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傳
出生:1962年
籍貫:新疆
畢業院校:安徽陸軍指揮學院
職位:廣彙集團董事長
公司總部:新疆烏魯木齊
主要行業:房地產、建材、天然氣
行業地位:烏魯木齊最大房地產商,全國最大石材加工企業之一
上市公司:廣彙股份(2000年4月IPO)
個人財富:42億元;2005胡潤百富榜第23名
孫廣信的財富軌跡並不複雜。他成長於遙遠的新疆,參加了1979年的中越戰爭,轉業後於1988年用借來的5萬美元開了一家海鮮餐館。孫廣信20世紀90年代初從石油鑽井設備貿易中獲取了豐厚利潤,作為私營企業,廣彙不可能申請到進出口權。但孫還是想出了辦法,他先與新疆油田簽下石油供銷合同,再飛往北京尋找貿易夥伴,一下子就將這條路打開了。1991年廣彙的石油貿易進出口額超過1000萬美元,1992年更是超過8800萬美元。正是這段經曆,讓孫樹立了自己的核心理念——要將新疆的資源優勢轉為企業的經濟優勢。他坦率地說:“市場是大競爭才會有大進步,但商人總是怕競爭的。”孫認為,規避殘酷商戰的一條捷徑就是占有壟斷性的資源產業,“這也正是新疆企業的優勢”。
1993年孫廣信進入建材和房地產行業。時至今日,以羅馬三色磚為特色的廣彙樓盤在烏魯木齊隨處可見。廣彙房產在這個常住人口隻有200萬的城市,開發麵積超過817萬平方米,市場占有率達到60%以上。廣彙房產壯大的秘訣正是對具有稀缺性的土地市場上的絕對掌控——雖然,他取土地的方式曾頗受爭議。廣彙在最近10年來兼並了當地29家瀕臨倒閉的國有及集體企業,大多關停並轉,將土地用於房產開發和儲備。
2000年孫將目光瞄準了更具壟斷屬性的資源行業——天然氣。2003年廣彙集團開始其總投資90億元的“天然氣”項目,共分四期。一期工程目前累計投資超過13億元,日產氣量150萬立方米。2005年10月份,LNG項目的2期工程啟動,預計總投資25億元,新增300萬立方米天然氣的日產能力。
而孫廣信在去年正式進入的汽車貿易行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05年年初,廣彙建設了一個71萬平方米的會展中心。預計2005年將達到66億的銷售收入,利潤將達1個億。
打獵是這個喜歡吃抓飯和臭豆腐的43歲、身價8億美金的退伍軍人奢侈的一項愛好。孫身上帶有西北漢子特有的粗獷和豪氣,思維活躍,富有煽動性。由於早年在部隊當過多年指導員,孫在更多的時間裏保持著一種縝密的邏輯,也很沉得住氣。
作為一個多元化的集團公司,孫廣信的廣彙集團三大主業是一種李嘉誠式的配置——將資金傾注於一個可以預期的未來明星產業——LNG,保障一個穩定回報的現有產業——房地產,輔之一個現金流充沛的產業——汽車貿易。2004年,廣彙集團實現經營收入116.9億元,納稅4.03億元,集團員工達23,000多人。同時在新疆投資26億元建設物流中心。
論創業
我的背景是自己的認真。我從小是個苦孩子,1962年出生在烏魯木齊一個多民族的大雜院。父親是當年從山東走西口“盲流”到新疆落腳的鞋匠。家中兄妹5人,我最小,除我之外,最高的學曆是高中未畢業。1980年參加高考落榜,我心甘情願當了兵。當兵第一年,偶然的機會得到了考軍校的名額,結果考中了解放軍安徽蚌埠汽車管理學院,成了家中唯一有幹部身份的人。
在部隊,我給自己定下了“199230師長計劃”(即1992年30歲時當師長,然後是將軍)的目標。然而部隊裏兩次升遷的機會都擦肩而過,我隻好複員而不是轉業。趕上那時候機關時興辦公司,我進了自治區宣傳部辦的藝術文化交流公司,其實就是做貿易,10個月給公司掙了270萬,那個年頭呀,簡直是天文數字。這也讓我找到了一點經商的感覺,後來公司撤銷,我放棄提幹的機會,決定下海。
當時看到內地一個推土機廠在新疆的廣告,就主動找上門去,想幫他們推銷。我走遍了新疆,每次出門20多天,睡9毛錢一晚的大通鋪。結果10個月我走了十多萬公裏,賣出了103台。這是廠家在新疆10年的銷售量。
廣彙的第一個戰役從餐飲、娛樂開始,1989年,我們以67萬的價格盤下了在烏魯木齊倒閉的“廣東酒家”,在新疆經營當時人們覺得奇怪的粵菜。當時有人花5000元請一桌,這是個嚇人的數字。我分析,能花5000元錢請客的,起碼生意要賺5萬元。請客的、吃飯的到底是什麼人?通過餐飲業這一窗口我們也捕捉到了石油設備貿易的商機。這是我們的第二個戰役。
那時新疆塔裏木盆地剛剛發現大油田,每年國家在大油田的建設上都是上百個億的投入。1992年,我們17個人的公司做了8700萬美元的進口貿易,占當年新疆進出口貿易額的1/6.有了錢,我們開始投入房地產,蓋了廣彙大廈。接著是開發新疆的石材,2000年,“廣彙石材”在上海證交所上市。目前正在運作的項目是,把新疆天然氣液化後運到華東地區銷售。
論市場
有人說我是在和中石油、中海油等巨頭進行天然氣大戰,其實我們之間根本不存在競爭。原國家計委有公開的統計數據,2003年中國天然氣消耗量是340億立方。但是到2010年,國內GDP仍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而能源消耗的增長也至少將超過10%。我算了一筆賬,2004年,“西氣東輸”貫通,可提供120億立方天然氣,2008年,深圳海氣上岸,可再提供40多億立方天然氣,加上福建、深圳等地的LNG供氣站,總共也隻有660億立方天然氣,天然氣市場的空間仍然非常大。因此,我們與中石油等大國企之間根本談不上競爭。如果有競爭,廣彙頂多是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起補充和服務的作用,絕對不存在什麼民營與國有的天然氣大戰。用句形象的話來比喻,我們吃的僅僅是他們牙齒裏剔除出的一絲肉。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我們廣彙LNG與中海油LNG的價格區別,中海油的深圳天然氣門站(出廠)的價格在1.6~1.7元/立方,再到佛山是2.1元~2.2元,而最終到用戶的價格至少要在2.8元以上,否則就會虧本。而根據深圳燃氣集團官方公布的數據,中海油的廣東LNG終端用戶付出的價格比LPG(液化石油氣)用戶付出的價格要便宜20%~30%。目前中海油每公斤LPG價格約在4.3元(LPG的熱值約為LNG的1.3倍),對於工業大戶可能便宜27%,但對老百姓最多便宜20%,所以我估計最終中海油鎖定的LNG用戶價格大約在3.5元。我這邊明顯比他便宜。