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礦預測,圈出有找礦前景的預測區,是從事礦田構造研究的最後一項重要工作,也是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它是在對區內金礦成礦控礦地質構造條件研究取得規律性認識基礎上,綜合各主要找礦標誌所做出的成礦遠景評價。
第一節預測主要依據
一、成礦地質條件
1.構造控製因素
(1)區域構造控製金礦的空間分布。本區位於華北地塊東北部,燕山台褶帶密懷隆起的西南緣,北東向斷裂與東西向斷裂交彙複合部位,這一大的區域性構造格局逐級控製了華北地塊北緣金與多金屬成礦帶(I級)、東西向燕山成礦帶(II級)、北東向王安鎮一八達嶺成礦帶。本區目前已發現的金礦床、礦點(楊樹底下礦床、得田溝礦床;孫胡溝、崎峰茶、小梁等礦點)沿崎峰茶斷裂呈北東向分布,構成八達嶺成礦亞帶的一部分,充分顯示北東向崎峰茶斷裂帶對本區金礦形成與分布的控製作用。
(3)礦化富集、礦體定位直接受崎峰茶斷裂帶低級別、低序次分支構造的控製。如楊樹底下金礦體主要受次級北東向壓扭性斷裂與北北東向張扭性斷裂控製;小梁金礦體受南北向壓性斷裂與東西張性斷裂控製;得田溝2號礦體與崎峰茶1號、5號礦體分別受東西向與南北向韌脆性斷裂控製。
(3)構造交彙或疊加複合、斷裂產狀發生變化、形變相變強烈、韌性脆性變形特征兼備的部位為金礦最有利的成礦部位,如得田溝巧斷裂與崎峰茶斷裂北段,因貼近巧主幹斷裂,形變相變強烈,於是礦化遠遠優於其它構造部位。
2.岩漿活動的控礦作用
本區金的成礦作用與岩漿活動,特別是燕山中、晚期的岩漿活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這主要表現在:
()金礦床、礦點的空間分布與岩漿岩帶延展方向非常一致,金成礦帶明顯受到北東向八達嶺岩漿岩帶的控製。
(之)礦床成因研究結果說明,本區金礦為岩漿熱液型金礦。燕山期中酸性一偏堿性岩漿源既為金元素的活化富集提供了熱動力條件,又是主要的礦質來源。
區內正長斑岩、二長斑岩等脈岩發育,且常與礦(化)脈相伴而存在,反映出金的富集與脈岩的侵入之間的密切關係。
另外,北京市地礦局物化探隊根據物化探資料,推斷在大北灣北側和上台子附近,分別存在一個軸向北東的橢圓形中性侵入岩體,二者展布與崎峰茶斷裂走向一致。由此可以設想,本區中性、中酸性脈岩的廣泛存在很可能與深部這兩個隱伏岩體有關。如果這一認識符合實際,它們在成礦中的意義就值得注意了。
3.成礦的圍岩條件
一般而論,金礦床可產於幾乎所有類型的岩石中,所以對圍岩條件的要求並不很嚴格,隻是在某一特定區域有一定的選擇。就本區而言,賦礦圍岩主要為太古廟變質岩,盡管對其原岩尚存在不同認識,但無論是作為變質地層還是作為變質侵入體,無疑同樣為後來中生代燕山期成礦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因此,太古宙變質岩出露區應為今後找礦首先要重視的地區。
此外,據區域資料,野仙子、石槽、梁根等金礦(化)點的賦礦圍岩均為薊縣係霧迷山組白雲岩。楊樹底下金礦床的賦礦圍岩為次生石英岩侵入體,但岩體圍岩也為霧迷山組白一雲岩。所以薊縣係霧迷山組應是一個有利成礦的層位,特別是其層間破碎帶或構造裂隙為成礦有利部位,值得找礦時注意。
二、預測標誌
1.崎峰茶主幹斷裂旁側的近南北向和近東西向展布的低級別低序次的韌一脆性斷裂控礦意義最為重要,發現相同或相似的構造形跡應予高度重視。
2.斷裂構造帶內出現較強的矽化、綠泥石化、絹雲母化、碳酸鹽化與黃鐵礦化等圍岩蝕變是尋找含金礦(化)體的重要標誌。
3.因燕山期中酸性及偏堿性脈岩與成礦有密切關係,且其空間展布往往與構造相一致,所以岩脈發育地帶應注意含礦構造與礦化脈的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