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老人名叫吳乃宜,家住浙江溫州市蒼南縣霞關鎮三澳村,因天災人亡信用不滅、“子債父還”而被人廣為讚歎,稱其為“誠信老爹”。
2006年夏,一場百年一遇的超強台風奪走了浙江蒼南縣漁民吳乃宜三個兒子的生命,打沉了四個兒子用所有積蓄及借貸款買來的漁船。有的兒媳因實在生活不下去,無奈撇下孩子改嫁離家了。如此天大的災禍給老人留下的不僅是老來喪子的悲傷、孤獨、苦難,還有80萬元的債務,它如一座大山壓在駝背老人吳乃宜的身上,老人幾乎被擊倒了。
台風過後,陸續有人上門,向老人出示其兒子們的一張張欠條。吳乃宜強忍悲痛,堅強地站起來說:“做人要講信用!是我兒子的債都認,我一定會想辦法還錢!”
大災大難、家破人亡,卻人死債不爛。吳乃宜家庭陷入如此絕境,還說出如此出乎意料的話,上門要債的人反而頓生惻隱之心。
不久,吳乃宜拿到了三個兒子的人身、船隻保險賠款24萬元,他連家都沒回就直奔信用社。當他將衣服包著的這筆數十萬元現金還到信用社工作人員手中時,人們簡直不敢相信眼前這一幕。
打撈上來的漁船變賣了30萬元,吳乃宜一分未留,又全部拿去還債。這一舉動,令債主們驚訝不已。
有好心人對他說,三個兒子都死了,你不還錢,別人不會要你怎麼樣。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說:“做人要有良心,借錢還債,天經地義,我一定要還!”
吳乃宜老人過著清苦生活,但卻堅持拾荒“子債父還”。因背上重債,吳乃宜家庭生活十分艱辛。他被列為低保戶,每月僅有幾百元最低生活費。但為了攢錢還債,這位八旬老人不顧年邁體弱,強忍背上骨刺的疼痛,拖著病體,堅持在家門口山坡上種番薯、馬鈴薯、青菜,養鴨。
不管刮風下雨、寒冬酷暑,他常常步履蹣跚從所住的海拔150米高的柳隴山下到山腳海邊的沙灘上拾荒。一隻可樂瓶,一隻易拉罐……他告訴記者,拾一隻飲料瓶僅賣幾分錢,半腰高的大鐵絲筐拾得滿滿一筐,才賣4元錢,但老人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這樣做。
為了多賺錢,他與老伴不顧人老眼花,一有空就在家門口織漁網,織得腰酸背痛、手軟臂麻,二三個月才能織成一片網,隻賣300多元,但兩位老人總是不停歇。
老人常對唯一幸存的二兒子、兒媳念叨:“我年紀大了,以後更難還,要早還!”
六年來,他每天隻吃兩頓稀飯、青菜。隔壁鄰居很同情,有時給他送些飯菜、小魚蝦。他穿的全是破舊的衣服,六年隻買過一條短褲。他吸了一輩子煙,卻隻舍得一次花4元錢買兩片水煙;背上長了嚴重的骨刺,熬著不吃藥,有時痛得實在支撐不住了,隻花幾塊錢打一針。
就這樣,他們節衣縮食,把一分分、一塊塊艱辛攢省下來的錢小心存好,時常50元、100元遞給兒媳田曉玲,讓她還債。
田曉玲每當接過這些零錢,都忍不住低頭轉身,背對老人眼淚唰唰流下。那場暴風巨浪,老二吳秀全死裏逃生,但左腿被漁繩絞傷,又在海水裏浸泡了四小時,落下病根。他們的兒子18歲,老三的女兒15歲,老四的女兒7歲,全部生活靠夫婦兩人,他們咬牙承受,拖病外出打工為生、賺錢還債。
她哽咽著對記者說:“我們都沒有辦法養二老了,他還拿錢還債,做下輩的十分心酸!”
人貧心性高潔,“這位老人身上流著道德血液!”
漫長的六年一天天在過,這位孱弱多病的彎駝老人背著生存與欠債、悲傷與艱辛的雙重重負,步履蹣跚卻又堅定地走著漫漫的“子債父還”之路。
當年吳乃宜四個兒子為買新船向經營漁具的黃敬瑞賒賬漁索7萬元。六年過去了,黃敬瑞從未向老人提起,反而是吳乃宜主動先後分兩次還了5萬元。黃敬瑞逢人就說:“這個老人厚道,守信,我敬佩他。”
到了2012年,這個年邁體衰多病的老人實在有些幹不動了,他對二兒子吳秀全說:“現在我已快無能為力了,家裏的債你要還。”吳秀全夫婦義無反顧地接起這副重擔。
有人告訴老人:法律規定像你這情況,“子債”不用“父還”。想不到吳乃宜和吳秀全夫婦卻認真地說:“已經答應了,不能反悔。”
他們表示,十分感謝當地政府及社會各界給予的關愛和有力支持,目前債務還有5萬多元,再苦三五年,會逐步把債還清。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債權人說:“借錢還債的事我聽過很多,但像吳家父子這樣明知不用還錢仍按承諾做,如此誠上加誠,信中有信,我一生沒見過!”
以上兩位老人的誠信壯舉都為我們樹起了誠信的標杆,年邁體弱多病的他們都能如此誠信,年輕的我們一定會接過他們手中的誠信旗幟,用我們的誠信言行,把他們的誠信精神堅定地傳遞下去。
花書增和吳乃宜老人是我們這個社會中誠信榜樣的兩個典型。我們社會中仍然有大批像他們一樣堅持誠信的人。他們的存在,向社會傳遞著強烈的正能量。他們的存在,使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國家更加溫馨、更加和諧、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