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李嘉誠無計可施之時,一個意想不到的機遇來了。有位歐洲的批發商來北角的長江公司看樣品,他對長江公司的塑膠花讚不絕口:“比意大利產品的質量還好。我在香港跑了幾家,就數你們的款式齊全,質優價廉!”
他要求參觀長江公司的工廠,他對在這樣簡陋的工廠能生產出這麼漂亮的塑膠花甚感驚奇。這位批發商快人快語:“我們早就看好香港的塑膠花,品質品種處於世界先進水平,而價格不到歐洲產品的一半。我是打定主意訂購香港的塑膠花,並且還會大量訂購。然而你們現在的規模滿足不了我的需要。李先生,我知道你的資金出現了問題,我可以先行和你做生意,條件是你必須有實力雄厚的公司或個人做擔保。”
找誰擔保呢?李嘉誠找遍了所有的親戚、朋友和銀行,沒有人願意為他擔保。
但是李嘉誠太想做成這筆交易了。該批發商的銷售網遍及西歐、北歐,那是歐洲最主要的市場。李嘉誠未能找到擔保人,還能說什麼呢?機遇既然出現,他是無論如何不會輕易放棄的,他想:如果批發商對自己的產品產生濃厚的興趣,看看能否請他寬容一點,雙方尋找變通辦法;如若不成,就送給他做紀念,爭取下一次合作。
第二天,在香港一家酒店靜謐而優雅的咖啡廳裏,李嘉誠和訂貨商對坐著。有那麼幾秒鍾,他們都沒有說話,而是沉默地品嚐著咖啡。
接著,李嘉誠說,很遺憾,我找不到擔保人。
訂貨商說,你很坦誠,你的真誠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擔保。
兩人都為這則幽默笑出聲來。
談判在輕鬆的氣氛中進行,很快簽了第一份購銷合同。按協議,批發商提前交付貨款,基本解決了李嘉誠擴大再生產的資金問題,而且是這位批發商主動提出一次付清,可見他對李嘉誠的信譽及產品質量的充分信任。
這次合作使李嘉誠從此站穩了腳跟,並在香港塑膠企業內有了相當的競爭市場。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李嘉誠領導長江工業公司迎來了香港塑膠花製造業最輝煌的時期。歐美各國對塑膠花的需求量更大了,從此李嘉誠的產品市場也逐漸擴展到歐洲等地。
李嘉誠憑借良好的信用和誠實的待人方式取得了事業的輝煌。李嘉誠認為:信譽是不可以用金錢估量的,是生存和發展的法寶。信譽是企業能否向前發展的關鍵。
李嘉誠後來這樣評價誠信的價值:“不論是在香港還是其他地方做生意,畢竟信用最重要。一時的損失將來還是可以賺回來的,但損失了信譽就什麼事情也不能做了。”他還說:“一個有信用的人,比起一個沒有信用、懶散、亂花錢、不求上進的人,自必有更多機會。”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肯尼思?保羅教授曾說過:“沒有任何東西比誠信更具有重大的實用價值,誠信是立身處世的重要潤滑劑。”
(三)誠信是社會主義的“正能量”;最近幾年,“正能量”一詞用得越來越多。“正能量”主要是指有助於社會發展、和諧進步的積極因素。一個社會正能量越多,就越和諧健康,就越能壓製住歪風邪氣,而誠信就是一種非常非常重要的“正能量”。
下麵三位老人的感人事跡,說明我們這個社會的“正能量”正在越來越強大。
第一位老人來自河南省新鄭市薛店鎮,名叫花書增……為了信守承諾,年近七旬的他,十七年還債二十多萬元,人老了,但誠信依舊。下麵是《鄭州晚報》的具體報道。
在新鄭市薛店鎮,一位71歲的老漢因誠實守信被十裏八村的鄉親紛紛點讚,他就是薛店鎮原廣播站職工花書增。十七年來,風裏來雨裏去,花書增一分一毛地償還了二百多位鄉親共二十多萬元債務。
事情還得追溯到花書增剛退休時,當時他在薛店鎮花莊村辦了一家麵粉廠,憑著良好的口碑,生意越來越紅火的同時,知名度在十裏八村傳開,周邊的鄉親便將餘糧存到他的麵粉廠,麵粉廠旺季時曾有二百多存糧戶。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騙局,使原本紅火的麵粉廠被迫倒閉。麵對數百名討要欠款和欠糧的鄉親,花書增說:“我雖然被騙了,但不能對不起鄉親們。”花書增義無反顧地扛起二十餘萬元債務。
為還債,花書增曾跟著別人承包廣播站裏的雜活,風裏來雨裏去地裝線、爬杆,和兒子一起,一點一點地償還鄉親們的債務。
後來花書增家的房子被征遷改造,分到十餘萬元補償款。家裏人原打算用這筆錢裝修房子,但在他的堅持下還是還清了餘下的債務。其間,有鄉親跟他說:“你可以晚點還。”老花卻說:“啥都可以晚,誠信一點都晚不得。”
花書增老人的事跡感動了很多人,他光榮地入選2014中國好人榜誠實守信類好人。
第二位老人的年齡更大,他名叫吳乃宜,已經83歲了。他本遭受大難大禍,卻依然守信“人死債不爛”,從2006年起,他堅持為兒子們還債六年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他的義舉贏得了世人的尊敬,被譽為“誠信老爹”。新華社以《“誠信老爹”吳乃宜》為題對他的事跡進行了詳細報道。
2012年8月9日,一位瘦小孱弱、臉上布滿深深皺紋的83歲老人如往常一樣坐在村口馬路邊,在賣自家生產的馬鈴薯和土雞蛋。晚上,他將270元錢交給兒媳婦拿去還債。六年來,這位老人無時無刻不想著要為在天災中死去的三個兒子還清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