也正是因為這份孝心,徐建威及其家人獲得了“感動2005年中國十大真情故事”“溫州市最具孝心獎”“感動溫州十大人物”“溫州市孝老愛親模範”“全國敬老孝親之星”和“溫州十大影響力家庭”等榮譽稱號。此外,徐建威的故事還被改編成電影《不能沒有爸爸》。通過銀幕,徐建威的故事感動了更多的人。

“采藥男孩”的夢想;2006年3月9日,在與病魔戰鬥了十年之後,父親帶著深深的眷戀離開了徐建威。父親去世的那一年,正在讀高中的徐建威堅定了做一個醫生的理想。他在日記中寫道:我有一個理想,希望將來能上醫科大學,做一名醫生,為千千萬萬的人治病。

2009年8月27日下午,徐建威收到了高校錄取通知書,他被山東杏林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的臨床醫學專業(統招)錄取,徐建威離當一名醫生的夢想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