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苦難是門必修課(2 / 3)

生命需要熱情和活力,但歲月卻無情地冷卻人們的激情。使之不斷地成長為一種平和、克製的心境。加以正確的引導,它就是健全人格的一個重要標誌。激情洋溢的人,通常都是活力四射、公正無私的;而惟利是圖、自以為是,通常是心胸狹窄的代表。後者的生活充滿了銅臭味,見不到生機勃勃的春天。若一個人做事情時沒有任何激情,那他就不可能會取得成功。火一樣的激情能提高辦事效率,堅定人們的信心和決心,走出困惑和迷途,並幫助人們養成恪守職責的美德。

亨利·勞倫斯先生說:“如果人們都能正視生活,就可能寬容地對待挫折和失敗……從激情和氣概中獲得奮鬥的力量。”亨利先生還說過,要積極地培養和教導青年人的激情。要將浪漫氣質和現實氣質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前者會引導人們走向光明輝煌的前程,而後者則讓他們獲得行之有效的途徑。

約瑟夫·蘭開斯特是個個性鮮明的人。14歲那年,他就通讀了《奴隸貿易中的克拉克森》一書,而且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回西印度群島教貧窮落後的黑人讀《聖經》。於是,他就揣著《聖經》和《天路曆程》離家出走了,當時他的口袋裏僅有幾個先令。成功抵達目的地後,關於如何進行自己的工作,他感到茫然。他的父母憂心如焚,得知其行蹤後,就馬上把他帶回家去了。但是,這絲毫沒有減弱他的激情,相反,他從那時起就一直投身於慈善事業,讓貧困的人們也得到良好的教育。20歲時,約瑟夫就創辦了他的第一所學校,招收附近貧困人家的小孩,人數遠遠超出意料之外,他不得不連續租用了很多房子。而且家長們可以根據自家的實際生活情況付學費,甚至是免費。約瑟夫·蘭開斯特真可以稱得上是我們國民教育體製的先驅者。

在成就偉大事業的過程中,是熱情賦予我們所需的力量。沒有它,我們就很可能向困難低頭。如果非凡的勇氣和堅定不移的意誌能與火熱的激情相結合,相互鼓舞,相互促進,那他就可以無所畏懼,從容麵對所有困難和危險。哥倫布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他非常勇敢,並且滿懷激情。他堅定地相信世界上仍有未被發現的大陸。因此,他勇敢地將之付諸實踐,揚帆到陌生的海域去尋找新大陸。但他身邊的人卻感到恐懼,並威脅說要把他扔到大海裏去。不過,哥倫布依然堅持己見,最終他的想法變成了現實。

真正的勇士是不可戰勝的,為了勝利,他們會不惜代價。人們隻羨慕成功者的鮮花和掌聲,卻不知道成功的背後隱藏著多少汗水和危險。當朋友稱讚他的財產和好運時,元帥勒菲弗回答道:“你羨慕我嗎?你完全可以通過更簡單的途徑得到這些。你站到院子裏去,我持槍站到30步外,向你射擊20次。如果你沒被打死,那我就把全部的財產都送給你,怎麼樣?你願意嗎?很好。請切記,我的成就是冒著生命的危險在槍林彈雨中取得的。我至少在更近的距離內被敵人射殺了1000次以上。”

偉人們無不是經曆過苦難的磨煉後才有後來輝煌的功績。是苦難錘煉了人們的品格,賦予人們行動的勇氣和動力。日食能夠襯托出彗星,相同地,時勢也能造英雄。在某種情形下,劇烈突然的苦難使天才瞬間長大成熟。而耽於逸樂中的人們,很可能會迷失善良、勤快的品性,逐步走向罪孽的深淵。

苦難會鼓舞人們的鬥誌,使人奮發向上。懶散、麻木的人是很難獲得成功的。因為成功的背後免不了許多困難和誘惑。它們教會大家要艱苦奮鬥,要自製自律,要寬容忍耐。所以說,痛苦和不幸往往孕育著紀律和美德。在與貧困作鬥爭的同時,人們會變得堅強。卡萊爾說:“那些躲在家裏養尊處優的人,一味地逃避現實中的爭鬥,沉湎於自己編織的美夢,他們永遠無法同在困難中作戰的人們相比,隻有勇敢地與貧困抗爭的人才是真正的堅強能幹。”

學者們常把物質上的貧困同精神食糧的匱乏相比較,其實,物質上的富裕更能使人心情沉重。克裏特說:“我熱烈地歡迎貧困,請你們一定不要姍姍來遲。”賀拉斯也說過,正是貧窮激發他作詩的欲望,讓他認識瓦納斯、維吉爾和馬西隆。麥克雷說:“挫折會激發人的力量。雖然我跟維吉爾一樣,窮困潦倒地生活了好多年,但我並不覺得自己很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